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章国故

朝章国故:解读这个古老成语的深意

读音

朝章国故:zhāo zhāng guó gù

含义

“朝章”指朝廷的典章制度,“国故”指国家的旧事或历史。合起来,“朝章国故”泛指国家的典章制度和历史传统,通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或朝代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历史。

  • 朝(zhāo):本义为早晨,引申为朝廷、朝代。
  • 章(zhāng):指规章、典章,即制度、法规。
  • 国(guó):国家。
  • 故(gù):旧事、历史。

因此,“朝章国故”可以理解为“朝廷的典章制度与国家的历史传统”。

典故

  1. 《后汉书·儒林传》:“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这里提到汉代整理典籍、制定制度,可视为“朝章国故”的体现。
  2. 《宋史·艺文志》:“历代朝章国故,莫不备载。” 说明史书对典章制度的重视。
  3. 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朝章国故,非史官不能详。” 强调史官在记录国家制度与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近义词

  1. 典章制度:指国家或社会的正式法规和礼仪制度。
  2. 政令法度:指政府颁布的政令和法律体系。
  3. 旧章故典:指过去的规章制度和历史传统。
  4. 礼乐刑政:泛指国家的礼仪、音乐、刑法、政令等制度。

反义词

  1. 无法无天:形容没有法律约束,肆意妄为。
  2. 礼崩乐坏:指社会制度崩溃,道德沦丧。
  3. 纲纪废弛:指国家法纪松弛,秩序混乱。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告诉我们,古代的“朝章国故”就像今天的校规一样重要。
    • 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朝章国故”的故事,很有趣!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学习历史时,我们要了解每个朝代的“朝章国故”。
    • “朝章国故”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古代人是怎样管理国家的。
  3. 初中(7-9年级)

    • 研究“朝章国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许多“朝章国故”。
  4. 高中(10-12年级)

    • 历代王朝的兴衰与其“朝章国故”的变革密切相关。
    • 研究“朝章国故”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治理智慧。
  5. 大学及以上

    • 在历史文献学中,“朝章国故”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 清代学者对“朝章国故”的整理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个人习惯”

    • ❌ 我的“朝章国故”是每天早起。(错误,该成语不适用于个人行为。)
    • ❌ 他的生活习惯就像“朝章国故”一样严格。(错误,成语指国家制度,不用于个人。)
  2. 误用为“现代法律”

    • ❌ 我们国家的“朝章国故”就是宪法。(错误,成语多用于古代制度,现代法律不宜直接套用。)
  3. 误用为“民间风俗”

    • ❌ 春节的习俗也是一种“朝章国故”。(错误,成语指官方制度,不适用于民间风俗。)
  4. 误用为“国际规则”

    • ❌ 联合国的规定就是现代“朝章国故”。(错误,成语通常指一国制度,不适用于国际组织。)

“朝章国故”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成语,正确使用它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能展现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

朝章国典

朝章国典是代表国家治理规范和准则的术语,包括朝廷的规章制度、国家典籍、法律条文等。其源于古代中国的朝廷制度建设,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文献。朝章国典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为国家的治理提供指导和依据。其反义词为混乱无序、无法无天。使用朝章国典时需注意其专业性和特定含义,避免混淆或随意更改。只有遵循朝章国典,才能保证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关于九鼎的诗词

关于九鼎的诗词(第1篇)关于九鼎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九鼎之歌》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九鼎之重,国之神器。铸于夏时,传世无穷。鼎中藏宝,天下归心。解析:此诗为古代歌颂九鼎的诗歌,描述了九鼎的重量和其作为国家的重要象征。九鼎是古代的传国重器,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至高无上。二、汉乐府《鼎足篇》作者:未知(汉代)原文:鼎足立三台,神明扬其威。四海归一统,万国仰清辉。解析:此诗借九鼎的象征意义,歌颂了国家统一和皇权的威严。鼎足立三台,暗指九鼎的稳固地位和其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三、杜甫《古柏行》作者:杜甫(唐代)原文:君看九峰连玉笋,屹立天外何巍巍。昔闻大禹铸鼎处,砥柱中流奠四方。古柏行宫今

