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霞吸露

成语「餐霞吸露」详解

读音

餐霞吸露(cān xiá xī lù)


含义

  • :吃、食用。
  • :指朝霞或晚霞,象征仙气或超脱凡尘的事物。
  • :吸入、汲取。
  • :露水,常被视为纯净、高洁的象征。

整体含义:形容修仙者或隐士远离尘世,以霞光、露水为食,追求超脱凡俗的生活。后也比喻清高、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


典故

  1. 《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虽未直接提到“餐霞吸露”,但“吸风饮露”与之含义相近,均指仙人超脱凡俗的生活方式。

  2. 《楚辞·远游》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屈原在此描绘了仙人以天地精华(如朝霞、露水)为食的情景,与“餐霞吸露”意境相通。

  3. 道教典籍
    道教修炼者常以“餐霞服气”为修行方式,认为霞光、露水蕴含天地灵气,可助人长生。

近义词

  1. 吸风饮露:形容超脱世俗,不食人间烟火。
  2. 不食人间烟火:比喻清高脱俗,不与世俗同流。
  3. 仙风道骨:形容人有仙人的气质或风范。
  4. 超然物外:指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为外物所累。

反义词

  1. 饕餮之徒:比喻贪吃或贪婪的人,与清高脱俗相反。
  2. 俗不可耐:形容庸俗至极,毫无高雅之气。
  3. 市井之徒:指世俗、庸俗之人。
  4. 酒囊饭袋:讽刺只会吃喝、毫无追求的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童话里的仙女住在云端,每天餐霞吸露,不用吃饭。(简单比喻)
    • 老师说仙人餐霞吸露,我觉得他们一定很健康!(童趣理解)
  2. 小学高年级

    • 这幅画里的隐士餐霞吸露,仿佛与世隔绝。(描述画面)
    • 他总爱幻想自己像古人一样餐霞吸露,远离作业烦恼。(幽默联想)
  3. 初中

    • 陶渊明归隐后,虽未真正餐霞吸露,但心境已超然物外。(结合历史人物)
    • 修仙小说中,主角常靠餐霞吸露提升修为。(联系流行文化)
  4. 高中及以上

    • 他的诗作充满餐霞吸露的意境,折射出对世俗的厌倦。(文学分析)
    • 道家追求餐霞吸露的境界,实则是精神上的自我净化。(哲学思考)

错误用法

  1. 字面化误解

    • ❌“我减肥时只喝露水,真是餐霞吸露!”(误将成语理解为 literal 节食行为)
    • ❌“仙人餐霞吸露,所以不用交水电费。”(混淆象征意义与现实逻辑)
  2. 滥用场景

    • ❌“他每天吃沙拉,简直是餐霞吸露。”(沙拉与修仙无关,语境不符)
    • ❌“公司要求我们餐霞吸露,加班到凌晨。”(扭曲为压榨员工,完全错误)
  3. 褒贬颠倒

    • ❌“这群人餐霞吸露,连聚餐都不参加,太不合群了。”(误将清高贬为孤僻)

总结:「餐霞吸露」是极具古典美感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修仙、隐逸的象征意义,避免字面化或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晨蔓的诗词

关于晨蔓的诗词(第1篇)关于晨蔓的诗词一、古诗呈现晨光初现晨光熹微破晓时,蔓草青青露珠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无名氏(朝代不详)晨曦蔓影晨起微风拂面来,蔓草轻摇露珠开。山色空蒙鸟语和,清幽之处有花香。——白居易(唐)晨光与蔓草晨光初照万木荣,蔓草萋萋映日明。远望青山如画里,近观碧水似镜平。——李煜(五代南唐)二、诗词解析第一首诗以晨光和蔓草为背景,描绘了清晨的美丽景象。晨光初现,万物苏醒,蔓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春色满园,生机勃勃。一枝红杏从墙头探出,更是增添了春天的气息。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手法,展现了早晨的美丽和生机。第二首诗中,白居易以晨曦和蔓草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晨景。

历代诗人笔下的天宫意象探秘 关于琼楼玉宇的诗词赏析与精神寄托

这些描绘天宫的诗词生动地展现了古人的想象力与向往。他们以天宫为主题,描绘了诸如金阙玉阶、琼楼玉宇、仙鹤飞舞等瑰丽景象,同时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天宫的壮丽与神秘。这些诗词不仅是对古人想象力的赞美和传承,更是中华诗词文化中宝贵的财富和瑰宝。读者在欣赏这些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以及对天宫丰富而深刻的想象与理解。这些描绘天宫的诗词展现了古人的想象力与向往,以天宫为主题,描绘了诸如金阙玉阶、琼楼玉宇等瑰丽景象。这些诗词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天宫的壮丽与神秘,是中华诗词文化中宝贵的财富。阅读这些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以及对天宫丰富而深刻的想象与理

