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国害民

蠹国害民

读音

蠹国害民:dù guó hài mín

含义

  • :蛀虫,比喻侵蚀、破坏。
  • :国家。
  • :损害、祸害。
  • :百姓、人民。

整体含义:指某些人或行为像蛀虫一样侵蚀国家利益,祸害百姓,形容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典故

  1. 《左传·昭公元年》
    “蠹国害民,莫甚于此。” 这是较早的记载,形容某些官员贪腐,损害国家利益,使百姓受苦。
  2. 《资治通鉴·唐纪》
    唐代权臣李林甫专权,排斥忠良,导致朝政腐败,史书评价他“蠹国害民,终致祸乱”。
  3. 《明史·奸臣传》
    明代严嵩父子贪赃枉法,盘剥百姓,被后人称为“蠹国害民之贼”。

近义词

  1.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2. 误国害民:因错误决策或行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3. 贪官污吏:指贪污腐败的官员,常导致国家受损、百姓受苦。
  4. 蠹政害民:专指政治腐败,危害百姓。

反义词

  1. 利国利民:对国家、人民都有益。
  2. 为国为民:一心为国家、百姓谋福利。
  3. 清正廉明:形容官员公正廉洁,不损害国家利益。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那些贪官蠹国害民,最终被法律惩罚。
    • 我们要反对蠹国害民的行为,保护国家利益。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历史上许多奸臣蠹国害民,导致国家衰败。
    • 蠹国害民的人最终会被人民唾弃。
  3. 初中(7-9年级)

    • 某些官员贪污腐败,蠹国害民,必须严惩。
    • 蠹国害民的政策只会让社会更加动荡。
  4. 高中(10-12年级)

    • 封建社会的权贵阶层往往蠹国害民,加剧社会矛盾。
    • 蠹国害民的制度若不改革,国家难以长治久安。
  5. 大学及以上

    • 蠹国害民的官僚体系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 历史上许多王朝的覆灭,都与蠹国害民的统治集团有关。

错误用法

  1. 误用对象

    • ❌ “他考试作弊,真是蠹国害民。”(“蠹国害民”用于严重危害国家社会的行为,考试作弊不适用。)
    • ❌ “这家公司偷税漏税,蠹国害民。”(偷税漏税虽违法,但程度较轻,不宜用此成语。)
  2. 夸大其词

    • ❌ “他乱扔垃圾,简直是蠹国害民。”(个人不良行为不构成对国家、人民的严重危害。)
  3. 混淆近义词

    • ❌ “他贪污受贿,祸国殃民。”(“祸国殃民”更强调灾难性后果,而“蠹国害民”更强调侵蚀性破坏。)
  4. 用于非政治领域

    • ❌ “这个病毒蠹国害民。”(病毒属于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问题,不宜用此成语。)

总结:“蠹国害民”多用于形容政治腐败、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不宜滥用或用于程度较轻的场合。

你可能感兴趣

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

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古诗词中的战争之歌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诗词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解析: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决心。金甲被黄沙磨穿,暗示了战争的持久和战士的坚韧。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战士们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诗词二:烽火戏诸侯,国破山河在。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解析:此句以烽火戏诸侯的场景,表达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即使国家破碎,山河依旧,但人民的痛苦和国家的衰败却无法挽回。二、文章内容古诗词中,战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们用他们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悲壮和决心跃然纸上。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那

描写战士的现代诗词

本文列举了多篇描写战士的现代诗词,从古代诗词中的战士形象到现代诗词中的战士风貌,展示了战士的英勇无畏、忠诚于国家的形象。文章还强调了战士精神的传承与时代价值,呼吁铭记战士的功绩和牺牲,发扬战士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同时,文章也关注和支持那些默默奉献的战士们,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描写林则徐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林则徐的诗词及其解析,包括其作者、朝代、原文及对所表达内容的解析。文章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林则徐的形象,如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豪情壮志的战士、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等。文章还提到林则徐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其事迹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强调了他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将永远激励后人。

蠹国残民

蠹国残民的读音为"dù guó cán mín",该成语形容像蠹虫一样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或人。其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如贪官污吏的搜刮民脂民膏。其近义词有祸国殃民、残害百姓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安邦定国等。错误使用此成语的情况是将它用于轻微的损害或个人行为的批评。正确的使用是形容那些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蠹国病民

蠹国病民的读音为dù guó bìng mín,意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或事物。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组成字词的含义理解。该成语用来警告和谴责危害国家、人民的行为。其近义词有祸国殃民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等。文章还给出了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例句,并强调了错误使用和语境不匹配的情况。

成语病国殃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病国殃民”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注意事项。该成语用于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国家或人民造成危害或损害,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文章还列举了一些与“病国殃民”相关的例句,说明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区分“病国”与“害己”,避免滥用,并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

病民害国

病民害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ng mín hài guó。它指的是某些政策、行为或个人行为对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该成语含有严肃的含义,适用于描述重大问题或事件。其近义词包括蠹国病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安民济世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夸大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文章对病民害国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病民蛊国

病民蛊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集团的行为、政策等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或损害的行为。其含义是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人民和国家造成迷惑和损害。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的行为或政策。近义词包括蠹国害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包括利国利民、兴国安邦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滥用。

安国富民

安国富民的读音为ān guó fù mín,意为通过安定国家和发展经济来使人民富裕,为褒义词。其源于古代中国政治家的治国理念和历史事件,强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近义词有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等,反义词有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等。在政府的政策、领导人的施政方针等场合中常用,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注意避免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用于不当场合或搭配不当的词语,应尊重其庄重和正式的语境。

蠹国殃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国殃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多个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对国家造成危害、给人民带来灾难的人或事物,其典故源于古代贪官污吏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误用情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