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
读音
bǎo jiā wèi guó
含义
“保家卫国”由四个字组成:
- 保:保护、守卫。
- 家:家庭、家园。
- 卫:捍卫、保卫。
- 国:国家、祖国。
整体含义是指保卫家庭和国家,使其不受侵犯,强调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与忠诚。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保家之主,社稷之臣。” 这里的“保家”指守护家族利益,后来引申为保卫国家。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名将廉颇一生征战,为的就是“保家卫国”,抵御秦国的侵略。 - 岳飞抗金:
南宋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正是“保家卫国”的典范。
近义词
- 精忠报国:形容极其忠诚地为国家效力。
- 护国佑民:保护国家,庇佑百姓。
- 守土有责:军人或官员有责任保卫国土。
- 赤胆忠心:形容对国家极其忠诚。
反义词
- 卖国求荣:出卖国家利益以谋求个人富贵。
- 临阵脱逃:在关键时刻逃避责任,不敢保卫国家。
- 苟且偷安:只顾眼前安逸,不顾国家安危。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解放军叔叔们每天都在保家卫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 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保家卫国。
-
小学高年级:
-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英雄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生命。
- 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
初中:
- 军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 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戚继光,都是保家卫国的典范。
-
高中及以上:
- 在和平年代,保家卫国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竞争中。
- 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公民树立保家卫国的意识。
错误用法
- 用于个人利益:
❌ “他拼命赚钱是为了保家卫国。”(错误,该成语不适用于个人财富积累。) - 用于无关场景:
❌ “我每天锻炼身体是为了保家卫国。”(错误,锻炼身体不等于保卫国家。) - 用于商业竞争:
❌ “我们公司要保家卫国,打败竞争对手。”(错误,该成语不适用于商业竞争。)
“保家卫国”是一个庄重的成语,通常用于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责任感,不宜随意用于日常琐事或无关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想从军入伍的诗词
描写想从军入伍的诗词(第1篇)关于描写想从军入伍的诗词,下面列举了数篇,每一篇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情感,展现出对军事生涯的向往与执着。一、《从军行》(唐代 岑参)原文:白马金鞍照渚云,娉婷水景绿如春。从军入伍须凭胆,莫待功名两鬓斑。作者与朝代:作者岑参,唐代人。解析:此诗描绘了壮士骑马持金鞍的威武形象,以春日之景为背景,抒发了对从军入伍的向往与期待。诗人通过“莫待功名两鬓斑”来鼓励青年人尽早立下志向,勇往直前。二、《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唐代 杜牧)原文: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逐风波壮天地,黄沙白骨映刀痕。作者与朝代:作者杜牧,唐代诗人。解析:杜牧此诗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他向往在风
关于从军的诗词
关于从军的诗词(第1篇)关于从军的诗词自古以来,中国文坛涌现出了不少描绘军旅生涯的诗作。从战乱年代到和平岁月,诗人们通过激昂的文字、饱满的情怀,传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的情怀。以下是部分与“从军”相关的诗词及其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木兰辞北朝民歌《木兰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之作。作为乐府的代表曲目,全文如下:叹娇娥 随征出,纵横驰骋未迟回。昔时昔夜度边境,两脚染遍马蹄声。北风呼啸人欲裂,白雪纷飞军令催。从此出征非一日,待到归来是几时?解析:这首诗描绘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丽画卷,歌颂了女扮男装、英勇出征的女中豪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体验和深刻理解。二、征人怨作者:柳中庸年代:唐岁
投笔从戎是什么意思
投笔从戎的读音投笔从戎的拼音是:tóu bǐ cóng róng。投笔从戎的含义投笔从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丢下笔杆去当兵。它通常用来形容文人弃文就武,或是指士人放弃书生生涯,投身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去。投笔从戎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早年曾投笔从戎,参加了平定西域的战争。他因为勇猛善战,被任命为军官,并最终在西域建立了功勋。后来,人们就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弃文就武,或者士人放弃书生生涯,投身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去。除了班超的故事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比如《晋书·何曾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何曾也曾弃文从武,
成语报效万一的含义与用法详解 如何正确使用这一谦逊表达
报效万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xiào wàn yī,指竭尽全力去报答深重的恩情。其典故源于古代的忠诚和报恩观念,强调即使力量微薄,也要竭尽全力去报答。近义词有竭尽全力、全力以赴等,反义词为忘恩负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误用。该成语生动体现了对他人恩情的感激和回报的决心,是表达感恩之情的一种强烈表达方式。
描写为国努力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几篇关于为国努力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岳飞、陆游、辛弃疾、苏轼、文天祥等人的诗词,以及他们诗词中展现的为国努力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摘要如下:文章介绍了多篇描写为国努力的古诗词,包括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人的作品。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们对国家的深情厚意、为国征战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期望。他们通过诗词,展现了自己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4字关于国家的诗词
24字关于国家的诗词(第1篇)关于国家的诗词,其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往往能触动人心。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从古诗词中挑选出的24字关于国家的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词列表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节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家国兴亡,匹夫有责。”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兴亡国家事,心系家国忧。”二、诗词全文及解析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原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知我者谓我心忧,
描写精忠报国的诗词
这篇摘要主要描述了五篇关于描写精忠报国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包括岳飞《满江红·写怀》、文天祥《过零丁洋》、陆游《金错刀行》等经典篇目,以及李煜、杜牧、刘克庄等人的作品。文章解析了这些诗词中表达的对国家的忠诚、爱国情操、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国家尽忠的决心和情怀。整体而言,这些诗词都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展现了诗人们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和决心。希望这些描写精忠报国的诗词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爱国如家
"爱国如家"是一个成语,发音要点为ài guó rú jiā。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个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如同对待家庭一样深切无私,强调个体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强烈国家意识。近义词包括“忠心耿耿”、“赤心奉国”等,反义词则是“卖国求荣”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确保使用在恰当的语境中,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以有序列表形式的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错误用法示例及纠正方法也一并说明,提醒使用者要注意区分使用场景并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意思。
安国宁家
安国宁家的拼音是ān guó níng jiā,含义为使国家安定、家庭安宁。源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用于形容能使国家和社会达到稳定和和谐状态的人或政策。历史上有治国安邦的功绩的人物亦被赞誉为“安国宁家”。其近义词有安邦定国、安居乐业等,反义词则描述国家或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在运用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不可误用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安宁生活。
安邦定国
安邦定国的读音为ān bāng dìng guó,意为安定国家和稳固邦国。这个成语反映了通过实施某些措施来确保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性。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实施的政策。近义词如稳定国家、固本强基等,都表达了相似的意义。反义词如动乱不安、社会动荡等,则表达相反的含义。这个成语在正确使用时需要避免夸张和不恰当的搭配,例如用于形容短暂、局部的稳定现象或者与表示动荡的词语连用。某个领导人的政策以及军事才能的例子可体现安邦定国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