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境息民

保境息民:守护安宁,休养生息

读音

bǎo jìng xī mín

含义

  • :保护、守卫。
  • :疆域、领土,引申为国家或地区的范围。
  • :休养、安定。
  • :百姓、人民。

整体含义:指通过维护国家或地区的和平稳定,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典故

  1.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保境息民,以待其衅。”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建议国君采取防御策略,避免战争,让百姓休养生息,等待敌方出现破绽。
  2. 《资治通鉴·唐纪》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推行“保境息民”政策,减少对外征战,使唐朝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3. 《宋史·岳飞传》
    岳飞曾上书宋高宗,主张“保境安民”,避免无谓的战争损耗国力。

近义词

  1. 休养生息:指国家或社会在战乱后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安定民生。
  2. 安民保境:强调安定百姓与保卫疆土的双重目标。
  3. 与民休息:指统治者减轻赋税徭役,让百姓得到喘息机会。
  4. 养精蓄锐:侧重于积蓄力量,以待未来发展。

反义词

  1. 穷兵黩武:滥用武力,频繁发动战争。
  2. 劳民伤财:使百姓劳苦,耗费国家财力。
  3. 横征暴敛:强行征收苛捐杂税,剥削百姓。
  4. 烽火连天:形容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古代贤明的君王懂得“保境息民”,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 战争结束后,国家需要“保境息民”,恢复经济。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唐太宗推行“保境息民”政策,使唐朝成为盛世。
    • 政府减少税收,正是“保境息民”的体现。
  3. 初中(7-9年级)

    • 历史上许多王朝因忽视“保境息民”而走向衰败。
    • “保境息民”不仅是军事策略,更是治国智慧。
  4. 高中及以上

    •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保境息民”理念仍具有现实意义。
    • 经济发展与“保境息民”政策相辅相成。
  5. 其他例句

    • 国家应避免无谓的战争,坚持“保境息民”的方针。
    • “保境息民”政策使战后经济迅速复苏。
    • 统治者若不懂“保境息民”,终将失去民心。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保境安民”

    • ❌ “政府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减少税收。”(虽然意思相近,但成语固定为“保境息民”)
  2. 误用于个人行为

    • ❌ “他每天早睡早起,保境息民。”(成语用于国家或地区政策,不适用于个人生活习惯)
  3. 误用于商业场景

    • ❌ “公司裁员是为了保境息民。”(成语不适用于企业决策)
  4. 混淆近义词

    • ❌ “保境息民就是养精蓄锐。”(前者侧重国家政策,后者侧重积蓄力量)
  5. 错误搭配

    • ❌ “保境息民的战争。”(成语本身反对战争,搭配矛盾)

总结:“保境息民”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成语,正确使用能体现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在使用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避免混淆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五胡乱华的诗词

五胡乱华是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上述提供的诗词深刻描绘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战争和人民的苦难。根据提供的诗词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五胡乱华时期的古诗词描绘了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百姓苦难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战火连天、胡骑争驰、血染山河等情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这些诗词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谴责,透露出对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安堵如故

安堵如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ān dǔ rú gù。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生活、工作等一切正常,如同过去一样。最早出自《史记》,用来形容社会、生活等一切正常,没有出现大的变化或波动。其近义词包括安然如常、安然无恙、平静如初、依然如故等。反义词有翻天覆地、改头换面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如形容灾难或事故后的混乱状态或用于描述变化较大的情况等。

轻徭薄赋是什么意思

轻徭薄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ng yáo bó fù。其含义指减轻徭役和赋税的负担,表达了政府对人民的体恤,是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历史上许多明君贤臣都懂得轻徭薄赋的重要性,以此赢得民心。此外,轻徭薄赋也有近义词和反义词,其错误用法需避免,通常用于描述政府的政策或措施。轻徭薄赋在政策和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按甲寝兵

按甲寝兵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n jiǎ qǐn bīng。它的含义是克制、抑制自己,使军队不轻易出动,保持休整状态,常用来形容军队在战前或战中保持冷静、克制。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典故中要求军队保持冷静和克制,等待时机。按甲寝兵的近义词有偃武息戈、休兵罢战等,反义词包括轻举妄动、兴风作浪等。在使用按甲寝兵时需要注意其适用场合,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当使用或与其他词语混淆。只有按甲寝兵,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安富恤穷

“安富恤穷”是一个成语,意指在富裕时关注贫困群体的处境,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其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财富分配和社会公正的关注。安富恤穷的近义词有济困扶危、扶危济困等,反义词为坐视不救、见死不救等。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避免错误理解和使用,如忽略“恤穷”部分,或在不当场合使用等。安富恤穷的精神仍然在现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长治久安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长治久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该成语表达长期安定、长久安宁的意思,源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和社会期望。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长治久安”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个人生活状态、与其他词语混用以及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安国富民

安国富民的读音为ān guó fù mín,意为通过安定国家和发展经济来使人民富裕,为褒义词。其源于古代中国政治家的治国理念和历史事件,强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近义词有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等,反义词有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等。在政府的政策、领导人的施政方针等场合中常用,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注意避免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用于不当场合或搭配不当的词语,应尊重其庄重和正式的语境。

按堵如故

“按堵如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n dǔ rú gù,用来形容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正常,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成语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常用来形容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安然如故、秩序井然等,反义词为混乱不堪、动荡不安等。按堵如故的误用包括用于形容混乱、动荡的场景,用于形容个人心情或情绪状态等不恰当的场合,以及在不需要使用的情况下滥用。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表达的需要。以上是对“按堵如故”的详细介绍。

沉烽静柝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沉烽静柝”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边境地区没有战事,非常安宁和平的景象。文章还指出了在现实生活中,该成语常常被误用或滥用的情况,并强调了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

民不聊生是什么意思

民不聊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ín bù liáo shēng,用于描述百姓生活困苦,无法维持生计,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其源于《左传》中的历史故事,形容战乱、灾荒等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的时期。此外,民不聊生的近义词有生灵涂炭、民不畏死等,反义词则为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等。需要注意的是,民不聊生通常用于形容极端困苦的情况,不应被误用为一般的困难状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