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外之人

成语介绍:度外之人

读音

度外之人(dù wài zhī rén)


含义

  • :考虑、计算。
  • :范围之外。
  • :的。
  • :人物、对象。

整体含义:指不在考虑范围内的人,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毫不关心,或指超脱世俗、不受常规约束的人。


典故

  1. 《后汉书·隗嚣传》
    东汉末年,隗嚣割据一方,光武帝刘秀欲招降他,但隗嚣犹豫不决。刘秀对大臣说:“嚣虽倔强,然度外之人也。”意指隗嚣虽不服管束,但终究不在自己的核心考虑范围内。
  2. 《晋书·王导传》
    东晋名臣王导辅佐司马睿建立政权,面对北方强敌,他曾说:“江东虽小,然度外之人不可轻。”意思是,即使某些人看似无关紧要,但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潜在影响。
  3. 宋代苏轼《答李端叔书》
    “仆自度外之人,何足挂齿?”苏轼以“度外之人”自谦,表示自己微不足道,不值得对方关注。

近义词

  1. 局外人:指与某事无关的人。
  2. 无关紧要之人:形容对整体影响不大的人。
  3. 超然物外:指超脱世俗,不受外界影响。
  4. 漠不关心者:对某事毫不关心的人。

反义词

  1. 核心人物:关键、重要的人。
  2. 局内人:直接参与某事的人。
  3. 息息相关者:与某事紧密相关的人。
  4. 举足轻重之人:能影响大局的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不喜欢参加班级活动,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度外之人”。
    • 老师问谁没交作业,小华低着头,像个“度外之人”。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比赛时,小张一直站在旁边,像个“度外之人”,不参与讨论。
    • 班级讨论时,他总是沉默,仿佛自己是个“度外之人”。
  3. 初中(7-9年级)

    • 公司裁员时,那些表现平平的员工成了“度外之人”。
    • 他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完全是个“度外之人”。
  4. 高中及以上

    •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不创新的企业终将成为“度外之人”。
    • 他早已看破红尘,自认为是“度外之人”,不参与世俗纷争。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重要人物”

    • ❌ “他是公司的度外之人,所有决策都要听他的。”(正确应为“核心人物”)
  2. 误用为“局内人”

    • ❌ “这次会议他全程参与,是个度外之人。”(正确应为“局内人”)
  3. 误用为“受欢迎的人”

    • ❌ “他在班级里人缘很好,大家都喜欢他,是个度外之人。”(正确应为“焦点人物”)
  4. 误用为“被重视的人”

    • ❌ “老板很看重他,认为他是度外之人。”(正确应为“关键人物”)

总结:“度外之人”多用于形容不被关注或超脱世俗的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重要人物”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多情的诗词

关于多情的诗词(第1篇)关于多情的诗词一、引言自古以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诗人们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多情之人的情感世界。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朝代的古诗词中,挑选出几首关于多情的佳作,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欣赏《长恨歌》(唐·白居易)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作者与朝代:唐·白居易解析:此诗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多情的帝王沉溺于情爱之中,最终导致了国家的不幸。白居易用诗的语言,

关于杰的诗词

关于杰的诗词(第1篇)关于“杰”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句子:“山川壮丽显英杰,才子佳人共赏乐。” 作者:汉乐府佚名,朝代:汉 解析:此句描述了山川壮丽,英杰辈出的景象,才子佳人共赏其乐。杜甫《望岳》中的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杰阁凌霄汉,雄图壮志酬。” 作者:杜甫,朝代:唐 解析:杜甫借登山抒发其壮志豪情,“杰”字突出了凌驾群山之上的阁楼和作者的远大抱负。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杰士唤起三更梦,不辞醉月凌云霄。”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解析:此句描绘了豪士在三更时分被唤起,不惧云霄之高而醉心于壮志凌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

弃之度外是什么意思

弃之度外是一个成语,发音为qì zhī dù wài,表示将某人或事物完全抛弃或忽视。该成语传达了一种极端的态度,即某物或人在某种情况下被完全排除在考虑之外。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它的近义词包括置之不理、置身事外、视而不见和熟视无睹等,反义词包括倍加重视、全力以赴、念念不忘和关怀备至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轻视或忽视的近义词,以及用于描述非重要或不相关的事物上。同时,也要避免在过于极端的情境下使用。例如,面对困难时不能轻易地将希望弃之度外。

付之度外

付之度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zhī dù wài。其含义为将某事或某物不放在心上,不予以考虑或重视。典故可能源于古代文献或历史故事。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对某事物不重视的态度。近义词如置之度外、置身事外等,反义词为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等。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将重要事项付之度外或给人冷漠的印象。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付之度外的恰当方式。

致之度外是什么意思

致之度外的读音致之度外的读音为:zhì zhī dù wài,其中zhì和zhī都是四声,而dù和wài分别是四声和三声。致之度外的含义“致之度外”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某事或某人置于考虑范围之外,即不重视、不放在心上或忽略不计。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于某事或某人的忽视或轻视的程度。致之度外的典故“致之度外”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某些文化背景或历史事件。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一些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其中“致之度外”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无法确定其具体出处,但这个成语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致之度外的近义词置之不理:指对某事或某人置之不顾,不予理睬。漠然置之:指

北郭先生

北郭先生的读音为“běi guō xiān shēng”。其含义指代隐居在城北的先生,比喻那些淡泊名利、隐逸不仕的人。典故最早出自《左传》。此外,北郭先生也有近义词如隐士、逸士、隐者等,反义词如权贵、世故、俗人等。使用北郭先生需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匹配,避免误用。

村夫野老

村夫野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在农村的朴实无华、没有社会地位的普通农民。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和描述。其含义中的“村夫”指的是农村的男子,而“野老”则是指年老的农民。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用于形容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社会地位较低的普通人。其近义词有乡野村民、乡巴佬、草根百姓等。反义词包括社会精英和达官贵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用于贬低或侮辱他人的语境中。

骖鸾驭鹤

本文介绍了成语“骖鸾驭鹤”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飞行或升仙,象征着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或超凡脱俗的境界,与道教文化有关。其近义词包括乘风破浪、飞黄腾达等,反义词则描述尘世中普通的生活状态。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恰当性,避免错误使用。

进贤黜奸

本文介绍了成语“进贤黜奸”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选拔任用有德有才的贤能之人,罢黜奸邪之徒,强调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并常用来形容组织或社会在用人方面的公正和明智。其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尚书》等古籍。文章通过详细解释和举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岩穴之士是什么意思

岩穴之士的读音岩穴之士的拼音是:yán xué zhī shì。岩穴之士的含义岩穴之士,字面意思是指那些居住在岩洞中的隐士或志趣高洁的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慕名利、追求自由与清净的隐居者。具体来说,“岩穴”象征着远离尘嚣、隐匿于世的地方,“之士”则指代了那些志向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岩穴之士的典故典故一:出自《庄子》中的“岩居穴处”,指古代隐士居住在岩洞中,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典故二:古代有位名叫严光的人,他隐居于富春江畔的岩洞中,以垂钓为乐,不问世事,被后世尊称为“岩穴之士”。岩穴之士的近义词隐士高人:指隐居山野、品行高洁的人。山洞隐者:指居住在山洞中隐居的人。岩居薮处:形容隐居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