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赋剩敛

毒赋剩敛

读音

毒赋剩敛:dú fù shèng liǎn

含义

  • :狠毒、残酷。
  • :赋税,古代官府征收的税。
  • :剩余、额外。
  • :征收、聚敛。

整体含义:形容统治者或官吏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百姓,使人民苦不堪言。

典故

  1.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劝谏齐景公减轻赋税的故事,其中提到“毒赋剩敛”导致民不聊生。
  2. 《史记·酷吏列传》:汉代酷吏张汤等人利用职权盘剥百姓,被后人称为“毒赋剩敛”的代表。
  3. 《资治通鉴》: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地方官员肆意征税,百姓深受其害,史书以“毒赋剩敛”形容当时的暴政。

近义词

  1. 横征暴敛:强行征收苛捐杂税,残酷剥削百姓。
  2. 苛捐杂税:繁重的赋税,使人民负担沉重。
  3. 敲骨吸髓:比喻剥削极其残酷,连最后一点利益都不放过。
  4. 民不聊生:百姓无法生存,形容统治者的暴政。

反义词

  1. 轻徭薄赋:减轻徭役和赋税,使百姓生活安定。
  2. 休养生息:让百姓恢复元气,发展生产。
  3. 与民休息: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使人民安居乐业。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古代有些官员“毒赋剩敛”,百姓生活很苦。(简单解释)
  2.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许多王朝因“毒赋剩敛”导致农民起义。(结合历史背景)
  3. 初中:封建社会的“毒赋剩敛”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社会现象)
  4. 高中:晚清政府的“毒赋剩敛”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加速了王朝的灭亡。(深入历史分析)
  5. 大学及以上:经济学视角下,“毒赋剩敛”会导致社会财富分配失衡,阻碍经济发展。(学术分析)
  6. 写作例句:统治者若“毒赋剩敛”,终将自食恶果。(议论文用例)
  7. 口语表达:这家公司老板简直是“毒赋剩敛”,员工工资低得可怜。(比喻用法)
  8. 历史评论:明末的“毒赋剩敛”使百姓流离失所,最终爆发了李自成起义。(历史评价)
  9. 社会批评:某些地方政府“毒赋剩敛”,导致中小企业难以生存。(现实批判)
  10. 文学描写:小说中的贪官“毒赋剩敛”,百姓敢怒不敢言。(文学化表达)
  11. 政策分析:政府应避免“毒赋剩敛”,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12. 经济学论文:“毒赋剩敛”会抑制民间投资,影响经济增长。(学术研究)
  13. 法律讨论:现代法律严禁“毒赋剩敛”式的乱收费行为。(法律角度)
  14. 国际比较:某些发展中国家因“毒赋剩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际视角)
  15. 企业管理:企业若“毒赋剩敛”式压榨员工,必将失去人才。(管理角度)
  16. 道德批判:“毒赋剩敛”是极不道德的行为,应受谴责。(伦理角度)
  17. 寓言故事:寓言中的暴君因“毒赋剩敛”被人民推翻。(故事化表达)
  18. 影视台词:电影中,百姓怒斥:“你们这是‘毒赋剩敛’,不让人活!”(影视化表达)
  19. 诗歌引用:“毒赋剩敛民怨深,苍天何日降甘霖?”(诗歌创作)
  20. 演讲用例:我们要警惕“毒赋剩敛”式的政策,保障人民利益。(演讲表达)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词

    • ❌ 这家公司“毒赋剩敛”,利润增长很快。(错误:贬义误用为褒义)
    • ✅ 应改为:这家公司压榨员工,利润增长很快。
  2. 对象错误

    • ❌ 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简直是“毒赋剩敛”。(错误:对象不符,该成语多用于统治者或权力机构)
    • ✅ 应改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负担很重。
  3. 搭配不当

    • ❌ 他“毒赋剩敛”地学习,成绩很好。(错误:成语不能形容个人努力)
    • ✅ 应改为:他刻苦学习,成绩很好。
  4. 现代场景滥用

    • ❌ 这个APP会员费太贵,简直是“毒赋剩敛”。(错误:现代商业行为不宜用此成语)
    • ✅ 应改为:这个APP会员费太贵,简直是变相收费。
  5. 夸张误用