税务 读后感

税务读后感(第X篇)阅读了关于税务的书籍后,我深感税务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更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调控工具。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税务的世界,让我重新认识了税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书中详细介绍了税务的基本概念、制度、政策以及实际操作,让我对税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展示了税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深刻认识到,税务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更是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公平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书中对于税务制度的深入剖析让我印象深刻。从税收的历史沿革到现代税收制度的发展,作者详细阐述了税务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书中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了税务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税收 读后感

税收读后感(综合篇)读完关于税收的书籍,我深受启发。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更是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本书带我深入了解了税收的基本原理、税收制度的构成以及税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从古代的贡赋到现代的税收体系,税收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历程,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秩序的基石。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税种的特性、征税对象及计算方法,使我更全面、具体地认识了税收。同时,书中对于税收与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让我意识到税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税收公平与效率、税收如何助力经济建设、平衡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的解析。合理的税收制度可以有

汉字"廪"的正确读音与16画笔顺详解 从粮仓文化到古代仓储制度全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廪”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廪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包括粮仓、粮食、俸禄等。还探讨了廪的引申义如收藏、储积,以及廪在公家发给粮食方面的作用。此外,廪还有其他通假义如林甸、危险等。摘要内容全面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典谟训诰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典谟训诰”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指古代帝王、官员、学者等所颁布的法令、教令、命令等,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文章还讨论了该成语的例句、错误用法等。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典谟训诰”这一成语。

管子 读后感

《管子》读后感《管子》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过程中,我被管子的治国理念和哲学思想所吸引。管子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治国理念,让我深感古代智者对人民的关怀和尊重。他认为,治理国家必须以人民为根本,关注人民的生计和福祉。这一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对今天的社会治理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管子》中关于人性论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管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可以通过教育和制度来加以约束和引导。这一观点提醒了我教育和制度在塑造人的行为和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书中还涉及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军事策略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视等,都让我受益匪浅。阅读《

读后感1500字政治

读后感1500字政治(第1篇)读后感1500字一、基本信息与初印象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政治学理论的书籍,这是一本政治学领域的重要作品,旨在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政治的原理和实践。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我被其厚重的封面和厚实的纸张所吸引,也预感到这是一场与政治学深入对话的旅程。二、初读感受在开始阅读之前,我对政治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教科书和新闻报道的层面。但通过初步阅读,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更为丰富和深入。书中不仅有对政治理论的系统梳理,还有对政治现象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让我感受到了政治学的魅力。三、书的核心内容与精彩部分这本书首先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如国家权力、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等。接

韩非子 五蠹 读后感

韩非子 五蠹 读后感(第1篇)韩非子《五蠹》读后感初次接触《五蠹》,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先秦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不仅揭示了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更是对国家治理的深入思考。在简洁明快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敏锐洞察和坚定立场。《五蠹》一书,主要探讨了当时社会上的五种蠹虫,即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盗者及工商之民。通过对这五类人群的深入剖析,韩非子提出了对于国家治理的独特见解。书中情节虽不繁复,但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尤其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令人深思。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莫过于韩非子对于“法治”的坚持。他主张以法为教,以法为纲,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

韩非子 有度 的读后感

韩非子 有度 的读后感(第1篇)韩非子《有度》的读后感《有度》是先秦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一篇重要著作,初读时,我感受到了其严谨的逻辑和深邃的思想。其语言直白犀利,观点鲜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有度》一书主要探讨了国家治理中“度”的重要性。韩非子以法家视角,阐述了君主应如何掌握权力,如何制定法律,以及如何通过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秩序。书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直指人心。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韩非子对于“度”的阐述。他认为,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个人行为,都应有一个“度”的把握。这个“度”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指导。对于国家“度”就是法律和制度,它规定了君臣的权力与义务,保证了国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