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国病民

蠹国病民

读音

蠹国病民:dù guó bìng mín

含义

  • 蠹(dù):蛀虫,引申为侵蚀、损害。
  • 国(guó):国家。
  • 病(bìng):使……受害,祸害。
  • 民(mín):百姓。

整体含义:指某些人或行为像蛀虫一样侵蚀国家利益,使百姓遭受苦难。形容贪官污吏、奸佞之徒祸国殃民的行径。

典故

  1. 《左传·昭公元年》
    “无礼而好陵人,怙富而卑其上,弗能久矣。”
    虽未直接使用“蠹国病民”,但描述了权贵欺压百姓、危害国家的行为,与成语含义相近。
  2. 《宋史·奸臣传》
    南宋权臣秦桧被后世史家称为“蠹国病民之贼”,因其勾结金国、残害忠良,导致国家衰败、民不聊生。
  3. 明代《警世通言》
    “贪官污吏,蠹国病民,天理难容。”
    直接以成语批判官吏腐败,强调其危害性。

近义词

  1.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2. 卖国求荣:出卖国家利益,换取个人富贵。
  3. 贪官污吏:贪污腐败的官员,损害国家与民众利益。
  4. 残民害理:伤害百姓,违背天理。

反义词

  1. 忧国忧民:为国家与百姓的福祉而忧虑。
  2. 利国利民:对国家与百姓都有益处。
  3. 清正廉明:官员廉洁公正,不损害公共利益。
  4. 爱民如子:统治者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那些贪污的官员就像蛀虫,蠹国病民,应该受到惩罚。
    • 历史上有些坏人蠹国病民,让百姓生活很苦。
  2. 小学高年级

    • 秦桧蠹国病民,害死了岳飞,被后人唾骂。
    • 如果官员只顾自己发财,就会蠹国病民。
  3. 初中

    •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蠹国病民,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 这部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中蠹国病民的贪官形象。
  4. 高中

    • 蠹国病民的政策若不及时纠正,必将引发社会动荡。
    • 某些垄断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利,实属蠹国病民之举。
  5. 大学及以上

    • 在反腐败斗争中,必须严厉打击那些蠹国病民的腐败分子。
    • 经济学家指出,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行为是典型的蠹国病民。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自然灾害

    • ❌ 地震蠹国病民,导致无数人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非人为,成语不适用。)
    • ✅ 地震是天灾,而贪官挪用救灾款才是蠹国病民。
  2. 误用于普通个人错误

    • ❌ 他考试作弊,真是蠹国病民。(成语用于严重危害国家与民众的行为,作弊不适用。)
    • ✅ 他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表现,但谈不上蠹国病民。
  3. 误用于非人为现象

    • ❌ 蝗灾蠹国病民,庄稼都被吃光了。(成语指人为祸害,蝗灾是自然灾害。)
    • ✅ 蝗灾是天灾,而官员救灾不力、中饱私囊才是蠹国病民。
  4. 误用于轻微社会问题

    • ❌ 小区里有人乱扔垃圾,真是蠹国病民。(成语程度过重,适用于重大危害。)
    • ✅ 乱扔垃圾是不文明行为,但用“蠹国病民”夸张了。
  5. 误用于褒义或中性语境

    • ❌ 这位科学家蠹国病民,研究出了新药。(完全违背成语的贬义性质。)
    • ✅ 这位科学家利国利民,研究出了新药。
蠹国病民.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蠹国残民

蠹国残民的读音为"dù guó cán mín",该成语形容像蠹虫一样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或人。其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如贪官污吏的搜刮民脂民膏。其近义词有祸国殃民、残害百姓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安邦定国等。错误使用此成语的情况是将它用于轻微的损害或个人行为的批评。正确的使用是形容那些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病民蛊国

病民蛊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集团的行为、政策等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或损害的行为。其含义是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人民和国家造成迷惑和损害。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的行为或政策。近义词包括蠹国害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包括利国利民、兴国安邦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滥用。

蠹国害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国害民"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重点强调了该成语的严重性和准确性,提醒使用者避免将其用于轻微负面影响或个人行为的描述,并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蠹国殃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国殃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多个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对国家造成危害、给人民带来灾难的人或事物,其典故源于古代贪官污吏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误用情况。

蠹国耗民

本文主要介绍了“蠹国耗民”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蠹国耗民的意思,即对国家、人民造成危害、损失和消耗的行为或政策。同时,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蠹国耗民行为,如政治腐败、贪污受贿等,使读者更加深入理解这一成语的应用。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蠹国耗民这个成语时需要谨慎,不能随意滥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病民害国

病民害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ng mín hài guó。它指的是某些政策、行为或个人行为对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该成语含有严肃的含义,适用于描述重大问题或事件。其近义词包括蠹国病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安民济世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夸大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文章对病民害国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鸣琴而治是什么意思

“鸣琴而治”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统治者以德化民,治理得当,社会和谐。源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典故,指官员以德行教化百姓,无需严刑峻法。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政简刑清、垂拱而治等,反义词则是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等。使用“鸣琴而治”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混乱、动荡的状态。适当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包括治理者以德行治国、社会和谐稳定等情境。

成语病国殃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病国殃民”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注意事项。该成语用于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国家或人民造成危害或损害,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文章还列举了一些与“病国殃民”相关的例句,说明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区分“病国”与“害己”,避免滥用,并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

祸国殃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祸国殃民”的读音和含义,并探讨了其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危害和灾难的行为或势力。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并指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该成语。

蠹政病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政病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因政治腐败或政策不当给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文章通过历史例子和现代新闻报道说明了其含义,并提供了蠹政病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文章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过度夸张或轻描淡写的使用,并需结合实际情况和背景来讨论具体问题。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