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国耗民

蠹国耗民:剖析一个警示腐败的成语

读音

蠹国耗民:dù guó hào mín

含义

  • 蠹(dù):原指蛀虫,引申为侵蚀、败坏。
  • :国家。
  • :消耗、浪费。
  • :百姓、民众。

整体含义:形容贪官污吏或腐败行为像蛀虫一样侵蚀国家根基,耗尽民力民财,导致国衰民困。

典故

  1. 《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将危害国家的五种人比作“五蠹”,其中“学者”“言谈者”等若空谈误国、不务实际,便是“蠹国”之害。后世引申为官员腐败对国家的破坏。
  2. 《明史·奸臣传》
    明代严嵩父子权倾朝野,贪敛无度,史书评其“蠹国耗民,罪不容诛”,成为这一成语的典型例证。
  3. 清代笔记《啸亭杂录》
    记载和珅敛财时,民间讽其“蠹国如蚁,耗民似虎”,可见成语的批判性。

近义词

  1. 祸国殃民:直接强调对国家百姓的严重危害。
  2. 贪官污吏:特指腐败官员,是“蠹国耗民”的主体。
  3. 尸位素餐:占位不干事,间接导致国家资源浪费。
  4. 中饱私囊:个人贪污,与“耗民”行为相关。

反义词

  1. 励精图治:形容勤勉治国,与“蠹国”相反。
  2. 爱民如子:强调关怀百姓,反对“耗民”。
  3. 两袖清风:形容官员清廉,不侵占民财。

例句

按年级分类使用示例

小学阶段(简单语境)

  1. 历史书上说,和珅是个“蠹国耗民”的大贪官。(四年级)
  2. 老师告诉我们,浪费公共资源也是“蠹国耗民”的行为。(五年级)

中学阶段(结合历史/社会)

  1.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蠹国耗民,加速了王朝灭亡。(初一)
  2. 这篇议论文批判了某些官员蠹国耗民的腐败现象。(初三)
  3. 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蠹国耗民的写照。(高一)

大学及以上(学术/批判性使用)

  1. 研究指出,官僚体系的低效与腐败会形成蠹国耗民的恶性循环。(论文用语)
  2. 这部纪录片揭露了垄断集团如何通过政策漏洞蠹国耗民。(社会评论)

文学化表达

  1. 那些蛀空国库的硕鼠,终将被钉在蠹国耗民的耻辱柱上。(杂文)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自然灾害
    × “地震蠹国耗民,导致经济衰退。”
    (自然灾害非人为,成语特指人为的腐败或浪费。)
  2. 泛化普通浪费
    × “学生食堂倒饭菜是蠹国耗民。”
    (成语多用于重大社会层面,个人浪费可用“暴殄天物”。)
  3. 混淆主体
    × “敌军入侵蠹国耗民。”
    (外敌侵略用“祸国殃民”更妥,成语侧重内部腐败。)
  4. 褒贬颠倒
    × “这位企业家投资基建,真是蠹国耗民的楷模!”
    (完全反义,应用“利国利民”。)

通过解析“蠹国耗民”,我们不仅能学习成语的精准用法,更能理解其背后对清廉政治的呼吁。这一词语穿越千年,至今仍是反腐倡廉的锐利匕首。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揭露权贵祸国的经典诗词 从杜甫到龚自珍看诗人如何用诗句审判历史

祸国殃民:诗词中的历史警示与道德审判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有一类特殊的作品,它们以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揭露和批判那些祸国殃民的权臣奸佞。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腐败对国家与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唐代诗人杜甫在《丽人行》中,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开篇,表面描写贵族妇女游春场景,实则暗讽杨贵妃兄妹的奢靡生活。"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一句,将杨国忠的专权跋扈刻画得入木三分。安史之乱的爆发,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腐败统治的必然结果。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则针对南宋小朝廷的偏安心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

关于好官的诗词

关于好官的诗词(第1篇)关于好官的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中赞美好官的篇章屡见不鲜。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为官之道的理解,也反映了百姓对于清廉公正官员的期盼。以下是根据“关于好官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及其解析。一、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河南尹刘轲》原文:君如青松守贞节,我似浮云任风牵。公门好官多正色,不畏权势不媚权。解析:此诗以青松与浮云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好官的品质。诗人赞扬了公门中那些正直无私、不畏权势的官员。二、杜牧《遣怀》原文:落落高槐晚未秋,长亭短亭古道头。公门好客心如月,清夜无尘照九州。解析:此诗以清夜无尘的明月为喻,赞美了公门中那些好客、清廉的官员,他们如明月般照亮九

蠹政病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政病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因政治腐败或政策不当给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文章通过历史例子和现代新闻报道说明了其含义,并提供了蠹政病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文章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过度夸张或轻描淡写的使用,并需结合实际情况和背景来讨论具体问题。

蠹政害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政害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政治腐败、官员贪污给人民带来的极大危害。文章强调需要警惕政治腐败,维护社会公正,并指出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引起争议或误解。

蠹国害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国害民"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重点强调了该成语的严重性和准确性,提醒使用者避免将其用于轻微负面影响或个人行为的描述,并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蠹国病民

蠹国病民的读音为dù guó bìng mín,意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或事物。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组成字词的含义理解。该成语用来警告和谴责危害国家、人民的行为。其近义词有祸国殃民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等。文章还给出了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例句,并强调了错误使用和语境不匹配的情况。

病民蛊国

病民蛊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集团的行为、政策等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或损害的行为。其含义是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人民和国家造成迷惑和损害。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的行为或政策。近义词包括蠹国害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包括利国利民、兴国安邦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滥用。

反腐 读后感

《反腐》读后感作为一名读者,我对于反腐这一主题深感兴趣。在阅读了多篇关于反腐的文章和书籍后,我对于反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些读物主要围绕反腐斗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展开,通过具体案例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让我看到了反腐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书中揭示了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让我深感震撼和愤怒。同时,我也被书中描述的反腐斗争所感动,看到了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勇敢斗争的人们,他们让我看到了希望和信念。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情感体验的丰富。我对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感到愤怒,对那无私的人们表示敬佩,对反腐斗争取得的成果感到欣慰。这些情感体验让我更加坚定了反腐的信念和决心。这些读物也给我带来了许多

蠹国残民

蠹国残民的读音为"dù guó cán mín",该成语形容像蠹虫一样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或人。其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如贪官污吏的搜刮民脂民膏。其近义词有祸国殃民、残害百姓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安邦定国等。错误使用此成语的情况是将它用于轻微的损害或个人行为的批评。正确的使用是形容那些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是什么意思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读音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háng)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含义“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是一句中国传统的成语,意思是当一个人一旦得到权力或地位后,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发布命令并执行。这句话强调了权力的作用和影响,也暗示了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可能性。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官场文化。在古代,官员们通过权力来执行命令和政策,如果一个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他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执行命令。因此,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一旦得到权力就滥用职权、为所欲为的人。此外,这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