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霞饮景

成语「餐霞饮景」详解

读音

餐霞饮景:cān xiá yǐn jǐng

含义

  • :吃、食用
  • :朝霞、晚霞,指美丽的云彩
  • :喝、饮用
  • :景色、风景

整体含义:形容以云霞为食,以美景为饮,比喻超脱尘世、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也用来形容文人雅士追求自然、远离世俗的精神境界。

典故

  1. 《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这是最早表达类似意境的文献之一,描述了仙人吸食天地精华的生活方式。
  2.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虽然未直接使用”餐霞饮景”四字,但描绘了类似的神仙生活图景。
  3. 唐代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了文人追求”餐霞饮景”般自由生活的理想。
  4. 宋代苏轼在《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描写,也暗含了”餐霞饮景”的意境。

近义词

  1. 吸风饮露:字面意思是吸清风喝露水,形容超脱凡俗的生活。
  2. 餐松饮涧:以松子为食,以山涧水为饮,比喻隐士生活。
  3. 超然物外: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
  4. 闲云野鹤:像飘浮的云和野生的鹤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5. 林泉高致:指隐居山林的高雅情趣。

反义词

  1. 追名逐利:追逐名声和利益。
  2. 蝇营狗苟: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苟且偷生,比喻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3. 俗不可耐:庸俗得让人无法忍受。
  4. 市井之徒:指城市中平庸俗气的人。
  5. 趋炎附势: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1. 画家爷爷住在山上,每天餐霞饮景,画出了许多美丽的山水画。
  2. 童话中的仙人都是餐霞饮景,不用吃饭的。
  3. 我梦想长大后能像神仙一样餐霞饮景,自由自在地生活。
  4. 这本书里描写的老道士过着餐霞饮景的生活。
  5. 老师说古代有些诗人喜欢餐霞饮景的隐居生活。

初中阶段例句

  1. 陶渊明辞官归隐,过上了餐霞饮景的田园生活。
  2. 这幅山水画意境高远,展现了画家餐霞饮景的精神追求。
  3. 修道之人追求餐霞饮景的境界,远离世俗纷扰。
  4. 李白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餐霞饮景般自由生活的向往。
  5. 在这喧嚣的城市中,我们很难找到餐霞饮景的宁静。

高中阶段例句

  1. 文人雅士常以餐霞饮景自喻,表达不慕荣利的高洁志向。
  2. 道家追求天人合一,餐霞饮景正是这种境界的生动体现。
  3.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餐霞饮景的精神更显珍贵。
  4. 他的诗作充满仙风道骨,字里行间透露出餐霞饮景的脱俗气质。
  5.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风景描绘,更是画家餐霞饮景精神的外化。

大学及以上例句

  1. 隐逸文化中的餐霞饮景意象,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永恒追求。
  2. 从道教内丹学的角度看,餐霞饮景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修炼法门。
  3. 文人画中的留白技法,某种程度上是对餐霞饮景这一美学理念的空间诠释。
  4. 当代生态美学可以从传统餐霞饮景的意境中获得重要启示。
  5.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发现餐霞饮景的价值,或许能为心灵找到一片净土。

错误用法

  1.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吃饭很优雅。

    • 错误例句:她在高级餐厅用餐时举止优雅,颇有餐霞饮景的风范。
    • 解析:成语强调的是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而非具体的用餐仪态。
  2. 错误场景:描述美食体验。

    • 错误例句:这家餐厅的菜肴精致美味,让食客体验到了餐霞饮景的享受。
    • 解析:将成语字面理解为”吃得好”,完全偏离了其精神内涵。
  3. 错误场景:形容旅游观光。

    • 错误例句:这次旅行我们欣赏了许多美景,真是餐霞饮景啊。
    • 解析:虽然涉及美景,但缺乏超脱尘世的意境,仅是普通观光体验。
  4. 错误场景:描述物质享受。

    • 错误例句:他住在山顶别墅,每天餐霞饮景,生活非常奢华。
    • 解析:成语表达的是精神追求,与物质奢华无关,甚至相反。
  5. 错误场景:形容短暂的美好时刻。

    • 错误例句:毕业旅行那几天,我们餐霞饮景,玩得非常开心。
    • 解析:将成语用于描述短暂的快乐时光,误解了其表达的持久生活状态。
  6. 错误场景:形容饮食健康。

