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迹藏时:隐逸者的智慧选择
读音
避迹藏时:bì jì cáng shí
含义
- 避:躲开、回避
- 迹:行踪、痕迹
- 藏:隐藏、收敛
- 时:时代、时局
整体含义:指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或环境中,主动隐藏自己的行踪,远离纷争,以保全自身。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智者或隐士在乱世中选择低调处世的态度。
典故
-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许多名士选择隐居山林,如严光、梁鸿等人,他们“避迹藏时”,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以保持高洁品格。 - 《晋书·隐逸传》:
东晋时期,陶渊明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归隐,写下《归去来兮辞》,表达“避迹藏时”的决心,成为后世隐逸文化的典范。 - 《庄子·让王》:
庄子提倡“无用之用”,认为在乱世中,智者应像大树一样“不材”以自保,体现“避迹藏时”的哲学思想。
近义词
-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露锋芒。
-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 深藏若虚:隐藏才华,不轻易显露。
- 隐姓埋名:改换姓名,躲避世俗。
- 退避三舍:主动退让,避免冲突。
反义词
- 锋芒毕露:才华外露,毫不收敛。
- 招摇过市:故意张扬,引人注目。
- 抛头露面:公开露面,不避世俗。
- 争名逐利:追逐名利,不顾后果。
- 飞扬跋扈:嚣张跋扈,目中无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在游戏中总是“避迹藏时”,不让别人找到他。(躲藏游戏)
- 小猫“避迹藏时”,躲在沙发后面。(动物行为)
-
小学高年级:
- 古代许多隐士选择“避迹藏时”,远离朝廷争斗。(历史故事)
- 他在班级里很低调,有点像“避迹藏时”。(同学性格)
-
初中:
- 陶渊明“避迹藏时”,归隐田园,写下《桃花源记》。(文学典故)
-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避迹藏时”是一种智慧。(社会现象)
-
高中:
- 乱世之中,智者往往“避迹藏时”,等待时机。(历史评论)
- 他的“避迹藏时”并非懦弱,而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议论文素材)
-
大学及以上:
- 在职场竞争中,适度的“避迹藏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职场策略)
- 道家思想中的“避迹藏时”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哲学探讨)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罪犯躲藏
- ❌ 这个逃犯“避迹藏时”,警方一直抓不到他。(成语不含贬义,不适用于罪犯)
-
错误场景:形容懒惰不做事
- ❌ 他整天“避迹藏时”,什么都不干。(成语强调主动选择,而非消极怠惰)
-
错误场景:形容害羞内向
- ❌ 她性格内向,总是“避迹藏时”。(成语与性格无关,而是处世策略)
-
错误场景:形容普通隐藏
- ❌ 我把钥匙“避迹藏时”在抽屉里。(成语不适用于具体物品的隐藏)
“避迹藏时”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哲学,它不仅是古人的生存策略,也对现代人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提供了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探微 关于傲霜幽客的10首经典咏菊诗赏析
本文摘要如下: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菊花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气质和品质,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菊花在诗词中不仅是美丽的花卉,更是坚韧、独立、高洁等品质的生动写照。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芬芳,以及其在秋风中的傲然与坚韧。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坚韧、独立、高洁等品质的赞美与写照,让我们在欣赏菊花之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与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描写范蠡的诗词苏轼
本文介绍了描写范蠡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苏轼等多位古代文人创作的诗词。这些诗词赞美了范蠡的智慧和隐逸江湖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章通过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和内涵,展示了范蠡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代文人对范蠡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
10首描写山水的经典古诗词 领略诗中有画的意境之美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关于描写景色的古诗词的文章内容。文章包括了不同诗人创作的诗词,这些诗词以自然景色为主题,描绘了壮丽的江河湖海、静谧的山林田园等美景。摘要中提到了这些诗词的背景、内容和解析,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慨。这些古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然。同时,摘要还强调了这些诗词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避世绝俗
避世绝俗的读音为“bì shì jué sú”,意味着远离尘世的纷扰,断绝与世俗的联系,形容人过着清静无为、超凡脱俗的生活。这一词汇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隐士文化,表示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避世绝俗的近义词如隐居山林、遁世隐居等,都含有远离尘世的意思。反义词则表示与世俗同流合污。有些人选择避世绝俗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但现代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不多。使用这一词汇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上下文的关系,避免误用。
杜门屏迹
“杜门屏迹”是一个成语,读音dù mén píng jì,意思是指隐藏自己的行踪,不露痕迹地隐居或隐匿。这个成语源自古代隐士的生活,他们选择避开繁华的城市,到深山幽谷或乡村隐居。杜门屏迹的近义词有闭门谢客、深居简出、潜藏匿迹等。反义词包括抛头露面、显山露水、奔走呼号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是主动选择隐匿行踪、过上清静无争生活的状态,而不是被迫或无奈的选择。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与其他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语混淆使用。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杜门屏迹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不求闻达
不求闻达是一个成语,意指不追求名誉地位的提升,不刻意追求显赫的成就或名声,强调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心态。源于古代典故,用于形容那些不追求功名利禄、安于现状的人。其近义词包括淡泊名利、安于现状、不慕权势等,反义词为贪图名利、志在千里、野心勃勃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理解和使用不求闻达这一成语,避免错误的用法。该成语常被用于形容那些不求闻达的人,他们的生活态度淡泊名利,追求简单和平静的生活,而不是过分追求权力和地位。
遁形远世
遁形远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xíng yuǎn sh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隐藏形体,远离尘世,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人或事物。其典故源于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遁形远世的近义词包括隐居山林、避世离俗等,反义词则是浮躁喧嚣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逃避责任或现实的行为,以及在正式的场合或严肃的语境中不宜轻率使用。该成语常常用于描述追求内心平静和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方式和人物。
哺糟啜醨
本文介绍了成语“哺糟啜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源自古代饮食文化,形容不择食,贪图吃喝,不辨好坏地一概接受。文章还强调了该成语的贬义色彩,提醒读者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需谨慎使用。
餐松饮涧
“餐松饮涧”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隐逸生活或自然风光的清静无为、超脱尘世的境界。其典故源于古代隐士生活,出自《后汉书》等古籍。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餐风饮露、隐居山林、逍遥自在等,反义词有尘世纷扰、繁华喧嚣等。该成语的例句常用于描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羡慕。然而,错误地将“餐松饮涧”用于形容食物或饮料的丰盛和美味,或在语境中误用该成语是不正确的。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是用来形容一种追求自然和宁静的生活方式,远离尘世的喧嚣。
遁世离俗
遁世离俗的读音为dùn shì lí sú,指避开尘世纷扰,远离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该成语源于古代隐士文化,形容人为追求内心自由而远离世俗的繁华。近义词包括避世绝俗、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为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搭配和主语意义,避免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遁世离俗的具体应用,强调了其用于形容真正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