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身远迹

遁身远迹:隐逸者的智慧与选择

读音

遁身远迹:dùn shēn yuǎn jì

含义

  • :逃避、隐藏。
  • :自身、行踪。
  • :远离、避开。
  • :踪迹、行迹。

整体含义指隐藏行踪,远离世俗纷扰,形容人主动避开尘世,追求清净或避祸。

典故

  1.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的征召,隐居富春江垂钓,后人赞其“遁身远迹,不慕荣利”。
  2. 《晋书·孙登传》
    隐士孙登长居山林,嵇康慕名拜访,他却沉默不语,最终嵇康感叹:“先生真乃遁身远迹之人。”
  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暗合此意,表达辞官归隐、远离尘嚣的决然。

近义词

  1. 隐姓埋名:隐瞒真实身份生活。
  2. 销声匿迹:彻底消失,不留痕迹。
  3. 避世离俗:主动脱离世俗生活。
  4. 深居简出:少与人往来,安静隐居。

反义词

  1. 抛头露面:公开露面,引人注目。
  2. 趋炎附势:依附权贵,追逐名利。
  3. 招摇过市:刻意张扬,引人关注。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爷爷退休后遁身远迹,搬到山里种花去了。
    • 故事里的仙人总是遁身远迹,住在云雾深处。
  2. 小学高年级

    • 他厌倦了城市喧嚣,决定遁身远迹,回乡开一家书店。
    •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正是遁身远迹的写照。
  3. 初中

    • 乱世中,许多文人选择遁身远迹,以保全气节。
    • 与其在名利场中挣扎,不如学古人遁身远迹,寻一方净土。
  4. 高中及以上

    • 道家主张“无为”,遁身远迹是其处世哲学的一种实践。
    • 当代社会压力下,“数字游民”的兴起,何尝不是一种现代版的遁身远迹?

错误用法

  1. 误指被动消失

    • ❌“小偷作案后遁身远迹,警方正在追捕。”(应为“逃之夭夭”,此成语强调主动避世而非逃避法律。)
  2. 混淆消极与积极

    • ❌“他因业绩差被裁员,只好遁身远迹。”(此语境含被迫意味,与成语的主动选择矛盾。)
  3. 滥用场景

    • ❌“明星为炒作新剧,故意遁身远迹制造话题。”(成语不含“欲擒故纵”之意。)

“遁身远迹”不仅是古人智慧的凝结,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隐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它或许提醒我们:偶尔的“退场”,未尝不是另一种前进。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探微 关于傲霜幽客的10首经典咏菊诗赏析

本文摘要如下: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菊花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气质和品质,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菊花在诗词中不仅是美丽的花卉,更是坚韧、独立、高洁等品质的生动写照。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芬芳,以及其在秋风中的傲然与坚韧。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坚韧、独立、高洁等品质的赞美与写照,让我们在欣赏菊花之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与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10首描写隐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陶渊明王维等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隐居高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形象。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包括《归园田居》、《江雪》、《寻隐者不遇》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柳宗元、贾岛等著名诗人的隐逸生活。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自在,同时也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古人如何用诗词描写夏日炎热 50首经典消暑诗词鉴赏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热的古诗词的文章内容摘要,这些摘要详细描述了古诗词中对炎热的描绘、作者、朝代及解析,并强调了这些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和在炎炎夏日中的情感共鸣。摘要中提到,古诗词中,诗人们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炎热场景、感受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在炎炎夏日里,我们可以从这些古诗词中感受到诗人们的情感共鸣,也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丝清凉与慰藉。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历史、文化、生活的一种认知和理解。摘要的总字数约为八百多字。

避迹藏时

避迹藏时的读音为bì jì cáng shí,意味着隐藏行踪和踪迹,不露声色地隐匿于世。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隐士文化,形容人在战争或动荡时期为避免灾难或迫害而选择隐匿。其近义词包括隐姓埋名、遁世隐居等,反义词则是暴露无遗、显山露水等。运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分场合使用、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用作贬义。文章提供了关于避迹藏时的解释、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等相关内容。

闭门却轨

闭门却轨的读音为bì mén què guǐ,形容人闭门不出,不与外界往来。其含义包括拒绝或舍弃常规的路径或方向。典故包括庄辛劝说楚襄王远离纷扰和杜甫表达希望找到安身之所的情感。近义词有闭关锁国、深居简出、离群索居等。反义词包括广结良缘、游走四方、交际广泛等。使用时要避免将其误用为形容地方或事物的封闭状态,或与“离群索居”混淆使用。文章对闭门却轨的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帮助。

遁名匿迹

遁名匿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míng nì jì,意思是隐藏自己的姓名和行踪,不让人知道自己的去向。该成语源于古代人们为了逃避世俗纷扰或避免被追查而隐姓埋名的行为。遁名匿迹的近义词包括销声匿迹、隐姓埋名和避世隐居,反义词则是声名显赫、暴露无遗和闻名遐迩。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使用,避免混淆和误用。

掌握汉字"遁"的正确读音、笔顺与12种经典用法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遁”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该字具有多种含义,包括逃避、逃走,隐藏、消失等动作。此外,还涉及到迁移、隐居、放纵、淫逸、失和欺等含义。文章全面解析了该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为读者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辞富居贫

辞富居贫的读音为cí fù jū pín,表示放弃富裕生活,甘愿过贫穷生活,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都与辞富居贫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为舍己为公、淡泊名利等,反义词为贪图享乐、追求奢华等。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理解,如片面追求精神满足而忽视生存需求,以及与负面词汇的不恰当搭配。正确理解和运用辞富居贫需要深入理解其含义和精神内涵。

遁迹匿影

"遁迹匿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jì nì yǐng。它的意思是隐藏行踪,不露痕迹,形容人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难以寻觅。该成语源于古代隐士生活,最早出自于《庄子》。它还有近义词如销声匿迹、隐姓埋名等,反义词如显山露水、昭然若揭等。"遁迹匿影"这个成语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语境是否恰当,避免错误用法。文章提供了关于这个成语的详细解释和例句。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