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落水狗
读音
dǎ luò shuǐ gǒu
含义
- 打:击打、攻击。
- 落水:掉进水里,比喻处于困境或失败状态。
- 狗:这里指代敌人或对手。
整体含义:比喻在对方已经处于劣势或失败的情况下,仍然继续攻击或打压,使其更加狼狈。通常带有贬义,形容趁人之危、不留情面的行为。
典故
-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鲁迅在文中提到“痛打落水狗”,强调对敌人不能心慈手软,即使对方已经失败,也要彻底打击,防止其卷土重来。 - 民间俗语:
民间常用“落水狗”形容失势的人,而“打落水狗”则指趁对方倒霉时加以欺辱,反映了人性中的势利和残酷。
近义词
- 趁火打劫:在别人危难时趁机谋取利益。
- 落井下石:在别人陷入困境时加以陷害或打击。
- 雪上加霜:使已经不好的情况更加恶化。
- 墙倒众人推:比喻人一旦失势,大家都会趁机打击他。
反义词
- 雪中送炭: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
- 扶危济困:帮助处于危难中的人。
- 宽宏大量:对失败者宽容对待。
- 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仇恨。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考试不及格,大家不应该嘲笑他,更不能打落水狗。
- 小狗掉进水里了,我们要救它,不能打落水狗。
-
小学高年级:
- 他已经认错了,我们就别再打落水狗了。
- 比赛输了,对手还一直嘲笑他,真是打落水狗。
-
初中:
- 公司倒闭后,竞争对手还在恶意抹黑,简直是打落水狗。
- 他已经被学校处分了,你们就别再打落水狗了。
-
高中及以上:
- 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企业喜欢打落水狗,趁机吞并濒临破产的公司。
- 政治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往往会被打落水狗,遭受无休止的攻击。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帮助”:
- ❌ 他掉进河里了,我们赶紧打落水狗救他。(正确应为“救落水者”)
-
误用为“批评”:
- ❌ 老师打落水狗,指出了我的错误。(正确应为“严厉批评”)
-
误用为“竞争”:
- ❌ 比赛时我们要打落水狗,争取胜利。(正确应为“全力以赴”)
-
误用为“惩罚”:
- ❌ 警察打落水狗,抓住了小偷。(正确应为“依法惩处”)
“打落水狗”通常带有贬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打死老虎
“打死老虎”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打死一只老虎,实际含义是形容某人面对困难或强大对手时表现出的极大勇气和决心。源自古代武松打虎的故事,也可能来自民间口头传说和故事。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反义词为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等。使用时要注重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该成语常用来赞扬某人的勇气和胆识,并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打死虎
本文介绍了“打死虎”这一成语的读音拼音、含义和典故。它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勇气,能够轻易击败对手,源自古代猎人打死凶猛老虎的传说。该成语最早出自《史记》中的故事,后来广泛流传于民间。文章还介绍了与“打死虎”意思相近的词语及其反义词,并给出了一些例句。然而,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不能随意用于形容不需要勇气和实力的情况,也不能用于贬低他人。
乘虚而入
乘虚而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ér rù,意指趁着对方空虚或疏忽的时机,趁机侵入或攻击对方,以获取某种利益或优势。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常用于描述在市场竞争、防守、个人生活、团队合作、体育比赛以及学习中的情况。同时,需要注意乘虚而入的正确用法,避免用于非攻击性或非竞争性的情境,并考虑上下文和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不恰当地搭配使用。
趁火打劫
趁火抢劫是一种成语,指在别人遭遇困难或灾难时,乘机以非法手段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的不良现象。趁火抢劫的拼音为chèn huǒ qiǎng jié,其含义是形容某些人趁机谋取私利,不顾他人安危和损失。趁火抢劫的近义词有趁机揩油、趁势勒索等,反义词则包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在现实生活中,该成语常被误用为描述正当竞争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应仅限于形容非法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抵瑕陷厄
抵瑕陷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xiá xiàn 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使其陷入困境。它源于古代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抵瑕陷厄带有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攻击和利用。其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寻衅滋事、伺机而动和攻其不备等。反义词包括宽容大度、仁慈善良和谦恭有礼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攻击性,并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
趁人之危
本文介绍了“趁人之危”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趁人之危指的是利用他人困境或危险时刻进行攻击、获取利益的行为,被认为不道德甚至违法。其典故源于战国时期,表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趁机发动攻击。近义词包括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等,反义词有雪中送炭、见义勇为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词汇的使用场景,同时指出了错误的用法示例。
抵瑕蹈隙
抵瑕蹈隙是一个成语,发音为dǐ xiá dǎo xì,意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利用空隙进行行动。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形容寻找并利用对方的弱点或机会进行攻击的策略。其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乘人之危、伺机而动等。反义词有守正不阿、坦诚相待等。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场合使用、误解为贬义以及滥用等。同时,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场合下的抵瑕蹈隙行为。
授人口实是什么意思
授人口实的读音拼音:shòu rén kǒu shí注音:ㄕㄡˋ ㄖㄣˊ ㄎㄡˇ ㄕˊ授人口实的含义“授人口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言语或行为被他人抓住把柄或找到漏洞,可以用来指责或攻击对方。也可以指自己言行不当,留下了可供他人攻击的依据。授人口实的典故“授人口实”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争夺王位,诬陷太子申生有罪,并设计让申生在朝堂上被众人质疑和攻击。其中有一句话是“授人以柄,反遭其咎”,意思就是给别人留下口实,反而会自取其咎。这个典故后来就演变成了“授人口实”这个成语。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史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形容言语或行为不当,容易
伺瑕抵隙是什么意思
伺瑕抵隙的读音伺瑕抵隙的读音为sì xiá dǐ xiè。伺瑕抵隙的含义“伺瑕抵隙”是一个成语,它用来形容人善于寻找和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疏忽,以取得成功或达到某种目的。其中,“伺”表示寻找、等待,“瑕”指缺点或疏漏,“抵”指抵挡、利用,“隙”指空隙或机会。伺瑕抵隙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在古代战争中,淮阴侯韩信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利用敌人的疏忽来制定作战计划,从而取得胜利。他常常伺机而动,寻找敌人的瑕疵和空隙,然后迅速出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伺瑕抵隙”的含义。伺瑕抵隙的近义词乘虚而入:指趁对方空虚或疏忽时,迅速出击或采取行动。乘机而动:指抓住机会,
恶言詈辞
恶言詈辞是一个汉语词语,指使用恶毒、恶意的言语或骂人的话语,表达出强烈的愤怒、不满或敌意。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现在依然被视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恶言詈辞的近义词包括恶语相向、恶言恶语等,反义词则是和言善语、温文尔雅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恶言詈辞,保持温和友善的言语,遇到矛盾或问题时应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错误使用恶言詈辞会伤害他人感情和尊严,容易引起反感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