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瑕蹈隙:精准捕捉弱点的智慧
读音
抵瑕蹈隙:dǐ xiá dǎo xì
含义
- 抵:触及、攻击
- 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或弱点
- 蹈:踩踏、利用
- 隙:缝隙、漏洞
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抓住对方的弱点或漏洞进行攻击或利用的行为,既可用于军事策略,也可用于辩论、竞争等场合,强调精准把握时机和弱点。
典故
- 《孙子兵法》渊源
虽然成语本身不直接出自《孙子兵法》,但其思想与”避实击虚”的军事策略一脉相承。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提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正是”抵瑕蹈隙”战术思想的体现。 - 《史记·项羽本纪》应用
楚汉相争时,韩信评价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正是抓住了项羽性格上的”瑕隙”。刘邦集团在后来的战略部署中多次针对项羽的弱点用兵,最终垓下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 《三国志》实战案例
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正是因为他深知蜀军”粮运艰难”的致命弱点。这种针对敌方后勤弱点采取对策的做法,是”抵瑕蹈隙”的典型应用。
近义词
- 乘虚而入:趁着对方虚弱时进攻
- 攻其不备:在对方没有防备时发起攻击
- 批亢捣虚:攻击要害和空虚之处(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避实击虚:避开坚实之处,攻击虚弱环节
- 钻空子:利用漏洞谋取利益(口语化表达)
反义词
- 正面对决:不寻找弱点,直接硬碰硬较量
- 光明磊落:行事坦荡,不利用对方弱点
- 堂堂之阵:摆开正规阵势作战(出自《孙子兵法》)
- 硬碰硬:用实力直接对抗
- 明刀明枪:公开直接地对抗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 辩论赛中,小明抵瑕蹈隙,专门针对对方论据中的漏洞进行反驳。
- 下棋时,高手总能抵瑕蹈隙,找到我们防守薄弱的地方进攻。
- 足球比赛中,教练要求我们观察对手防线的空隙,学会抵瑕蹈隙。
- 写议论文要像抵瑕蹈隙一样,抓住对方观点的弱点进行批驳。
- 警察叔叔通过抵瑕蹈隙的审讯方法,让嫌疑人说出了真相。
中学阶段例句
- 诸葛亮北伐时多次抵瑕蹈隙,专攻魏军防守薄弱的陇右地区。
- 商业竞争中,这家公司善于抵瑕蹈隙,总是瞄准对手产品的缺陷推出改进版。
- 律师在法庭上抵瑕蹈隙,找出证人证词中的矛盾点进行质询。
- 拿破仑擅长抵瑕蹈隙的战术,常能发现敌军部署的弱点并加以利用。
- 科研论文答辩时,评委老师抵瑕蹈隙的提问让答辩者受益匪浅。
大学及以上阶段例句
- 国际谈判中,外交官们互相抵瑕蹈隙,寻找对方立场中的软肋施压。
- 资本市场做空机构常常抵瑕蹈隙,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漏洞发起攻击。
- 军事战略家研究历史战役,特别关注那些抵瑕蹈隙取得胜利的经典案例。
- 网络安全专家通过抵瑕蹈隙的方式测试系统,找出潜在漏洞加以修补。
- 学术批评应当建立在抵瑕蹈隙的基础上,而非全盘否定对手的观点。
文学性应用例句
- 他的辩论风格如同利剑,总能抵瑕蹈隙,直指对方逻辑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
- 商海沉浮三十年,王总练就了一双抵瑕蹈隙的慧眼,能在复杂局势中精准捕捉战机。
- 这部侦探小说中的反派极为狡猾,专门抵瑕蹈隙利用法律漏洞犯罪。
- 围棋大师的落子看似随意,实则每一步都在抵瑕蹈隙,压迫对手的薄弱之处。
- 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取胜关键往往在于指挥官抵瑕蹈隙的非凡智慧。
错误用法
- 误用于褒义场景
× “老师耐心地抵瑕蹈隙,找出了我作文中的每一个优点”
(成语本身带有攻击性,不适合描述善意的指导行为) - 对象错误
× “这台精密仪器能够抵瑕蹈隙地检测产品的质量”
(成语用于有意识的行为主体,不适用于机械操作) - 情境不当
× “两位好友互相抵瑕蹈隙,找对方的优点来赞美”
(完全违背成语的攻击性含义) - 程度不当
× “小朋友抵瑕蹈隙地挑出了图画中颜色涂得不好的地方”
(成语语气较重,不适合描述日常小事) - 搭配错误
× “他抵瑕蹈隙地帮助同事改进工作方案”
(帮助行为与成语的攻击性不符,应用”细致入微”等词) - 误解含义
× “考古学家抵瑕蹈隙地保护文物上的每一个细节”
(误解为”仔细处理”,实际含义恰恰相反) - 感情色彩错误
× “慈善家抵瑕蹈隙地寻找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
(慈善行为不应使用带有攻击意味的成语)
“抵瑕蹈隙”这一成语凝聚了中国传统智慧中关于竞争策略的精髓,它提醒我们既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对手的弱点,也要警惕自身可能存在的”瑕隙”。在当代社会,无论是商业竞争、学术辩论还是日常交流,理解并恰当运用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智慧,都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
伺瑕导隙是什么意思
伺瑕导隙的读音伺瑕导隙的读音为sì xiá dǎo xì。伺瑕导隙的含义该成语的含义是趁有漏洞、有差错的地方进行引导或利用。具体来说,就是观察对方的疏忽、错误或弱点,并巧妙地加以利用,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伺瑕导隙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在古代战争中,敌我双方常常会寻找对方的疏忽或弱点,然后利用这些疏忽或弱点来发动攻击。因此,“伺瑕导隙”也常被用来形容在战争中寻找机会、利用对方弱点的策略。此外,该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策略和手段。伺瑕导隙的近义词乘虚而入乘人之危乘机而动乘隙而入以上都是与“伺瑕导隙”意思相近的词语,它们都表示利用对方的疏忽或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伺瑕
