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迹方外

遁迹方外

读音

dùn jì fāng wài

含义

  • :隐藏、逃避。
  • :踪迹、行迹。
  • 方外:世俗之外,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整体含义:指隐居避世,远离世俗纷扰,追求超脱的生活。

典故

  1. 《庄子·大宗师》
    庄子提到“方外之人”,形容那些超脱世俗、不受礼法约束的隐士。
  2. 《后汉书·逸民传》
    记载了许多隐士“遁迹方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故事。
  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表达了他厌倦官场、选择归隐的“遁迹方外”之心。

近义词

  1. 隐居山林:指在深山老林中隐居。
  2. 超然物外:形容超脱世俗,不受外界影响。
  3. 与世无争:不参与世俗的竞争和纷扰。
  4. 避世绝俗:彻底远离世俗生活。

反义词

  1. 争名逐利:热衷于追求名利。
  2. 趋炎附势:依附权贵,追求世俗利益。
  3. 入世济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帮助百姓。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爷爷退休后,想过“遁迹方外”的生活,每天钓鱼、种花。
    • 童话里的仙人总是“遁迹方外”,住在深山老林里。
  2. 小学高年级

    • 陶渊明不愿做官,选择“遁迹方外”,回归田园。
    • 有些修行者“遁迹方外”,住在寺庙里静心修炼。
  3. 初中

    • 他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决定“遁迹方外”,去乡村定居。
    • 古代许多文人“遁迹方外”,以诗词寄托情怀。
  4. 高中

    • 在政治动荡的年代,不少学者“遁迹方外”,专心著书立说。
    • 他的画作充满“遁迹方外”的意境,仿佛超脱了尘世。
  5. 大学及以上

    • 道家思想推崇“遁迹方外”,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 现代人虽难真正“遁迹方外”,但可以偶尔远离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逃避责任”

    • ❌ 他工作不顺就“遁迹方外”,完全不管团队。
    • ✅ 正确用法应指主动选择超脱,而非消极逃避。
  2. 误用于“短暂休息”

    • ❌ 周末去郊游算是“遁迹方外”。
    • ✅ 该成语强调长期隐居,而非短期放松。
  3. 误用于“出国生活”

    • ❌ 他移民海外,算是“遁迹方外”。
    • ✅ 成语特指远离世俗纷扰,而非单纯的地理迁移。

“遁迹方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代表着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具文采和深度。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隐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陶渊明王维等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隐居高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形象。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包括《归园田居》、《江雪》、《寻隐者不遇》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柳宗元、贾岛等著名诗人的隐逸生活。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自在,同时也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遫俗绝物

遫俗绝物的读音为zú sú jué wù,意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自由,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远,不受世俗的束缚和干扰。这一成语源于《庄子》等古代文献及历史典故。近义词包括绝世超凡等,反义词为随波逐流等。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合常理的行为或想法。

超然远引

超然远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āo rán yuǎn yǐn,形容一个人心志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为了避开不利环境而主动远离。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记载,含有超脱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意味。其近义词包括远走高飞、避世绝俗等,反义词为趋之若鹜、随波逐流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运用,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其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傲世轻物

傲世轻物的读音及其含义,指人态度高傲,不把世俗人和物放在眼里,形容人狂妄自大、傲慢不羁。该成语的出处不可考,但可以从字面意义和历史文献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傲世轻物的近义词有傲慢不逊、目空一切等,反义词有虚怀若谷、谦恭有礼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贬低他人或表达过于自大的情境,应正确运用于形容人的态度。

避世绝俗

避世绝俗的读音为“bì shì jué sú”,意味着远离尘世的纷扰,断绝与世俗的联系,形容人过着清静无为、超凡脱俗的生活。这一词汇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隐士文化,表示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避世绝俗的近义词如隐居山林、遁世隐居等,都含有远离尘世的意思。反义词则表示与世俗同流合污。有些人选择避世绝俗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但现代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不多。使用这一词汇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上下文的关系,避免误用。

超然自引

超然自引是一个表达个体独立、高洁品行和超脱尘世态度的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言行。其读音为chāo rán zì yǐn,意味着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展现出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保持独立精神的状态。该成语含有褒义色彩,常被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超然态度。其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卓尔不群等,反义词则为随波逐流等。文章通过解释超然自引的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辅以例句解析,阐述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与错误用法的示例和解析。正确使用超然自引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状态和高洁品质。

超然远举

本文介绍了成语“超然远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的行为、态度或思想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目标,源于古代隐士和贤人的典故。其近义词包括高风亮节、超凡脱俗、高瞻远瞩等,反义词则是随波逐流、苟且偷安、俗不可耐等。文章还给出了相关例句,并强调了该成语的误用情况。

敖世轻物

敖世轻物的读音为"áo shì qīng wù",含义是形容人高傲自大,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典故源于古代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近义词如傲骨嶙峋、超然物外等。反义词如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等。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

飞遁鸣高

飞遁鸣高是一个源于古代隐士文化的成语,拼音为fēi dùn míng gāo。它形容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含义包括隐匿高飞,不与世俗为伍。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墨客追求隐逸生活的情况。飞遁鸣高的近义词包括逍遥自在、隐居山林、超凡脱俗等,反义词有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沉溺世俗等。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避免错误用法。某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他的作品充满飞遁鸣高的精神追求,这是一个正确的使用示例。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