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高卧
读音
dōng shān gāo wò
含义
- 东:方位词,指东方。
- 山:指高山,象征隐居之地。
- 高:形容山势高耸,也暗指超脱世俗。
- 卧:躺卧,引申为隐居、悠闲自得的生活。
整体含义:形容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多用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典故
- 谢安东山隐居(《晋书·谢安传》)
东晋名士谢安年轻时才华横溢,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但他不愿出仕,长期隐居会稽东山(今浙江绍兴一带),与友人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后来因国家危难,他才出山辅佐朝廷,成为一代名相。后人以“东山高卧”形容他的隐逸生活。 - 陶渊明归隐(《归去来兮辞》)
东晋诗人陶渊明因厌恶官场腐败,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的选择也被视为“东山高卧”的典范。 - 李白诗中的隐逸情怀(《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达了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与“东山高卧”意境相通。
近义词
- 归隐山林:指退隐到山林中生活。
- 闲云野鹤: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 与世无争:不参与世俗纷争,超然物外。
- 采菊东篱:源自陶渊明,指田园隐居生活。
- 遁世离群:远离世俗,独自隐居。
反义词
- 争名逐利:追逐名利,不甘寂寞。
- 趋炎附势:依附权贵,谋求利益。
- 宦海浮沉:在官场中起起落落,不得安宁。
- 汲汲营营:形容为功名忙碌奔波。
- 红尘俗世:指纷扰的世俗生活。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爷爷退休后,像古人一样“东山高卧”,每天种花钓鱼,过得很开心。
- 童话里的神仙都喜欢“东山高卧”,住在高高的山上。
-
小学高年级:
- 陶渊明不愿做官,选择“东山高卧”,写出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
- 如果我能“东山高卧”,就不用每天写作业了!(开玩笑的)
-
初中:
- 谢安“东山高卧”多年,最终出山拯救了东晋王朝。
-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偶尔也会向往“东山高卧”的悠闲日子。
-
高中:
- 李白诗中“东山高卧”的意象,反映了他对自由人生的追求。
-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东山高卧”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梦想。
-
大学及以上:
- 古代士大夫的“东山高卧”并非完全消极,而是一种对精神自由的坚守。
- 当代隐逸文化中,“东山高卧”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比如远离都市喧嚣。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懒惰”:
- ❌ 他整天在家睡觉,真是“东山高卧”。(错误:成语强调超脱,而非懒散。)
-
误用为“旅游”:
- ❌ 假期我们去爬山,体验了一把“东山高卧”。(错误:成语指长期隐居,而非短期游玩。)
-
误用为“逃避责任”:
- ❌ 公司遇到困难,他却“东山高卧”,不管不顾。(错误:成语不含贬义,不能用于批评逃避。)
-
误用为“住高楼”:
- ❌ 他家住在30层,真是“东山高卧”。(错误:成语与居住高度无关。)
-
误用为“躺平”:
- ❌ 年轻人选择“东山高卧”,不工作不奋斗。(错误:成语是主动选择隐逸,而非消极躺平。)
总结:“东山高卧”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使用时需注意其隐逸、超脱的意境,避免与懒散、逃避等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5首关于鹿与月的古诗词赏析 探寻鹿鸣清辉的意境之美
鹿鸣清辉:古诗词中的鹿月意象探微"鹿月"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常见,但与之相关的意象却源远流长。通过对历代诗词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鹿"与"月"这两个意象往往相互映衬,共同构建出清幽脱俗的意境。本文将介绍几首蕴含"鹿月"意象的经典诗词,解析其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1. 王维《鹿柴》(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虽未直接出现"月"字,但"返景"(夕阳返照)与幽深的山林、隐约的人语共同营造出月夜般的静谧。王维以画入诗,空山鹿鸣的意境与月色清辉异曲同工,展现禅意与自然的融合。2.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诗
高卧东山
高卧东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隐居或闲居的生活状态,也指有才之士过上悠闲的生活。源自古代的隐士文化,相关历史人物如晋朝的谢安也用此成语来形容其隐居生活。其近义词有闲云野鹤、归隐山林、逍遥自在等,反义词有奔波劳碌、汲汲营营、忙碌奔波等。使用此成语需注意其含义和语境的匹配,避免误解或不当联想。
东山之志
东山之志的读音为dōng shān zhī zhì,含义为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志向,代表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精神境界。其典故源于中国古代隐士文化,如谢安的隐居东山故事。近义词有隐逸之志、归隐之心等。反义词为贪图名利、热衷权势等。使用东山之志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和语境的误用,如错误地用于形容工作或学习的追求,或与消极避世、无所作为的态度混淆。东山之志展现了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生活态度,是人们对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
东山复起
本文介绍了“东山复起”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东山复起指再度出仕为官或经历低谷后重新振作,源于历史隐士谢安的再次出仕经历。该成语最早出自《晋书·谢安传》,并描述了谢安在东山隐居后应朝廷征召重新出山担任重要职务的经历。近义词包括卷土重来、重振旗鼓、再次崛起等,反义词则有一蹶不振、颓废不振等。使用“东山复起”时需注意语境和时态,避免误用。
描写雪的古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雪的古诗词及其解析的摘要。这些古诗词描绘了雪的不同形态、声音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从第一篇到第五篇,分别描绘了寒夜观雪、冬雪、冬日思乡、雪夜听风和踏雪寻梅等主题。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冬日雪景的美丽、静谧和清冷,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北窗高卧
北窗高卧的读音为běi chuāng gāo wò,该成语形容隐居生活或闲适自得的情境。源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赏誉》,东晋名士刘琨曾在北窗下高卧自得。北窗高卧也蕴含了清静自在的文化内涵,近义词有闲云野鹤、悠然自得等,反义词有奔波劳碌、忙碌不堪等。使用时应避免在描述忙碌、紧张的情境或误用为窗户位置很高的意思。
10首经典山居诗词赏析 感受隐逸情怀与自然之美
山居诗词:隐逸情怀的精神家园山居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独特的题材类别,它以山林隐居生活为描写对象,展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类诗词往往意境清幽,语言淡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王维《山居秋暝》(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居的宁静美景,"明月"、"清泉"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心愿。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东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探寻卧羲皇意象 10首隐逸诗词中的精神家园与文化传承
本文介绍了关于卧羲皇的古诗词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通过解析和创作诗词,探索了卧羲皇的象征意义、诗词中的卧姿意象、静谧之境以及隐逸之韵。虽然直接描写卧羲皇的诗词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寻找到与之相关的韵味和寓意。这些诗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卧羲皇的形象与精神,让我们感受到其深邃的内涵和魅力。同时,这些诗篇也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从容的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10首关于桐柏山的经典诗词 探寻淮源灵境与隐逸文化的千年诗韵
桐柏山,作为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山,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桐柏山的壮美景色,也表达了诗人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感悟。本文列举了五篇描写桐柏山的诗词及其赏析,并探讨了桐柏山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