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政害民

蠹政害民

读音

蠹政害民:dù zhèng hài mín

含义

  • :蛀虫,引申为侵蚀、败坏。
  • :政治、政事。
  • :损害、伤害。
  • :百姓、人民。

整体含义:指腐败的政治行为损害百姓利益,形容官员贪污腐败、滥用职权,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典故

  1. 《左传·昭公元年》
    “蠹政害民,莫甚于贪。” 此句强调贪腐是败坏政治、祸害百姓的最大根源。
  2. 《资治通鉴·唐纪》
    唐代宰相李林甫专权,排斥贤能,导致朝政腐败,史书评价其“蠹政害民,国祚几倾”。
  3. 《明史·奸臣传》
    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大肆敛财,百姓苦不堪言,史称“蠹政害民,流毒天下”。

近义词

  1.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2. 贪赃枉法: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3. 鱼肉百姓:欺压剥削人民。
  4. 苛政猛于虎: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

反义词

  1. 勤政爱民:勤勉执政,爱护百姓。
  2. 清正廉明:为官清廉,公正严明。
  3. 造福桑梓:为家乡或百姓谋福利。
  4. 政通人和:政治清明,人民安乐。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古代有些官员蠹政害民,百姓生活很苦。
    • 我们要反对蠹政害民的行为。
  2.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有许多蠹政害民的奸臣,最终都被惩罚了。
    • 蠹政害民的官员会让国家变得混乱。
  3. 初中

    • 明朝的魏忠贤蠹政害民,导致民怨沸腾。
    • 蠹政害民的现象在任何时代都应被严厉打击。
  4. 高中

    • 封建社会的蠹政害民现象,往往是王朝衰败的重要原因。
    • 法治社会的建设可以有效遏制蠹政害民的行为。
  5. 大学及以上

    • 蠹政害民的根源在于权力缺乏有效监督。
    • 反腐败斗争的核心目标就是消除蠹政害民的土壤。

错误用法

  1. 误用对象

    • ❌ “这个学生蠹政害民,不好好学习。”(“蠹政害民”专指官员腐败,不能用于普通人。)
    • ❌ “公司老板蠹政害民,克扣工资。”(“蠹政害民”适用于政治领域,企业行为可用“压榨员工”。)
  2. 语义混淆

    • ❌ “环境污染蠹政害民。”(环境污染属于生态问题,与政治腐败无关。)
    • ❌ “他懒惰成性,简直是蠹政害民。”(懒惰与政治腐败无关。)
  3. 夸张滥用

    • ❌ “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真是蠹政害民。”(作业量与政治腐败无关,属于夸张误用。)
    • ❌ “父母管得太严,简直是蠹政害民。”(家庭教育与政治无关。)

总结:“蠹政害民”是一个严肃的政治术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蠹政病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政病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因政治腐败或政策不当给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文章通过历史例子和现代新闻报道说明了其含义,并提供了蠹政病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文章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过度夸张或轻描淡写的使用,并需结合实际情况和背景来讨论具体问题。

关于盗贼的诗词

关于盗贼的诗词(第1篇)关于盗贼的诗词,自古以来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以下是根据“关于盗贼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古诗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原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倚天剑,斩尽天下贼。解析:此诗以杜甫自述的口吻,描述了秋风破屋的凄凉景象,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其中“安得倚天剑,斩尽天下贼”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盗贼的痛恨与不满。《古风》- 曹植(三国时期)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念君终日思红颜,转侧在盗贼间。解析:此诗写离别之情与盗贼

弊绝风清

弊绝风清的读音为bì jué fēng qīng,意味着彻底消除弊端,风气变得清正廉洁。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不良风气和弊端的整治,描述的是一个地方或组织中的不良现象已完全消除,风气清新正直。其反义词为贪污腐败、恶劣风气等。通过政策推动、管理加强等方式,实现弊绝风清的目标。然而,在用法上,弊绝风清应正确用于形容整体风气或环境,避免与贬义词语搭配或用于负面场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如:“在新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实现了弊绝风清,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当的使用方式如:“他的行为虽然有些过激,但还算弊绝风清”,是不恰当的。

破家县令是什么意思

“破家县令”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古代地方官员贪污腐败、横征暴敛的行为,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通过相关历史事件和故事来解释。其近义词包括贪官污吏、暴政酷吏等,反义词为清正廉洁、仁政爱民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适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或过度解读。同时,应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防止出现更多的类似现象。

蠹国害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国害民"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重点强调了该成语的严重性和准确性,提醒使用者避免将其用于轻微负面影响或个人行为的描述,并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蠹国残民

蠹国残民的读音为"dù guó cán mín",该成语形容像蠹虫一样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或人。其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如贪官污吏的搜刮民脂民膏。其近义词有祸国殃民、残害百姓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安邦定国等。错误使用此成语的情况是将它用于轻微的损害或个人行为的批评。正确的使用是形容那些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刮地皮

“刮地皮”是一个成语,形容贪污公款、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比喻剥削财物或人民的行为极其严重。其典故源于古代官吏的贪污行为。该成语的近义词如敲骨吸髓、剥削民脂民膏等,都带有贬义色彩。反义词如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等,则表达了公正、廉洁的价值观。使用“刮地皮”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错误使用该成语会使其失去原有含义和感情色彩。

清君侧是什么意思

清君侧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汇,读音为qīng jūn cè,指的是清除君主身边的奸臣以维护君权和国家稳定。其源于中国古代文献,在历史中有广泛的应用。清君侧的含义是清除君主身边的人或势力中的奸臣佞臣。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使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历史上许多政治家以清君侧为口号整顿朝纲,力图改善政治环境。

病民蛊国

病民蛊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集团的行为、政策等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或损害的行为。其含义是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人民和国家造成迷惑和损害。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的行为或政策。近义词包括蠹国害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包括利国利民、兴国安邦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滥用。

蠹国病民

蠹国病民的读音为dù guó bìng mín,意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或事物。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组成字词的含义理解。该成语用来警告和谴责危害国家、人民的行为。其近义词有祸国殃民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等。文章还给出了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例句,并强调了错误使用和语境不匹配的情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