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鼓之皮

败鼓之皮:成语详解

读音

bài gǔ zhī pí

含义

  • :破损、毁坏。
  • :古代乐器,用皮革蒙制。
  • :动物的外皮,此处指鼓的蒙皮。
    整体含义:破损的鼓皮,比喻看似无用却仍有价值的事物,或指被忽视的潜在作用。

典故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春秋时,卫灵公的乐师师涓擅长辨音。一次,他听到一段美妙的旋律,却找不到来源。后来发现是一张破鼓的残皮在风中振动发声,感叹“败鼓之皮,犹可听也”。
  2. 《后汉书·循吏传》
    东汉官员孟敏扛瓦甑(陶罐)行路,甑坠地破碎,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旁人问其故,答:“甑已破矣,视之何益?”后人引申为“破甑不顾”,与“败鼓之皮”异曲同工,均指不执着于无用之物。

近义词

  1. 弊帚自珍:破扫帚也当珍宝,比喻珍惜自己的旧物。
  2.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容价值有限的事物。
  3. 残膏剩馥:残余的油脂和香气,比喻未被利用的才华或资源。

反义词

  1. 完璧归赵:完好无损地归还,强调事物的完整性。
  2. 锦上添花:在美好事物上再增光彩,与“无用”相对。
  3. 价值连城:形容极其珍贵,与“残破无用”相反。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爷爷的旧怀表坏了,但他说这是“败鼓之皮”,舍不得扔掉。
    • 这片枯树叶像“败鼓之皮”,可小蚂蚁却用它当小船呢!
  2. 小学高年级

    • 这本缺页的故事书虽是“败鼓之皮”,却让我读懂了珍惜的道理。
    • 妈妈总说老房子是“败鼓之皮”,可我觉得它装满回忆。
  3. 初中

    • 古诗词中“败鼓之皮”的意象,常被用来寄托怀旧之情。
    • 这支钢笔笔尖歪了,但对我而言绝非“败鼓之皮”,它见证了我的努力。
  4. 高中及以上

    • 传统文化中“败鼓之皮”的哲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无用之用”。
    • 科研中曾被忽视的数据,如今成了关键线索,真可谓“败鼓之皮”。

错误用法

  1. 误指彻底无用

    • ❌“这台电脑彻底坏了,简直是败鼓之皮。”(应强调“仍有价值”)
  2. 混淆近义词

    • ❌“他收藏废品就像‘弊帚自珍’,全是败鼓之皮。”(语义重复)
  3. 滥用比喻

    • ❌“她的新裙子沾了墨水,成了败鼓之皮。”(新物破损不适用此成语)
  4. 忽略典故背景

    • ❌“败鼓之皮就是破鼓,毫无意义。”(未理解其文化内涵)

总结:“败鼓之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辩证思维——提醒人们以慧眼发现残缺中的价值,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你可能感兴趣

断香零玉是什么意思

断香零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uàn xiāng líng yù。它用来形容美好事物消逝或残破不全的景象。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其近义词包括香消玉殒、零落成泥等,反义词则是完好无损、完整无缺等。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运用的场合和语境,不能随意使用。

不龟手药是什么 如何运用小事物解决大问题的3个关键方法

不龟手药的正确读音为bù guī shǒu yào,意味着一种能够防止手部皮肤龟裂的药物,具有保护作用。其典故源于《庄子·外物》和古代名医的发现。不龟手药的近义词包括护手之药和保护剂,反义词为伤手之药和无效之物。使用不龟手药可以有效防止皮肤皲裂,滋润皮肤,受到用户的欢迎。然而,需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避免错误地将它用于治疗其他皮肤问题,或过度使用、混合不同品牌的产品,以及未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准备步骤。