苏轼笔下10首描写神仙的诗词 探寻宋代文人的超脱意境与隐逸情怀

仙袂飘飘入诗来:苏轼笔下的神仙世界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旷世奇才,不仅以豪放词风闻名于世,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构筑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神仙世界。在他笔下,神仙并非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与凡人情感相通、与自然山水相融的灵动意象。1.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这首词以云海茫茫起兴,描绘了蓬莱仙境的缥缈景象。"赤城居士"暗指得道高人,"龙蟠凤翥"则展现了神仙乘龙驾凤的逍遥之态。苏轼借神仙意象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2.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

餐霞漱瀣

本文介绍了词语“餐霞漱瀣”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词语形容人的风度或境界超脱尘世,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其典故源于古代道家修炼之法,常用于文人雅集中。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滥用、与其他词语混用,以及在职场环境和描述普通人日常生活时使用不当。

描写蓬莱仙山的诗词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是一篇关于描写蓬莱仙山的诗词文章,共收录了五篇不重复的诗词。这些诗词以蓬莱仙山为背景,描绘了仙境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每首诗词都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蓬莱世界。文章中的诗词分别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赞美之情,展现了蓬莱仙山的美丽与神秘。希望这些诗词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蓬莱仙山的魅力。

历代诗词中的仙人意象解析 探寻李白苏轼等诗人笔下的仙境与长生幻想

缥缈之境:历代诗词中的仙人意象探微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仙人"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意象。从《楚辞》中"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的飞升幻想,到李白"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浪漫想象,仙人形象承载着文人墨客对超越世俗、追求永恒的精神寄托。这些诗词或描绘仙境缥缈,或抒发慕仙之情,或寄托隐逸之志,构成了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魏晋南北朝:游仙诗的兴盛曹植《仙人篇》(三国魏) "仙人揽六著,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此诗以铺陈手法描绘仙人悠闲自得的生活,六博对弈、琴瑟和鸣,展现了魏晋文人追求逍遥世外的理想。曹植将《楚辞》中的神话人物湘娥、秦女纳入仙境,创造出一个充满音乐

古诗词关于神仙

古诗词关于神仙(第1篇)题目:古诗词中神仙之韵一、古诗呈现朝元歌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代原文:仙女下琼楼,新词清更幽。若言凡人情性尽,此事未尽神仙流。解析:此诗描绘了仙女下凡的场景,并表达了神仙与凡人的情感差异。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神仙世界的神秘与幽深。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代原文:岸远沙斜日半红,仙人高唱在天宫。壶中日月长多少,方识人閒几日通。解析:李白通过望天门山的视角,勾画出天上的仙人与宫阙。全诗表现了人对于天神、时光的无限遐想。游子吟作者:孟浩然朝代:唐代原文:仙源郁郁动春心,仙客盈盈下月林。仙境何年别,人间处处寻。解析:孟浩然的《游子吟》以游子视角描绘了仙境的美丽与神秘,同时

描写飞天的诗词

这段摘要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飞天的诗词的文章内容,概括了每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特色,并强调了这些诗词的艺术价值以及古代诗人们的智慧与情感。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飞天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列举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古诗词,展示了飞天的美好意境,表达了诗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文章分别介绍了每篇的内容,如第一篇文章介绍了李白、贾岛等人的诗词,通过描绘飞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探索的渴望;第二篇文章则通过介绍一些未在上文提及的诗词,展示了飞天的美意与韵味;第三篇文章强调了飞翔的自由与美好;第四篇文章描绘了飞翔于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第五篇文章则通过介绍一些

历代诗人如何描绘琼台仙境 50首包含天上宫阙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描写琼台的诗词及其解读,展示了琼台在古诗词中的意境、情感与象征意义。文章梳理了多首以琼台为主题的古诗词,包括苏轼的《和子由闻大悲堂盲师诵法华经有感》、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龚自珍的《已亥杂诗》等。这些诗词描绘了琼台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文章还阐述了琼台作为高雅、清幽、神秘和诗意象征的意义,以及其在古诗词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欣赏这些描写琼台的诗词,读者可以领略到古韵中的仙境之美,感受到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餐霞饮瀣是什么意思

“餐霞饮瀣”是一个描绘超凡脱俗、清心寡欲生活态度的古老成语,来源于道家文化,用来形容人的精神境界高远。其典故源于古代道家的修炼境界,表示以天地精华为食的仙人生活。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清心寡欲、超凡脱俗等,反义词则是贪图享乐、浮躁追求名利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或误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