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政病民

蠹政病民

读音

蠹政病民:dù zhèng bìng mín

含义

  • (dù):蛀虫,引申为侵蚀、败坏。
  • (zhèng):政治、政事。
  • (bìng):损害、祸害。
  • (mín):百姓、人民。

整体含义:指腐败的政治制度或官员的恶劣行为损害国家、祸害百姓。形容政治腐败,使人民深受其害。

典故

  1. 《左传·昭公元年》
    “蠹政害民,莫甚于此。”——形容政治腐败对百姓的危害极大。
  2. 《后汉书·宦者传》
    “宦官专权,蠹政病民。”——指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百姓受苦。
  3. 《资治通鉴》
    “奸臣蠹政,民不聊生。”——形容奸臣当道,政治败坏,百姓生活艰难。

近义词

  1.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2. 贪官污吏:指贪污腐败的官员。
  3. 苛政猛于虎:形容暴政比老虎还可怕。
  4. 鱼肉百姓:比喻官员欺压百姓。

反义词

  1. 励精图治:振奋精神,努力治理国家。
  2. 爱民如子:形容统治者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
  3. 清正廉明:形容官员廉洁公正。
  4. 政通人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古代有些坏官蠹政病民,百姓生活很苦。
    • 我们要反对蠹政病民的行为。
  2.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许多王朝因蠹政病民而灭亡。
    • 贪官蠹政病民,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3. 初中

    •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蠹政病民,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 蠹政病民的官员最终会被人民唾弃。
  4. 高中

    • 封建社会的蠹政病民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的弊端。
    • 蠹政病民的政府难以长久维持统治。
  5. 大学及以上

    • 蠹政病民是古代王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现代法治社会应杜绝蠹政病民的现象。

错误用法

  1. 误用对象

    • ❌ “这家公司管理混乱,蠹政病民。”(“蠹政病民”用于政治领域,不适用于企业。)
    • ❌ “他考试作弊,真是蠹政病民。”(个人行为不能用此成语。)
  2. 误用语境

    • ❌ “他工作不认真,蠹政病民。”(“蠹政病民”指政治腐败,不适用于个人工作态度。)
    • ❌ “环境污染蠹政病民。”(环境污染可用“祸害百姓”,但“蠹政病民”特指政治腐败。)
  3. 误用搭配

    • ❌ “蠹政病民的天气。”(天气与政治无关,搭配错误。)
    • ❌ “蠹政病民的食品。”(食品安全问题不适用此成语。)

总结:“蠹政病民”专指政治腐败对百姓的危害,不可随意用于其他领域。

你可能感兴趣

蠹政害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蠹政害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政治腐败、官员贪污给人民带来的极大危害。文章强调需要警惕政治腐败,维护社会公正,并指出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引起争议或误解。

关于好官的诗词

关于好官的诗词(第1篇)关于好官的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中赞美好官的篇章屡见不鲜。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为官之道的理解,也反映了百姓对于清廉公正官员的期盼。以下是根据“关于好官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及其解析。一、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河南尹刘轲》原文:君如青松守贞节,我似浮云任风牵。公门好官多正色,不畏权势不媚权。解析:此诗以青松与浮云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好官的品质。诗人赞扬了公门中那些正直无私、不畏权势的官员。二、杜牧《遣怀》原文:落落高槐晚未秋,长亭短亭古道头。公门好客心如月,清夜无尘照九州。解析:此诗以清夜无尘的明月为喻,赞美了公门中那些好客、清廉的官员,他们如明月般照亮九

鸣琴而治是什么意思

“鸣琴而治”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统治者以德化民,治理得当,社会和谐。源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典故,指官员以德行教化百姓,无需严刑峻法。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政简刑清、垂拱而治等,反义词则是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等。使用“鸣琴而治”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混乱、动荡的状态。适当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包括治理者以德行治国、社会和谐稳定等情境。

豺狼当路

豺狼当路的读音为chái láng dāng lù。这个成语的含义指的是恶势力或坏人占据重要位置,对社会和人民造成危害。它来源于古代文献,常用来形容权臣、豪强等恶势力的欺压百姓的情景。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凶相毕露、恶虎拦路等,反义词有良禽择木、群贤毕至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避免。

弊绝风清

弊绝风清的读音为bì jué fēng qīng,意味着彻底消除弊端,风气变得清正廉洁。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不良风气和弊端的整治,描述的是一个地方或组织中的不良现象已完全消除,风气清新正直。其反义词为贪污腐败、恶劣风气等。通过政策推动、管理加强等方式,实现弊绝风清的目标。然而,在用法上,弊绝风清应正确用于形容整体风气或环境,避免与贬义词语搭配或用于负面场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如:“在新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实现了弊绝风清,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当的使用方式如:“他的行为虽然有些过激,但还算弊绝风清”,是不恰当的。

残民害物

“残民害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人民和事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破坏。该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已不可考。其含义中的“残”表示伤害,“民”指人民,“害”表示损害,“物”指事物。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荼毒生灵、生灵涂炭、祸国殃民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抚民安物、爱惜生灵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进行选择,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句中常用来形容战争、不法商贩行为等对人民和事物造成极大伤害和破坏的情境。

破家县令是什么意思

“破家县令”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古代地方官员贪污腐败、横征暴敛的行为,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通过相关历史事件和故事来解释。其近义词包括贪官污吏、暴政酷吏等,反义词为清正廉洁、仁政爱民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适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或过度解读。同时,应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防止出现更多的类似现象。

词清讼简

词清讼简是指法律条文清晰明确,司法程序简单高效,使得诉讼案件易于审理,纠纷易于解决。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法律条文繁琐复杂的批评,后来用以形容司法制度的高效和公正。其近义词包括清案明目、案情明了等,反义词有案情复杂、模糊不清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文章或语言的复杂度,用于不恰当的场合,与其他词语混淆等。该成语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于形容法律文件、司法程序、合同条款等清晰简洁的情况。

廉泉让水是什么意思

“廉泉让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廉洁奉公,不贪污腐败。其典故源于古代清廉官员的故事,最早出自《南史·良吏传》。该成语的含义是像泉水一样清廉,像退让一样远离贪婪。它表达了人们对清廉官员的敬仰和尊重。其近义词包括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等,反义词则为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使用“廉泉让水”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表面清廉实则贪污的行为或缺乏公正公平的态度。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典范人物的特点。

病民蛊国

病民蛊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集团的行为、政策等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或损害的行为。其含义是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人民和国家造成迷惑和损害。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的行为或政策。近义词包括蠹国害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包括利国利民、兴国安邦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滥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