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鼓之皮:成语详解
读音
bài gǔ zhī pí
含义
- 败:破损、毁坏。
- 鼓:古代乐器,用皮革蒙制。
- 皮:动物的外皮,此处指鼓的蒙皮。
整体含义:破损的鼓皮,比喻看似无用却仍有价值的事物,或指被忽视的潜在作用。
典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春秋时,卫灵公的乐师师涓擅长辨音。一次,他听到一段美妙的旋律,却找不到来源。后来发现是一张破鼓的残皮在风中振动发声,感叹“败鼓之皮,犹可听也”。 - 《后汉书·循吏传》:
东汉官员孟敏扛瓦甑(陶罐)行路,甑坠地破碎,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旁人问其故,答:“甑已破矣,视之何益?”后人引申为“破甑不顾”,与“败鼓之皮”异曲同工,均指不执着于无用之物。
近义词
- 弊帚自珍:破扫帚也当珍宝,比喻珍惜自己的旧物。
-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容价值有限的事物。
- 残膏剩馥:残余的油脂和香气,比喻未被利用的才华或资源。
反义词
- 完璧归赵:完好无损地归还,强调事物的完整性。
- 锦上添花:在美好事物上再增光彩,与“无用”相对。
- 价值连城:形容极其珍贵,与“残破无用”相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爷爷的旧怀表坏了,但他说这是“败鼓之皮”,舍不得扔掉。
- 这片枯树叶像“败鼓之皮”,可小蚂蚁却用它当小船呢!
-
小学高年级:
- 这本缺页的故事书虽是“败鼓之皮”,却让我读懂了珍惜的道理。
- 妈妈总说老房子是“败鼓之皮”,可我觉得它装满回忆。
-
初中:
- 古诗词中“败鼓之皮”的意象,常被用来寄托怀旧之情。
- 这支钢笔笔尖歪了,但对我而言绝非“败鼓之皮”,它见证了我的努力。
-
高中及以上:
- 传统文化中“败鼓之皮”的哲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无用之用”。
- 科研中曾被忽视的数据,如今成了关键线索,真可谓“败鼓之皮”。
错误用法
-
误指彻底无用:
- ❌“这台电脑彻底坏了,简直是败鼓之皮。”(应强调“仍有价值”)
-
混淆近义词:
- ❌“他收藏废品就像‘弊帚自珍’,全是败鼓之皮。”(语义重复)
-
滥用比喻:
- ❌“她的新裙子沾了墨水,成了败鼓之皮。”(新物破损不适用此成语)
-
忽略典故背景:
- ❌“败鼓之皮就是破鼓,毫无意义。”(未理解其文化内涵)
总结:“败鼓之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辩证思维——提醒人们以慧眼发现残缺中的价值,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信义的诗词
关于信义的诗词(第1篇)关于信义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信义篇》作者: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原文:信义重于山,情深似海渊。忠诚贯日月,誓言永不渝。朝代:无法确定具体朝代。解析:这首诗词虽无从确定具体作者与年代,却明确传达了信义的重要性和坚定不移的忠诚情感。此诗通过“重于山”、“情深似海”的对比与强调,表现出信义的至高无上性,且表达出忠诚信义的价值观在个人内心深处的重要性。《赠汪伦》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信义为主题,展现了朋友间的真挚感情和情义相扶的价值观念。全诗没有用任何修饰或华丽词藻,但意境深长,通过对
关于印章诗词
关于印章诗词(第1篇)关于印章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印章篇古印章,文墨香,岁月流转,情意长。金石为骨志如铁,信守一生不渝言。印鉴赞印鉴古色传千古,巧夺天工刻画殊。铭记心间为君印,伴君一世留痕迹。二、作者与朝代很抱歉,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和作者信息,无法确定上述两首诗的具体作者及所属朝代。此类古诗词通常是由古代文人墨客为赞颂印章之美或纪念印章而创作,它们通常出现在文学或诗词集中,没有特定的作者标识。三、解析以上两首诗词虽然不是严格符合韵律要求的传统诗词格式,但它们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印章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第一首诗中,“印章”被赋予了文墨香和岁月流转的特质,强调了印章所承载的文化
千金弊帚是什么意思
千金弊帚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ān jīn bì zhǒu"。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价值不高但具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物品,常用来比喻家传旧物或具有特殊情感价值的物品,即使破旧也有其珍贵之处。其典故涉及到家族传承、历史和记忆的重要性。千金弊帚的近义词有宝贵遗物、无价之宝等,反义词则包括无足轻重、弃如敝屣等。然而,该成语不可滥用,只能在特定场合和情境下使用,以表达某物虽普通但具有特殊价值或意义的情况。错误的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滥用词义以及乱改词语结构等。
骏骨牵盐
