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闻达

不求闻达

读音

bù qiú wén dá

含义

“不求闻达”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否定词,表示“不要”。
  • :追求、谋求。
  • :名声、声誉。
  • :显达、显赫的地位。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追求名声和显赫的地位,形容一个人淡泊名利,安于平凡的生活。

典故

“不求闻达”最早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在文中写道: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种田,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并不追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诸葛亮以此表达自己原本并无功名之心,后来因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辅佐。

此外,东晋诗人陶渊明也以“不求闻达”著称。他辞官归隐,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近义词

  1. 淡泊名利——不看重功名利禄。
  2. 与世无争——不与他人争名夺利。
  3. 安贫乐道——安于清贫,追求道德修养。
  4. 清心寡欲——心境清净,欲望很少。
  5. 隐居山林——远离世俗,过隐居生活。

反义词

  1. 追名逐利——拼命追求名声和利益。
  2. 沽名钓誉——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名声。
  3. 争权夺利——争夺权力和利益。
  4. 趋炎附势——巴结权贵,谋求利益。
  5. 贪慕虚荣——贪图虚名和表面的荣耀。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虽然成绩很好,但他不求闻达,从不炫耀。
  2. 小学高年级:爷爷退休后,过着不求闻达的生活,每天种种花、看看书。
  3. 初中:陶渊明不求闻达,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做官。
  4. 高中: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求闻达,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5. 大学及以上:在浮躁的社会中,能保持不求闻达的心态实属难得。
  6. 职场场景:他虽然能力出众,但不求闻达,从不刻意表现自己。
  7. 文学描写:这位隐士不求闻达,只愿在山中与清风明月为伴。
  8. 历史评论:许多隐士不求闻达,却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9. 家庭教育:父母教导孩子要踏实做事,不求闻达
  10. 哲学思考不求闻达是一种智慧,是对生命本质的领悟。

错误用法

  1. 错误场景

    • ❌ “他考试作弊,真是不求闻达。”(“不求闻达”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
    • ❌ “公司老板不求闻达,整天想着怎么赚钱。”(“不求闻达”指淡泊名利,不能用于形容功利心强的人。)
    • ❌ “她打扮得很低调,真是不求闻达。”(“不求闻达”指不追求名声,而非穿着朴素。)
  2. 错误搭配

    • ❌ “他不求闻达地努力工作。”(“不求闻达”是心态,不能修饰具体行为。)
    • ❌ “这个品牌不求闻达,却销量很高。”(“不求闻达”用于人,不适用于品牌。)

正确使用“不求闻达”时,应强调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的精神境界。

你可能感兴趣

蜗名微利是什么意思

蜗名微利的读音蜗名微利,读音为wō míng wēi lì。其中,“蜗”指的是蜗牛,象征着微小;“名”指的是名声;“微利”则指的是微小的利益。蜗名微利的含义“蜗名微利”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追求极小或微不足道的名声和利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追求某种目标时,并不追求大的名利,而是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蜗名微利的典故“蜗名微利”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常常在追求文学艺术的过程中,不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以淡泊的心态去创作。这种心态被形容为“蜗名微利”,意味着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这个成语的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淡泊名利的观念一直被人们所崇尚。蜗名微利的近

辞富居贫是什么意思

辞富居贫的读音为cí fù jū pín,表示放弃富裕生活,甘愿过贫穷生活,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都与辞富居贫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为舍己为公、淡泊名利等,反义词为贪图享乐、追求奢华等。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理解,如片面追求精神满足而忽视生存需求,以及与负面词汇的不恰当搭配。正确理解和运用辞富居贫需要深入理解其含义和精神内涵。

熬清守谈

“熬清守谈”是一个源于古代的成语,读音为āo qīng shǒu tán。它描述的是忍受清苦寂寞,坚守清净淡泊的生活方式,用以形容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淡泊名利心态的人。这一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中的“逍遥游”,许多历史人物如陶渊明都有与之相关的故事。其近义词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等,反义词则包括贪图享乐、热衷名利、浮躁不安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误解含义和搭配不当。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对内心平静和自由的追求值得学习。

安贫乐道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贫乐道”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例句。安贫乐道指的是面对贫困生活境遇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态度,坚持道德信念和人生追求。其典故最早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积极向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并提供了相关例句。

遁世遗荣是什么意思

遁世遗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shì yí róng,表示隐居避世、不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态度。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名利、权势的淡泊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其源自古代隐士的生活,他们为了内心平静和自由选择隐居,远离尘世喧嚣。遁世遗荣的近义词包括隐居避世、淡泊名利等,反义词为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词义混淆、用法不当以及滥用成语等错误用法。

乐退安贫是什么意思

乐退安贫的读音为lè tuì ān pín,指的是乐于退隐、甘愿过清贫生活的人生态度。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强调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其典故源于晋代陶渊明和唐代杜甫等隐士和贤人的选择。乐退安贫的近义词有“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等,反义词包括“贪图名利”、“追求功利”等。这个成语传达了乐观、知足的生活态度,但在使用时需避免与消极、逃避责任的误解混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也需要学会放下名利的束缚,过上更加自由自在的乐退安贫生活。

闻的拼音

本文详细介绍了“闻”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闻”字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包括听见、听说、知道等动词含义,以及知识、传闻、声望等名词含义。文章详细解析了“闻”字的古今用法,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

不务空名是什么意思 5个典故和10个例句教你正确使用这个务实成语

不务空名指的是不追求虚名,不追求无实际意义或无实际价值的名誉或称号。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强调的是务实、实在的精神。不务空名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他们以实际行动和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近义词包括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真才实学等,反义词包括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虚应故事等。不务空名的错误用法是将其误解为不求上进或只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在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理解其含义,避免歧义和混淆。文章中的例子展示了不务空名的人在工作中注重实际效果和行动,赢得尊重和认可。

北郭先生

北郭先生的读音为“běi guō xiān shēng”。其含义指代隐居在城北的先生,比喻那些淡泊名利、隐逸不仕的人。典故最早出自《左传》。此外,北郭先生也有近义词如隐士、逸士、隐者等,反义词如权贵、世故、俗人等。使用北郭先生需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匹配,避免误用。

描写陶渊明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摘要了关于描写陶渊明的诗词及其解析的内容。文章介绍了多首与陶渊明相关的诗词,包括其作者、内容和解析。这些诗词不仅直接赞美和描绘了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理想,也通过对比和借景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式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章还提及了一些与陶渊明有关的诗词,虽然未直接描述陶渊明其人其事,但它们所表达的哲理、情感和意境与陶渊明的诗词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我们理解陶渊明及其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