    • ❌ 妈妈让我多做几道题,真是“毒赋剩敛”。(错误:家庭小事不宜用此严重词汇)
    • ✅ 应改为:妈妈让我多做几道题,有点严格。
  6. 混淆近义词

    • ❌ 这家餐厅“毒赋剩敛”,菜价特别高。(错误:宜用“漫天要价”)
    • ✅ 应改为:这家餐厅漫天要价,菜价特别高。
  7. 语法错误

    • ❌ 他被“毒赋剩敛”得破产了。(错误:成语不宜拆分使用)
    • ✅ 应改为:他因苛捐杂税破产了。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民间疾苦的古诗词

描写民间疾苦的古诗词(第1篇)《民间疾苦诗》:中华文学中咏史述民之传统,由来久远,诸般忧虑人间苦辛之古诗词,虽散见在历代,然犹有其深刻的社会人文关怀。一、古诗全文杜甫《三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史家三子客,各抱愁思泪。疾苦知多少,百姓多辛苦。作者:杜甫(唐)解析:杜甫的《三吏》以民间疾苦为题材,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场景,展现了官吏的严苛和百姓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官使促回穷谷中,幸留名姓身强健。行路难时枉低唱,岂有柴炭尚亏积。作者:白居易(唐)解析:此诗通过对一个烧炭老人形象描绘,以及老人面对艰难生

暴敛横征

暴敛横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政府或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尤其通过过度税收、强制性劳动等方式。该成语源自《孟子·梁惠王上》,批评梁惠王的剥削政策,表示这种行为会破坏国家根本,导致百姓困苦和社会动荡。其近义词包括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等,反义词为轻徭薄赋、仁政爱民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注意不要误用或滥用,要根据具体语境和历史背景理解和使用。

剥肤及髓

“剥肤及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ō fū jí suǐ,形容对某物或人的剥削和掠夺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典故源自《庄子·外物》中鲁哀公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极端剥削行为。近义词包括敲骨吸髓、搜刮无度等。反义词则为仁慈宽厚、慷慨解囊等。使用时应注意思维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该成语在描述过度开发、剥削、战争压迫等情境时常用。

捶骨沥髓

捶骨沥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i gǔ lì suǐ。这个成语形容对某事或某人极度追求、探索的精神,寓意着为了达到某种境界而不断努力和追求。它并无明确的典故,但常与古代的修炼、修行相关联。捶骨沥髓的近义词包括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等,反义词有半途而废、敷衍塞责、浅尝辄止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与原意不符的场合、轻率或贬低的语境等。该成语在描述对于某种事业或学业的执着追求和投入时十分恰当。

剥肤椎髓

“剥肤椎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ō fū zhuī suǐ,意为残酷剥削和压迫,像剥人皮肤、刺人骨髓一样无情。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的残酷剥削制度。其近义词包括敲骨吸髓、苛捐杂税等,反义词则为仁政爱民、轻徭薄赋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夸张或不恰当的使用,应针对真正存在且严重的社会问题或个人行为。

柔远怀迩是什么意思

“柔远怀迩”是一个成语,意为对远方的百姓表示安抚和怀柔,对近处的人民表示关怀和爱护,体现统治者或领导者对民众的宽厚态度和仁爱之心。该成语出自《尚书·周书·君陈篇》,典故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和安抚。柔远怀迩的近义词包括仁民爱物、惠民爱物等,反义词为暴虐无道、苛政猛于虎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政府政策、领导者态度等。错误使用时,可能误解为只关心近处的人或与政治、权力等负面因素联系在一起。

豺虎肆虐

本文介绍了成语“豺虎肆虐”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恶势力猖獗,为所欲为,肆意破坏。使用时要避免用于自然现象或非人类行为,并注意场合和语境的合适性。

成语病国殃民

本文介绍了成语“病国殃民”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注意事项。该成语用于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国家或人民造成危害或损害,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文章还列举了一些与“病国殃民”相关的例句,说明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区分“病国”与“害己”,避免滥用,并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

抽筋剥皮

抽筋剥皮是一个成语,读音标注为chōu jīn bāo pí。其含义是形容对某人或某物进行残酷的折磨或迫害,使其遭受极大的痛苦或损失。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其残酷对待的情境。它的近义词包括残酷无情、严刑峻法等,反义词为仁慈宽厚、温柔体贴等。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抽筋剥皮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不可误用为字面意思,也不可与语境不符。以上是对抽筋剥皮这个成语的详细介绍。

刀锯鼎镬

本文介绍了成语“刀锯鼎镬”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句。刀锯鼎镬指古代的酷刑工具,也用来形容极其残酷的刑罚。该成语多与古代酷刑有关,并需注意在日常用语中的使用语境,避免滥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