遁世长往
读音
dùn shì cháng wǎng
含义
- 遁:逃避、隐退。
- 世:世俗、人间。
- 长:长久、永远。
- 往:离去、前往。
整体含义:指远离尘世,长期隐居,不再涉足世俗生活。形容人看破红尘,选择长期避世的生活方式。
典故
- 《庄子·让王》:
庄子在文中提到“遁世无闷”,即隐退而不感到苦闷,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后世由此衍生出“遁世长往”的概念。 - 《晋书·隐逸传》:
记载了许多隐士的故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归隐田园,正是“遁世长往”的典型例子。 - 《后汉书·逸民列传》:
描述了许多因不满现实而隐居的士人,如严光拒绝汉光武帝的征召,终身隐居富春江,体现了“遁世长往”的精神。
近义词
- 隐居山林:指远离城市,在山林中生活。
- 避世绝俗:彻底脱离世俗,不与外界往来。
- 归隐田园:特指回到乡村过隐居生活。
- 与世隔绝:形容完全脱离社会,不与人接触。
反义词
- 入世济民: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帮助百姓。
- 争名逐利:形容热衷于追求名声和利益。
- 趋炎附势:指依附权贵,追求世俗利益。
- 红尘俗世:指世俗的纷扰生活。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爷爷不喜欢热闹,他选择“遁世长往”,住在山里。
- 童话里的仙人常常“遁世长往”,住在高高的山上。
-
小学高年级:
- 陶渊明“遁世长往”,在田园里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
- 有些人厌倦了城市生活,梦想着“遁世长往”,去乡村种地。
-
初中:
- 古代许多文人因政治黑暗而“遁世长往”,寄情山水。
- 他看透世俗纷争,决定“遁世长往”,不再过问世事。
-
高中:
- 在道家思想中,“遁世长往”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存智慧。
- 他的“遁世长往”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种探索。
-
大学及以上:
- 在当代社会,“遁世长往”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逃离,而非实际的隐居。
-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独居生活,堪称西方版的“遁世长往”。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短期休假或旅行。
- ❌ 错误例句:这个周末我要“遁世长往”,去郊外放松两天。
- ✅ 正确表达:这个周末我要去郊外散心。
-
错误场景:形容暂时逃避问题。
- ❌ 错误例句:考试太难了,我真想“遁世长往”。
- ✅ 正确表达:考试太难了,我真想暂时逃避一下。
-
错误场景:形容社交减少。
- ❌ 错误例句:最近工作太忙,我几乎“遁世长往”了。
- ✅ 正确表达:最近工作太忙,我很少社交了。
-
错误场景:形容隐居但不彻底。
- ❌ 错误例句:他虽然住在山里,但经常上网,不算“遁世长往”。
- ✅ 正确表达:他虽然住在山里,但并未完全脱离现代社会。
“遁世长往”强调的是一种长期、彻底的隐居状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遁世绝俗
遁世绝俗的读音为dùn shì jué sú,指的是隐居深山,避开世俗纷扰,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该词源自古代隐士生活,用以形容人追求清静无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其近义词包括避世绝俗、隐居山林等。反义词为热衷世俗、追逐名利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恰当使用,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如有误用情况需注意。
遁逸无闷
遁逸无闷的读音为dùn yì wú mèn,表示人或事物顺利逃避或脱离困境,心情愉悦,不感压抑。该成语的出处不明确,但可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相关用法和解释。遁逸无闷的近义词包括逍遥自在、悠然自得等,反义词有忧心忡忡、惴惴不安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解释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避免误解和误用的注意事项。
遁迹方外
遁迹方外的读音为dùn jì fāng wài,表示隐匿行迹于世俗之外。该成语源自《晋书·隐逸传》,用于描述追求清静无为、远离尘嚣的人,如隐士或修行者。近义词包括避世绝俗、隐居山林等,反义词为涉世入俗、追逐名利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及语境不符等错误用法。
遁世无闷
遁世无闷是指避开世俗纷扰,过隐居生活,内心并不感到苦闷和不满。该成语最早源于古代隐士的生活态度,出自《论语·述而》。遁世无闷常用来形容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人,并非逃避责任或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逍遥自在、归隐山林等,反义词包括热衷世俗、沉溺世俗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应描述真正追求内心平静、自由和宁静的人或行为。
超然自引
超然自引是一个表达个体独立、高洁品行和超脱尘世态度的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言行。其读音为chāo rán zì yǐn,意味着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展现出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保持独立精神的状态。该成语含有褒义色彩,常被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超然态度。其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卓尔不群等,反义词则为随波逐流等。文章通过解释超然自引的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辅以例句解析,阐述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与错误用法的示例和解析。正确使用超然自引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状态和高洁品质。
东山高卧
东山高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shān gāo wò。该成语的字面含义为在高高的东山上躺着,常被用来形容一种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态度。它出自东晋名士谢安的隐居生活,表示一种不问世事、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东山高卧的近义词包括逍遥自在、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是奔波劳碌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的搭配,避免错误用法。东山高卧常被用于描述那些追求隐居生活、寻找内心平静的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遫俗绝物
遫俗绝物的读音为zú sú jué wù,意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自由,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远,不受世俗的束缚和干扰。这一成语源于《庄子》等古代文献及历史典故。近义词包括绝世超凡等,反义词为随波逐流等。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合常理的行为或想法。
恶尘无染
恶尘无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chén wú rǎn,意味着不受世俗的污染和影响,保持清白无暇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修行者追求心灵清净的典故,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清心寡欲的人。其近义词包括清白无瑕、纤尘不染等,反义词为玷污清白、沾染世俗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误用近义词、搭配不当和滥用夸张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的心态和行为时十分恰当,尤其在描述那些能够保持内心清净、不受世俗影响的人时更为贴切。
遁入空门
遁入空门是一个成语,指一个人舍弃尘世的烦恼,进入佛教的修行中。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佛教修行者的生活,表示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它有着明确的读音和含义,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的错误用法。“遁入空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出家为僧或选择修行佛法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描述一个人对尘世厌倦,追求内心宁静的表达。
遁世离群
遁世离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shì lí qún】,意思是隐居避世,不与世人往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许多人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选择隐居或远离人群。其典故涉及古代文人墨客、修行者等。遁世离群的近义词包括独善其身、避世绝俗等,反义词则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等。该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追求内心平静和真实自我而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方式。然而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误解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