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之志
读音
dōng shān zhī zhì
含义
- 东:方位词,指东方。
- 山:指高山,象征隐居或归隐之地。
- 之:助词,相当于“的”。
- 志:志向、抱负。
整体含义:指隐居山林、不慕名利的志向,也比喻归隐的意愿或淡泊名利的心态。
典故
- 谢安东山再起(《晋书·谢安传》)
东晋名臣谢安年轻时隐居会稽东山,朝廷多次征召,他均婉拒。后来国家危难,他才出山辅政,最终成就伟业。后人以“东山之志”形容他原本的隐居志向。 - 陶渊明归隐(《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展现了他坚守“东山之志”的高洁品格。 - 严子陵钓台(《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的征召,隐居富春江畔垂钓,成为“东山之志”的典范。
近义词
- 归隐之志——指隐居的志向。
- 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
- 高蹈远引——指隐居避世。
- 林泉之志——向往山林生活的志向。
反义词
- 功名利禄——追求权势和财富。
- 趋炎附势——依附权贵,谋求利益。
- 汲汲营营——形容急切追求名利的样子。
- 争名逐利——争夺名声和利益。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爷爷退休后回到乡下,过上了“东山之志”的生活。
- 陶渊明有“东山之志”,不喜欢做官。
-
小学高年级:
- 他虽然很有才华,但一直怀有“东山之志”,不愿参与世俗纷争。
- 古代许多文人都有“东山之志”,喜欢在山林里读书写诗。
-
初中:
- 谢安早年隐居东山,后来国家有难才出山,可见他的“东山之志”并非逃避责任。
-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仍有人坚守“东山之志”,追求内心的宁静。
-
高中及以上:
-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东山之志”需要极大的定力。
- 他的“东山之志”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东山再起”
- ❌ 错误例句:他失败后并没有放弃,而是怀有“东山之志”,准备卷土重来。
- ✅ 正确用法:“东山之志”指隐居志向,而非重新奋斗。
-
误用为“雄心壮志”
- ❌ 错误例句:他从小就有“东山之志”,立志要成为科学家。
- ✅ 正确用法:“东山之志”强调淡泊名利,而非远大抱负。
-
误用为“消极避世”
- ❌ 错误例句:他整天无所事事,说自己有“东山之志”。
- ✅ 正确用法:“东山之志”是主动选择的高洁志向,而非懒惰借口。
-
误用为“旅游爱好”
- ❌ 错误例句:他喜欢爬山,说自己有“东山之志”。
- ✅ 正确用法:“东山之志”指隐居心态,而非登山兴趣。
总结:“东山之志”多用于形容文人隐士的高洁志向,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东山再起”“雄心壮志”等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雪的古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雪的古诗词及其解析的摘要。这些古诗词描绘了雪的不同形态、声音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从第一篇到第五篇,分别描绘了寒夜观雪、冬雪、冬日思乡、雪夜听风和踏雪寻梅等主题。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冬日雪景的美丽、静谧和清冷,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东山高卧
东山高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shān gāo wò。该成语的字面含义为在高高的东山上躺着,常被用来形容一种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态度。它出自东晋名士谢安的隐居生活,表示一种不问世事、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东山高卧的近义词包括逍遥自在、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是奔波劳碌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的搭配,避免错误用法。东山高卧常被用于描述那些追求隐居生活、寻找内心平静的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东山复起
本文介绍了“东山复起”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东山复起指再度出仕为官或经历低谷后重新振作,源于历史隐士谢安的再次出仕经历。该成语最早出自《晋书·谢安传》,并描述了谢安在东山隐居后应朝廷征召重新出山担任重要职务的经历。近义词包括卷土重来、重振旗鼓、再次崛起等,反义词则有一蹶不振、颓废不振等。使用“东山复起”时需注意语境和时态,避免误用。
高卧东山
高卧东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隐居或闲居的生活状态,也指有才之士过上悠闲的生活。源自古代的隐士文化,相关历史人物如晋朝的谢安也用此成语来形容其隐居生活。其近义词有闲云野鹤、归隐山林、逍遥自在等,反义词有奔波劳碌、汲汲营营、忙碌奔波等。使用此成语需注意其含义和语境的匹配,避免误解或不当联想。
描写芙蓉花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芙蓉花在古诗词中的美丽与气质,通过多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描写芙蓉花的古诗词及其解析。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芙蓉花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南朝梁江洪、唐朝李复、王维、宋朝杨万里等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以芙蓉花为载体,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文章通过解读这些诗词,展示了芙蓉花在古诗词中的美丽与气质,同时介绍了芙蓉花的意义、艺术价值和在古诗词中的新篇、诗情画意及诗意世界等方面的内容。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感与志向,也让我们了解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审美观念。
描写梅的诗句或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摘要了描写梅花的诗句或诗词的文章内容,通过对多篇文章的整合,提供了五篇关于梅花诗词的摘要。每篇摘要都包含了不同文人墨客对梅花的描绘、赞美,以及通过梅花寄托的情感和志向。这些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文章还通过形象的描述,展现了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美丽,以及梅花所象征的坚韧品格和高洁志向。摘要如下: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梅花的诗句或诗词的文章内容。这些文章通过对梅花的生动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文人墨客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通过梅花寄托的志向和情感。每篇摘要都包含了不同文人墨客的作品,如王安石、杜牧、李清照等,他们的诗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独特姿态和香气
10首咏松诗词赏析 领略傲骨凌霜的松树意象与精神象征
傲骨凌霜:古诗词中的松树意象与精神象征松树,这一常青不凋的植物,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它不畏严寒、四季常青的特性,使其成为坚韧不屈、高洁品格的象征。历代诗人以松为题,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通过松树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南轩松》中写道:"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孤松的潇洒姿态,清风中摇曳生姿,终日不息。李白以松自喻,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不受拘束的个性。松树的孤高与诗人的傲骨在此完美融合。王维的《新秦郡松树歌》则展现了松树的生命力:"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诗中松树成为友情的象征
描写青云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多首关于青云的诗词及其赏析,展现了青云高远、壮阔、自由与成功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对理想、追求和自由的向往。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青云的诗词,包括《青云志》、《望天门山》、《青云谱》、《登高》等,每篇诗词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象,展现了青云的高远、壮阔、自由和成功的象征意义。同时,本文也列举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描绘青云之美的诗词,如《青霄行》、《咏青云》、《望云》等,通过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理想、追求和自由的向往。青云之美不仅在于其壮丽景象和宏大气势,更在于其蕴含的情感与寓意。这些诗词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鼓舞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目标。
描写到花的诗句古诗词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花的诗句在古诗词中的表现及其文化内涵。文章指出,花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通过描绘花的美丽与婉约,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文章分别介绍了春天、夏天、秋天以及冬天中代表花的诗句,并阐述了其他花的诗意与寓意。文章还强调了古诗词中的花不仅仅是美丽的象征,更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古诗词中描写树木的10种意象赏析 从杨柳离愁到松柏坚贞的经典诗句
本文主要探讨了古诗词中树木描写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通过多个篇章的阐述,介绍了不同树木在古诗词中的形象、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文章指出,树木作为自然界与情感的交织,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载体。从松柏的坚韧与永恒、柳树的柔美与离情、桃李的花开与繁荣,到梅花的傲骨、桃树的繁华,树木的形象在古诗词中丰富多彩。同时,树木与人的情感息息相关,诗人通过对树木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树木成为情感的载体。通过对古诗词中树木描写的探究,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文章呼吁珍惜自然环境中的树木,保护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