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世遗荣
读音
dùn shì yí róng
含义
- 遁:逃避、隐退。
- 世:世俗、社会。
- 遗:舍弃、抛弃。
- 荣:荣华富贵、世俗名利。
整体含义:指远离尘世,舍弃功名利禄,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典故
- 《晋书·隐逸传》:记载了许多隐士的故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正是“遁世遗荣”的典型。
- 《庄子·让王》:庄子推崇“逍遥游”的境界,认为人应超脱世俗,不慕荣利,与“遁世遗荣”的思想相契合。
- 《后汉书·逸民传》:东汉严光(字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的征召,隐居富春江,体现了“遁世遗荣”的精神。
近义词
- 超然物外——指超脱于世俗之外,不受外物牵绊。
- 淡泊名利——形容不追求功名利禄,心境平和。
- 归隐山林——指退隐到自然环境中,远离世俗纷扰。
- 与世无争——形容不参与世俗竞争,安于平淡。
反义词
- 争名逐利——形容极力追求名声和利益。
- 趋炎附势——指依附权贵,追求权势。
- 沽名钓誉——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名声和赞誉。
- 贪慕虚荣——形容过分追求表面的荣耀和富贵。
例句
- 小学低年级:陶渊明不喜欢做官,选择“遁世遗荣”,回家种田去了。
- 小学高年级:古代许多隐士“遁世遗荣”,宁愿住在山里也不愿当官。
- 初中: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最终决定“遁世遗荣”,隐居山林。
- 高中: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能真正做到“遁世遗荣”的人少之又少。
- 大学及以上:道家思想提倡“遁世遗荣”,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 文学创作:他的诗充满了“遁世遗荣”的意境,仿佛在喧嚣中寻得一片净土。
- 历史评论:严子陵“遁世遗荣”的行为,成为后世隐士的典范。
- 哲学讨论:庄子的“逍遥游”与“遁世遗荣”有异曲同工之妙。
- 社会现象分析:现代人很难“遁世遗荣”,因为生活压力太大。
- 励志文章:虽然不能完全“遁世遗荣”,但我们可以学会淡泊名利。
- 散文随笔:山间的小屋,是他“遁世遗荣”的象征。
- 小说描写:主角看破红尘,选择“遁世遗荣”,独自远行。
- 议论文:真正的智者往往“遁世遗荣”,而非追逐世俗成功。
- 诗歌赏析: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现了“遁世遗荣”的境界。
- 传记文学:他的一生都在践行“遁世遗荣”的理念。
- 影视评论:这部电影的主角最终选择“遁世遗荣”,回归自然。
- 心理学分析:有些人“遁世遗荣”并非真的超脱,而是逃避现实。
- 宗教研究:佛教的出家修行,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遁世遗荣”。
- 文化对比:东方文化更推崇“遁世遗荣”,而西方更强调个人奋斗。
- 人生感悟:年轻时追逐名利,年老时才懂得“遁世遗荣”的可贵。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消极逃避:
- ❌ 他因为工作压力大,整天躲在家里,真是“遁世遗荣”。(错误:该成语强调主动超脱,而非被动逃避。)
-
误用为完全脱离社会:
- ❌ 现代社会没人能真正“遁世遗荣”,除非与世隔绝。(错误:该成语并非指物理隔绝,而是精神上的超脱。)
-
误用为懒惰不进取:
- ❌ 他不想工作,整天游手好闲,还美其名曰“遁世遗荣”。(错误:该成语不含贬义,更不是懒惰的借口。)
-
误用为贬义:
- ❌ 那些“遁世遗荣”的人都是社会的失败者。(错误:该成语通常带有褒义,形容高尚的隐士精神。)
-
误用为短期行为:
- ❌ 他周末去山里住两天,体验一下“遁世遗荣”。(错误:该成语指长期的生活态度,而非短暂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遁世离俗
遁世离俗的读音为dùn shì lí sú,指避开尘世纷扰,远离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该成语源于古代隐士文化,形容人为追求内心自由而远离世俗的繁华。近义词包括避世绝俗、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为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搭配和主语意义,避免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遁世离俗的具体应用,强调了其用于形容真正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行为。
遁世绝俗
遁世绝俗的读音为dùn shì jué sú,指的是隐居深山,避开世俗纷扰,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该词源自古代隐士生活,用以形容人追求清静无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其近义词包括避世绝俗、隐居山林等。反义词为热衷世俗、追逐名利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恰当使用,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如有误用情况需注意。
遗形藏志是什么意思
遗形藏志的读音遗形藏志的读音为"yí xíng cáng zhì"。遗形藏志的含义遗形藏志指的是舍弃世俗的形象,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个成语传达了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愿意舍弃外在的束缚和形象,专心致志地追求内心真正的理想。遗形藏志的典故遗形藏志的典故源于古代的隐士和修行者。他们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理,常常舍弃世俗的名利和形象,隐居山林或偏远地区,专心致志地修行。这些人的行为被后人所称颂,形成了遗形藏志这个成语。据史书记载,古代有一位名叫颜回的隐士,他舍弃了世俗的名利,隐居深山之中,专心致志地修行。他在山中居住多年,与世隔绝,最终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境界。他的行为被后人传颂,成为了遗形
餐霞吸露
餐霞吸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n yá xī lù,形容隐居生活或修行者的状态。原意是表达不食人间烟火,追求高洁纯净的精神状态。典故源自古代隐士和修行者的生活状态。近义词有餐风饮露、避世绝俗等。反义词包括贪图享乐、沉溺世俗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使用场合和与其他成语的区别,避免错误使用。例句中展示了使用餐霞吸露的情境,如修行者过着餐霞吸露的生活,追求自然中的宁静和心灵的纯净。
飞遁鸣高
飞遁鸣高是一个源于古代隐士文化的成语,拼音为fēi dùn míng gāo。它形容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含义包括隐匿高飞,不与世俗为伍。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墨客追求隐逸生活的情况。飞遁鸣高的近义词包括逍遥自在、隐居山林、超凡脱俗等,反义词有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沉溺世俗等。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避免错误用法。某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他的作品充满飞遁鸣高的精神追求,这是一个正确的使用示例。
遁迹方外
遁迹方外的读音为dùn jì fāng wài,表示隐匿行迹于世俗之外。该成语源自《晋书·隐逸传》,用于描述追求清静无为、远离尘嚣的人,如隐士或修行者。近义词包括避世绝俗、隐居山林等,反义词为涉世入俗、追逐名利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及语境不符等错误用法。
避世离俗
避世离俗的读音为"bì shì lí sú",意味着避开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精神境界。源自古代隐士文化,此生活方式被视为一种高尚境界。近义词包括遁世隐居、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等。反义词为涉世入俗、追逐名利、沉迷世俗等。文章中有关于避世离俗的典故、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的提示。
超然远引
超然远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āo rán yuǎn yǐn,形容一个人心志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为了避开不利环境而主动远离。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记载,含有超脱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意味。其近义词包括远走高飞、避世绝俗等,反义词为趋之若鹜、随波逐流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运用,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其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乐道遗荣是什么意思
"乐道遗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è dào yí róng",意指乐于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将世俗的荣华富贵视为身外之物,不以为意。此成语强调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境界,源自古代的隐士和贤人。他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道德的完善,视荣华为过眼云烟。近义词如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等,反义词则强调对名利的追求和热衷。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不要与消极、懒散的生活态度混淆,并要在恰当的语境和用法下使用,避免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