    • 错误例句:医生建议多吃蔬菜水果,餐霞饮景对身体有益。
    • 解析:完全曲解成语含义,将其当作健康饮食的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高士生活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高士生活的诗词,这些诗词描绘了高士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自由的生活场景和心境。文章列举了五篇不重复的诗词,包括《竹里馆》、《南园春晓》、《静夜思》等,每篇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解读。通过这些描绘,展现了高士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平静与真理的领悟的境界。这些诗词不仅是对高士生活的美好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为现代人提供了心灵的滋养和启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心灵的滋养和启示,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10首描写隐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陶渊明王维等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隐居高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形象。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包括《归园田居》、《江雪》、《寻隐者不遇》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柳宗元、贾岛等著名诗人的隐逸生活。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自在,同时也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关于逸轩诗词

关于逸轩诗词(第1篇)关于逸轩诗词一、逸轩之诗词逸轩,一词富有逸致与高远之意,常被文人墨客用于描绘景色或抒发情感。以下为几首符合“逸轩”主题的古诗词。《逸轩春望》作者:佚名(无名氏)逸轩高悬映春光,远山近水入画廊。风轻云淡花争发,鸟语花香人自忙。解析:此诗描绘了逸轩之景,春光无限好,远山近水皆入画,风轻云淡,鸟语花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景象。《逸轩夜思》作者:李清照(宋)月华如水浸楼台,独坐逸轩夜未央。云影徘徊空自叹,心随明月到天荒。解析:此诗以夜为背景,描绘了逸轩之景与作者的情感。月华如水,云影徘徊,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与无尽的遐想。《逸轩秋色》作者:杜甫(唐)秋色连波映逸轩,长空雁叫断

历代诗词中的僧衣意象解析 探寻袈裟背后的10首经典诗作与文化意蕴

袈裟之上的诗韵:历代诗词中的僧衣意象与文化意蕴僧衣,这一方简朴的布料,承载着千年佛门的清净与庄严。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僧衣不仅是出家人的外在标识,更成为寄托宗教情怀、人生感悟的重要意象。从王维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到苏轼的"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僧衣在诗词中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唐代诗佛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这位半官半隐的诗人,以僧衣般的清净心境描绘出辋川别业的幽静生活。诗中虽未直接出现"僧衣"二字,但"清斋"一词暗示着斋戒时的素净衣着,与僧侣修行生活相呼应。王维将僧衣所代表的精神境界融入山水田园,创造出空灵淡远的

10首描写闲适生活的古典诗词 探寻中国文人无事之诗中的悠然境界

无事之诗: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闲适美学"无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简单的"没有事情",而是一种超脱功利、悠然自得的生活境界。这种境界在古典诗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无事"主题,展现了文人雅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本文选取唐宋时期几位代表性诗人的"无事"诗词,解析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与美学价值。王维《酬张少府》朝代:唐代作者: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解析:此诗展现了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的生活状态。"万事不关心"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世俗纷扰的主动疏离。"松风"、"山月"的意象组合营造出空灵意境,"解带"、"弹琴"的动作描写则体现了身心

10首描写慢生活的经典古诗词 感受中国诗词中的悠然美学与人生智慧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慢慢”主题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言、列举古诗词并解析、介绍作者和朝代等方式,展示了古诗词中“慢慢”之美的丰富内涵。文章强调这些古诗词以细腻笔触描绘时间流转、情感沉淀、自然景色等美好意境,传递出对时间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思考空间。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从容,体会生活的美好与深意。

关于清的诗词

关于清的诗词(第1篇)关于“清”的诗词文章一、诗词列表《静夜思》作者: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析:诗中的“月”可以解释为一种象征的“清”意,皎洁明亮的月光宛如清澈的水流,赋予人一种静谧和清爽的意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宋)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觉满,泪滴何从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解析:此诗中,“清夜无尘”的“清”字,形容的是夜色的清新、无尘的清净之境。《清平乐·检校山居》作者:辛弃疾(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清夜钟鸣

探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山水画意趣 10首描写山水意境的经典诗作赏析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山水画面的古诗词。这些诗篇生动地描绘了山水间的壮美与秀丽,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文章分别介绍了每篇诗词的作者、朝代和内容,包括《望天门山》、《泛太湖书怀》、《山居秋暝》等。这些诗篇展现了自然景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与赞美之情。这些古诗词佳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的途径,并引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

描写魏晋风格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魏晋风格的诗词,阐述了魏晋风格的特点和其艺术价值。通过赏析五篇关于魏晋风格诗词的文章,展示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以及他们对隐逸和自由的向往。这些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魏晋风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在当今社会,我们仍可以从这些诗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古人的情怀和韵味。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