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世绝俗:远离尘嚣的精神追求
读音
遁世绝俗:dùn shì jué sú
含义
- 遁:逃避、隐退。
- 世:世俗社会。
- 绝:断绝、摒弃。
- 俗:凡尘俗事、世俗生活。
整体含义:指远离世俗社会,摒弃凡尘琐事,追求超脱的精神境界。多用于形容隐士、修道者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典故
-
《庄子·刻意》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
庄子推崇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认为真正的智者应当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自由。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辞官归隐,躬耕田园,正是“遁世绝俗”的典型体现。 - 《晋书·隐逸传》
记载了许多隐士如孙登、皇甫谧等,他们或隐居山林,或闭门著书,不与权贵往来,展现了“遁世绝俗”的精神。
近义词
- 隐居避世:主动远离社会,过隐居生活。
- 超然物外:超越世俗的牵绊,保持精神独立。
- 与世无争:不参与世俗竞争,安于淡泊。
- 离群索居:独自生活,不与人群交往。
反义词
- 趋炎附势:巴结权贵,迎合世俗。
- 同流合污:与不良风气混同,丧失原则。
- 争名逐利:热衷于名利,沉溺于世俗欲望。
- 入世济世:积极参与社会,以行动改善现实。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例句)
- 那位老爷爷住在深山里,过着遁世绝俗的生活。
- 童话里的仙人总是遁世绝俗,不与凡人往来。
初中阶段(稍复杂)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选择遁世绝俗,回归田园。
- 有些修道者遁世绝俗,专心研究自然之道。
高中阶段(文学化表达)
- 他的诗充满遁世绝俗的意境,仿佛与红尘毫无瓜葛。
- 在喧嚣的都市中,他渴望一种遁世绝俗的宁静。
大学及以上(哲理探讨)
- 道家思想推崇遁世绝俗,认为真正的智慧源于对世俗的超越。
- 现代人虽无法完全遁世绝俗,但可以偶尔抽离,审视内心。
其他例句
- 这幅画描绘了一位遁世绝俗的隐士,独坐山巅,俯瞰云海。
- 他的音乐风格遁世绝俗,不带任何商业气息。
-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遁世绝俗成了一种奢侈的追求。
- 她厌倦了社交,向往遁世绝俗的简单生活。
- 古代文人常以遁世绝俗自诩,实则未必能真正超脱。
- 真正的遁世绝俗不是逃避,而是对生命本质的回归。
- 他的小说主角往往遁世绝俗,游离于社会边缘。
- 禅宗修行讲究遁世绝俗,直指本心。
- 有些艺术家遁世绝俗,作品却震撼人心。
- 遁世绝俗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但值得尊重。
- 他的书房布置得遁世绝俗,没有一丝现代科技的痕迹。
-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偶尔遁世绝俗,能让人重新找回自我。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性格孤僻、不合群。
- 错误例句:他性格古怪,总是遁世绝俗,不和人说话。
- 解析:“遁世绝俗”强调主动选择超脱,而非性格问题。
-
错误场景:描述消极避世、无所作为。
- 错误例句:他失业后整天在家,过着遁世绝俗的日子。
- 解析:成语带有积极或中性的超脱意味,而非颓废。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短暂逃离现实。
- 错误例句:周末去郊外露营,体验一下遁世绝俗的感觉。
- 解析:成语指长期或彻底的超脱,而非短暂放松。
-
错误场景:与“隐居”混用,忽略精神层面。
- 错误例句:他在山里盖了房子,这就是遁世绝俗。
- 解析:成语更强调精神超脱,而非仅指物理空间的隔离。
“遁世绝俗”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古人对超脱与自由的向往。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隐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陶渊明王维等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隐居高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形象。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包括《归园田居》、《江雪》、《寻隐者不遇》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柳宗元、贾岛等著名诗人的隐逸生活。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自在,同时也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遁世长往
遁世长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shì cháng wǎng,意思是隐居避世,长久地离开人世或人世间的纷扰。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描述追求隐居生活、避开人世纷争的情境。其近义词包括隐居避世、远引高蹈等。反义词则是描述不隐居、不避世的情境。在用法上,遁世长往常被误用或滥用,需要注意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
超然自引
超然自引是一个表达个体独立、高洁品行和超脱尘世态度的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言行。其读音为chāo rán zì yǐn,意味着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展现出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保持独立精神的状态。该成语含有褒义色彩,常被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超然态度。其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卓尔不群等,反义词则为随波逐流等。文章通过解释超然自引的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辅以例句解析,阐述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与错误用法的示例和解析。正确使用超然自引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状态和高洁品质。
超然远引
超然远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āo rán yuǎn yǐn,形容一个人心志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为了避开不利环境而主动远离。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记载,含有超脱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意味。其近义词包括远走高飞、避世绝俗等,反义词为趋之若鹜、随波逐流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运用,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其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避世离俗
避世离俗的读音为"bì shì lí sú",意味着避开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精神境界。源自古代隐士文化,此生活方式被视为一种高尚境界。近义词包括遁世隐居、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等。反义词为涉世入俗、追逐名利、沉迷世俗等。文章中有关于避世离俗的典故、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的提示。
敖世轻物
敖世轻物的读音为"áo shì qīng wù",含义是形容人高傲自大,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典故源于古代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近义词如傲骨嶙峋、超然物外等。反义词如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等。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
遫俗绝物
遫俗绝物的读音为zú sú jué wù,意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自由,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远,不受世俗的束缚和干扰。这一成语源于《庄子》等古代文献及历史典故。近义词包括绝世超凡等,反义词为随波逐流等。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合常理的行为或想法。
超然物外
“超然物外”是一个成语,表示超越世俗的境界和态度,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如《庄子》中的“逍遥游”。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等,反义词有身陷囹圄、随波逐流等。在正确使用中,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思想、行为或情怀。但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使用场合不当。以上是对“超然物外”的详细介绍。
飞遁鸣高
飞遁鸣高是一个源于古代隐士文化的成语,拼音为fēi dùn míng gāo。它形容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含义包括隐匿高飞,不与世俗为伍。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墨客追求隐逸生活的情况。飞遁鸣高的近义词包括逍遥自在、隐居山林、超凡脱俗等,反义词有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沉溺世俗等。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避免错误用法。某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他的作品充满飞遁鸣高的精神追求,这是一个正确的使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