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民害国:一个警示性的成语
读音
bìng mín hài guó
含义
“病民害国”由四个字组成:
- 病:使……受害、损害
- 民:百姓、人民
- 害:伤害、祸害
- 国:国家
整体意思是使百姓受苦,损害国家利益,形容某些政策、行为或统治者对人民和国家造成严重危害。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
“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官之失德,宠赂章也,病民害国,莫大焉。”
这里指官员腐败,导致百姓受苦、国家受损。 - 《资治通鉴》:
唐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评论某些昏庸君主时,指出其“横征暴敛,病民害国”,最终导致王朝衰败。 - 清代思想家顾炎武:
他在《日知录》中批评某些政策“病民害国”,强调治国应以民生为本。
近义词
-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 劳民伤财——使人民劳苦,耗费钱财。
- 蠹国害民——像蛀虫一样侵蚀国家、危害百姓。
- 鱼肉百姓——比喻统治者压榨百姓。
反义词
- 利国利民——对国家、人民都有好处。
- 安邦定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
- 济世安民——救助世人,安定百姓。
- 与民休息——让百姓休养生息,减轻负担。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暴君的行为病民害国,最终被人民推翻。
- 贪污腐败的官员病民害国,应该受到惩罚。
-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许多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病民害国。
- 过度征税会病民害国,导致社会动荡。
-
初中:
- 某些政策如果制定不当,可能会病民害国。
- 战争不仅消耗国力,还会病民害国。
-
高中:
- 封建社会的苛捐杂税往往病民害国,激化社会矛盾。
- 商鞅变法虽然强秦,但严刑峻法也病民害国。
-
大学及以上:
- 经济政策若只顾短期利益,忽视民生,终将病民害国。
- 某些垄断企业通过不正当竞争病民害国,破坏市场秩序。
错误用法
-
误用对象:
- ❌ “他工作太拼命,简直是病民害国。”(个人行为不适用)
- ✅ 正确用法应指政策、制度或统治者行为。
-
褒贬混淆:
- ❌ “这位企业家投资建厂,病民害国。”(“病民害国”是贬义,不能用于正面行为)
- ✅ 应改为“利国利民”。
-
搭配不当:
- ❌ “他的懒惰病民害国。”(个人缺点不适用)
- ✅ 应指对国家、社会有广泛负面影响的行为。
-
过度夸张:
- ❌ “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病民害国。”(作业问题不适用)
- ✅ 应指严重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行为。
“病民害国”是一个严肃的成语,通常用于批判性语境,使用时需注意对象和场合。
你可能感兴趣
成语病国殃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病国殃民”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注意事项。该成语用于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国家或人民造成危害或损害,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文章还列举了一些与“病国殃民”相关的例句,说明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区分“病国”与“害己”,避免滥用,并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
病民蛊国
病民蛊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集团的行为、政策等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或损害的行为。其含义是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人民和国家造成迷惑和损害。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的行为或政策。近义词包括蠹国害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包括利国利民、兴国安邦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滥用。
蠹国病民
蠹国病民的读音为dù guó bìng mín,意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或事物。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组成字词的含义理解。该成语用来警告和谴责危害国家、人民的行为。其近义词有祸国殃民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等。文章还给出了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例句,并强调了错误使用和语境不匹配的情况。
蠹国残民
蠹国残民的读音为"dù guó cán mín",该成语形容像蠹虫一样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或人。其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如贪官污吏的搜刮民脂民膏。其近义词有祸国殃民、残害百姓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安邦定国等。错误使用此成语的情况是将它用于轻微的损害或个人行为的批评。正确的使用是形容那些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蠹国害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国害民"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重点强调了该成语的严重性和准确性,提醒使用者避免将其用于轻微负面影响或个人行为的描述,并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保境息民
保境息民的读音为bǎo jìng xī mín,意指保护领土不受侵犯,安定民生,使人民休养生息。这一成语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强调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安宁的重要性。保境息民包括近义词如安邦定国、安定民生、维护和平等,反义词为生灵涂炭、战乱频发、动荡不安等。在句子中,保境息民通常用于描述领导者治国策略或政策,表达其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利益的目标。正确使用该成语,需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随意搭配不当词语或拆分“保境”和“息民”两个独立概念。
柔远怀迩是什么意思
“柔远怀迩”是一个成语,意为对远方的百姓表示安抚和怀柔,对近处的人民表示关怀和爱护,体现统治者或领导者对民众的宽厚态度和仁爱之心。该成语出自《尚书·周书·君陈篇》,典故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和安抚。柔远怀迩的近义词包括仁民爱物、惠民爱物等,反义词为暴虐无道、苛政猛于虎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政府政策、领导者态度等。错误使用时,可能误解为只关心近处的人或与政治、权力等负面因素联系在一起。
毒赋剩敛
毒赋剩敛是一个成语,读音dú fù shèng liǎn。它用来形容统治者或政府用尽手段、极尽所能地剥削和压榨人民的行为。典故源自古代历史中统治者剥削人民的历史事件。近义词包括剥削压迫、残酷搜刮等。反义词则是仁政爱民、轻徭薄赋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饿莩载道
“饿莩载道”是一个形容灾荒或战乱时期悲惨景象的成语,指因饥饿而死的人很多,遍地都是。其最早可追溯到《史记》等古籍。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饿殍遍野、饥民如潮等,反义词则有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用词不当、滥用成语以及不合逻辑的搭配等错误用法。这个成语描绘了社会动荡时期人民因饥饿而死的悲惨情景。
蠹国殃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国殃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多个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对国家造成危害、给人民带来灾难的人或事物,其典故源于古代贪官污吏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误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