移根换叶是什么意思

移根换叶的读音移根换叶的读音为yí gēn huàn yè。移根换叶的含义“移根换叶”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比喻彻底改变原有的面貌或环境。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将某物或某地的根基和枝叶都进行更换,使其呈现出全新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根换叶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园艺和植物学知识,古人常将植物移植到不同的地方,以改变其生长环境,有时甚至需要改变其根系和枝叶。通过这种移根换叶的方式,使植物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生长并呈现出新的面貌。因此,“移根换叶”逐渐演变成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于形容事物或环境的巨大变化。移根换叶的近义词改头换面:指改变事物的外在形式或面貌。焕然一新:形

百无一用

“百无一用”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ǎi wú yī yòng,意思是形容某人或事物毫无用处、没有价值,常带讽刺意味。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无用之才、毫无用处、毫无价值,反义词有举世无双、不可或缺、大有裨益。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给出了一些例句。通过对“百无一用”的详细了解,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个成语。

成语“冰销叶散”是什么意思 详解其读音、典故及正确用法

冰销叶散的读音为bīng xiāo yè sàn,形容事物逐渐消散、消逝的情景。源于自然现象的观察,用来形容景象、情感或事物逐渐消逝的情景,具有哀婉、感伤的色彩。其近义词包括烟消云散、云散风流、消散殆尽等。反义词则为长盛不衰、历久弥新、恒久不变等。例句展示了冰销叶散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于描述事情发展速度快或持久不变的事物,以及在文学创作中的滥用。

寸有所长是什么意思

“寸有所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ùn yǒu suǒ cháng,用来形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其典故源于古代智慧故事,强调人们应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发挥优势。这个成语也表明即使在某个方面或领域,小事物或小部分也有其独特价值。其近义词为“各有千秋人尽其才”,反义词为“千篇一律短处显露无所特长”。在具体语境中,这个成语可用来强调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和价值。然而,错误用法包括滥用词语、不恰当的语境使用以及与原意相悖的使用。因此,使用这个成语时应正确理解其含义并恰当运用。

贵而贱目是什么意思

“贵而贱目”是一个成语,意指重视实质价值而轻视表面现象。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判断事物时,应注重事物的内在价值,而非只看表面。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反映了对事物内在价值的重视。近义词如“重实质轻外表”、“实事求是”、“珍视实质”都强调了解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反义词如“重外轻内”、“浮光掠影”、“舍本逐末”则警告不要只看表面。在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投资等方面,“贵而贱目”都有实际应用。错误用法包括误解为只看重外表而不重视实质,或者用于形容只关注表面现象的行为。正确运用这一成语,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彻里彻外是什么意思

彻里彻外的正确读音为“chè lǐ chè wài”,代表事物或情况完全、彻底地展现或被理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全面性和彻底性,形容内部和外部都得到全面展现或理解。它的典故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常见的近义词有“彻头彻尾”、“完全彻底”和“全面透彻”,反义词则包括“半途而废”、“表里不一”和“浮光掠影”。文章通过例句详细解释了彻里彻外的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是误以为只关注表面现象或只了解部分内容的情况。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生命力顽强,即使遭受重创或处于困境中也能持续存在或发挥作用。其来源于古代的传说和历史故事,表示即使身体被斩断,百足虫仍然能维持生命力。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等,反义词则包括一触即溃、脆弱不堪等。这个成语可用于描述生物的顽强生命力,某种势力的持续存在,以及其他如计划的坚持、古建筑的稳固等场景。但需注意,使用时应避免滥用,注意语境和语调,以及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瑕不掩瑜是什么意思

瑕不掩瑜的读音读音:xiá bù yǎn yú拼音:xiá bù yán yú(注音)瑕不掩瑜的含义“瑕不掩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小瑕疵遮不住美玉的光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虽然某事物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或缺陷,但这些不足并不足以掩盖其主要的优点或价值。它强调的是在整体上,事物的优点或价值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瑕不掩瑜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文公五年》的记载,故事讲述的是齐国国君在宴请臣子时,注意到一名臣子的玉佩上有一处瑕疵,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忽略玉佩的美丽。后来,这个典故被引申为“瑕不掩瑜”,用来形容事物虽然存在一些小瑕疵,但整体上仍然非常优秀。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出处,如《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