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国丧家

败国丧家:一个警示性的成语

读音

bài guó sàng jiā

含义

  • :破坏、衰败。
  • :国家。
  • :丧失、毁灭。
  • :家庭、家族。

整体含义:形容因昏庸、腐败或错误决策而导致国家衰败、家族覆灭的严重后果。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统治者或掌权者的无能或荒淫无度,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家族衰败。

典故

  1. 《左传·昭公元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批评晋平公沉迷享乐,不理朝政,导致国家衰败,家族衰落,最终晋国被三家分晋。
  2. 《史记·殷本纪》
    商纣王暴虐无道,宠信妲己,残害忠良,最终导致商朝灭亡,成为“败国丧家”的典型例子。
  3. 《汉书·霍光传》
    霍光家族权倾朝野,但因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最终被汉宣帝清算,家族覆灭,史称“霍氏之祸”。

近义词

  1. 国破家亡:国家灭亡,家庭离散。
  2. 亡国灭种:国家灭亡,民族灭绝。
  3.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4. 丧权辱国:丧失国家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反义词

  1. 国泰民安:国家安定,百姓安乐。
  2. 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安定。
  3. 家给人足:家家富裕,人人丰衣足食。
  4. 政通人和:政治清明,百姓和睦。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商纣王沉迷享乐,最终败国丧家。
    • 昏庸的皇帝会让国家败国丧家。
  2.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许多王朝因腐败而败国丧家。
    • 如果领导者只顾自己享乐,国家就会败国丧家。
  3. 初中

    • 隋炀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最终败国丧家。
    • 腐败的政府若不改革,迟早会败国丧家。
  4. 高中

    • 晚清政府闭关锁国、腐败无能,最终败国丧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 历史上许多权臣因专权跋扈,导致家族败国丧家。
  5. 大学及以上

    • 从历史教训来看,统治者若失去民心,必然败国丧家。
    • 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最终会导致败国丧家的结局。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个人失败”

    • ❌ 他考试没及格,真是败国丧家。(错误,该成语不适用于个人失败)
    • ❌ 公司经营不善,老板败国丧家。(错误,该成语多用于国家层面)
  2. 误用为“家庭矛盾”

    • ❌ 他们夫妻吵架,差点败国丧家。(错误,该成语不适用于家庭纠纷)
  3. 误用为“自然灾害”

    • ❌ 地震让这个城市败国丧家。(错误,该成语强调人为因素,而非天灾)
  4. 误用为“经济衰退”

    • ❌ 股市大跌,投资者败国丧家。(错误,该成语不适用于经济波动)

总结:“败国丧家”是一个严肃的成语,多用于历史、政治批评,强调国家或家族的覆灭,不适用于个人或小范围事件。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安邦定国

安邦定国的读音为ān bāng dìng guó,意为安定国家和稳固邦国。这个成语反映了通过实施某些措施来确保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性。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实施的政策。近义词如稳定国家、固本强基等,都表达了相似的意义。反义词如动乱不安、社会动荡等,则表达相反的含义。这个成语在正确使用时需要避免夸张和不恰当的搭配,例如用于形容短暂、局部的稳定现象或者与表示动荡的词语连用。某个领导人的政策以及军事才能的例子可体现安邦定国的真正意义。

邦国殄瘁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如何准确使用及其历史典故解析

邦国殄瘁是一个描述国家或邦国因各种原因导致极度疲惫和困苦的成语。其含义、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得到详细解释。该成语在描述战争、自然灾害、政治腐败等导致的国家困境时常用。然而,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不宜滥用,需避免在轻松或非正式场合使用,以及在描述轻微困难或问题时使用,以免造成语言上的夸张或不当使用。

大法小廉是什么意思

“大法小廉”的读音为"dà fǎ xiǎo lián",意为在大原则上保持廉洁,在细节上也要注意节俭和守法。该成语源于古代一位贤明君主的要求,强调无论大小事情,都应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保持廉洁自律。其近义词有公正廉洁、严于律己、廉洁自律等,反义词为贪污腐化、放纵自流、恣意妄为。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恰当使用,避免错误用法。

5个关键点解析本固邦宁的含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本文介绍了成语“本固邦宁”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强调国家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基础稳固,国家才能安定。它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用于赞美文王治国的诗歌。文章还提到了本固邦宁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运用该成语,避免滥用或误用。

病民蛊国是什么意思 解析这个警示成语的5个历史典故与正确用法

病民蛊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集团的行为、政策等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或损害的行为。其含义是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人民和国家造成迷惑和损害。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的行为或政策。近义词包括蠹国害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包括利国利民、兴国安邦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滥用。

国将不国是什么意思

"国将不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国家局势动荡、政治混乱、社会秩序崩溃的危急状态。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常用来描述国家危难局面。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危如累卵、岌岌可危等,反义词有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等。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近年来,一些国家因政治腐败、战乱等原因陷入国将不国的境地,形势十分危急。

安国宁家

安国宁家的拼音是ān guó níng jiā,含义为使国家安定、家庭安宁。源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用于形容能使国家和社会达到稳定和和谐状态的人或政策。历史上有治国安邦的功绩的人物亦被赞誉为“安国宁家”。其近义词有安邦定国、安居乐业等,反义词则描述国家或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在运用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不可误用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安宁生活。

百二金瓯

“百二金瓯”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地方富强、统一、完整无缺。源自古代中国的比喻,金瓯表示国家的疆土,百二强调数量多、国家强大稳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籍中。其近义词如固若金汤、国泰民安等,反义词则是分崩离析、国破家亡等。正确用法是形容国家或地方的富强和统一,错误用法包括用于个人或小团体、形容物品坚固程度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不当使用场景如小公司年会、描述家具坚固程度以及写作中的误用。

澄清天下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澄清天下”的读音、含义、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同时提供了正确和错误用法的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能够明辨是非,公正无私,使社会风气得到改善。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语境、褒贬、搭配以及文化背景,避免混淆、误用和生搬硬套。

安国富民

安国富民的读音为ān guó fù mín,意为通过安定国家和发展经济来使人民富裕,为褒义词。其源于古代中国政治家的治国理念和历史事件,强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近义词有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等,反义词有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等。在政府的政策、领导人的施政方针等场合中常用,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注意避免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用于不当场合或搭配不当的词语,应尊重其庄重和正式的语境。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