骏骨牵盐的读音为jùn gǔ qiān yá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虽然外表看似强大或重要,但实际上因某种原因显得无力或无用,比喻人的才能或事物的价值被低估或误解。其典故源自古代传说,关于用骏马的骨骼去牵引盐车的故事。此外,该成语还有其他相关的典故和近义词。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用于描述普通的事物或情况,以及避免与原意混淆使用,应准确理解并使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事物的价值被低估或误解的情况。
移根换叶是什么意思
移根换叶的读音移根换叶的读音为yí gēn huàn yè。移根换叶的含义“移根换叶”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比喻彻底改变原有的面貌或环境。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将某物或某地的根基和枝叶都进行更换,使其呈现出全新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根换叶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园艺和植物学知识,古人常将植物移植到不同的地方,以改变其生长环境,有时甚至需要改变其根系和枝叶。通过这种移根换叶的方式,使植物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生长并呈现出新的面貌。因此,“移根换叶”逐渐演变成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于形容事物或环境的巨大变化。移根换叶的近义词改头换面:指改变事物的外在形式或面貌。焕然一新:形
冰销叶散
冰销叶散的读音为bīng xiāo yè sàn,形容事物逐渐消散、消逝的情景。源于自然现象的观察,用来形容景象、情感或事物逐渐消逝的情景,具有哀婉、感伤的色彩。其近义词包括烟消云散、云散风流、消散殆尽等。反义词则为长盛不衰、历久弥新、恒久不变等。例句展示了冰销叶散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于描述事情发展速度快或持久不变的事物,以及在文学创作中的滥用。
鸿毛泰山
鸿毛泰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óng máo tài shān。其含义是形容事物的大小、轻重、价值等方面的对比关系,表示某物虽然轻如鸿毛,但价值却重如泰山,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常用来形容某些事物虽然看似微小,但具有极大的价值或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微不足道与重如泰山等,反义词有轻重不分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轻浮或无关紧要的用法以及滥用该成语的情况。鸿毛泰山的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贵而贱目
“贵而贱目”是一个成语,意指重视实质价值而轻视表面现象。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判断事物时,应注重事物的内在价值,而非只看表面。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反映了对事物内在价值的重视。近义词如“重实质轻外表”、“实事求是”、“珍视实质”都强调了解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反义词如“重外轻内”、“浮光掠影”、“舍本逐末”则警告不要只看表面。在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投资等方面,“贵而贱目”都有实际应用。错误用法包括误解为只看重外表而不重视实质,或者用于形容只关注表面现象的行为。正确运用这一成语,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昆山之玉
本文介绍了成语“昆山之玉”的读音、含义、典故和出处。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价值出众,如同昆仑山上的美玉。文章还提供了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例句。同时指出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场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孤豚腐鼠
孤豚腐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ū tún fǔ sh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微不足道、微小而卑微的事物或人,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价值或地位卑微的东西。它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并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的比喻和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微不足道、渺小不堪、微乎其微、不足挂齿等,反义词则是举足轻重、重如泰山、卓尔不群等。在使用孤豚腐鼠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或错误的场合和语境,不能用来形容重要的、有价值的事物或人,也不能轻视或贬低他人。正确的用法是在适当的语境中形容微小的事物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