有隙可乘是什么意思
有隙可乘的读音读音:yǒu xì kě chéng标注拼音:yǒu-xì-kě-chéng有隙可乘的含义“有隙可乘”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事物或局势中存在可以利用的漏洞或机会。它表示在某种情况下,有可以利用的空隙或机会可以加以利用或攻击。有隙可乘的典故“有隙可乘”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策略和战争经验。在古代战争中,常常需要寻找敌人的弱点或疏忽之处,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因此,人们逐渐总结出“有隙可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战争或其他竞争中寻找并利用敌人的弱点或疏忽。这个成语的典故和出处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战国策》中的故事。故事中,战国时期的谋士通过观察敌人的疏忽和弱点,成功地利用了这些机会,
寻瑕伺隙是什么意思
寻瑕伺隙的读音读音:xún xiá sì xì拼音标注:xún/xiá/sì/xì注:该成语的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整体上表示寻找对方过失和漏洞,伺机而动。寻瑕伺隙的含义“寻瑕伺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寻找对方的过失和漏洞,伺机而动,即等待机会去攻击或指责对方。其中,“寻瑕”指的是寻找瑕疵、过失,“伺隙”则是指等待时机、寻找机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善于寻找他人弱点、伺机攻击的人或行为。寻瑕伺隙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于古代的典籍《左传》,具体来源是《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成德,小人甘以败名。故曰:‘小人之交,寻瑕伺隙。’”这句话中就使用了“寻瑕伺隙”
乘虚迭出
乘虚迭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dié ch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敌人空虚或疏忽大意时,利用各种手段连续不断地发动攻击或出现。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用于形容利用敌方漏洞进行连续攻击的策略。此外,乘虚迭出也可引申为日常生活中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意思。其近义词包括乘机而入、乘势而动、乘虚直入等。反义词包括守备森严、固若金汤、防患未然等。文章还介绍了乘虚迭出的错误用法及例句。
伺瑕抵隙是什么意思
伺瑕抵隙的读音伺瑕抵隙的读音为sì xiá dǐ xiè。伺瑕抵隙的含义“伺瑕抵隙”是一个成语,它用来形容人善于寻找和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疏忽,以取得成功或达到某种目的。其中,“伺”表示寻找、等待,“瑕”指缺点或疏漏,“抵”指抵挡、利用,“隙”指空隙或机会。伺瑕抵隙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在古代战争中,淮阴侯韩信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利用敌人的疏忽来制定作战计划,从而取得胜利。他常常伺机而动,寻找敌人的瑕疵和空隙,然后迅速出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伺瑕抵隙”的含义。伺瑕抵隙的近义词乘虚而入:指趁对方空虚或疏忽时,迅速出击或采取行动。乘机而动:指抓住机会,
伺瑕抵蠙是什么意思
伺瑕抵蠙的读音伺瑕抵蠙的读音为sì xiá dǐ biàn,其中“伺”字读作sì,意为“观察、等待”;“瑕”字读作xiá,意为“瑕疵、缺陷”;“抵”字读作dǐ,意为“抵挡、对抗”;“蠙”字读作biàn,是一种贝类动物。伺瑕抵蠙的含义伺瑕抵蠙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疏忽进行攻击或防备。具体来说,“伺瑕”指的是观察对方的破绽或弱点,“抵蠙”则是指用巧妙的方法进行防备或反击。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斗争或竞争中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对方弱点的人。伺瑕抵蠙的典故该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故事。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有一次,齐国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将领为了防备齐国的进攻,便在城墙上修筑了工
抵瑕陷厄
抵瑕陷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xiá xiàn 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使其陷入困境。它源于古代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抵瑕陷厄带有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攻击和利用。其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寻衅滋事、伺机而动和攻其不备等。反义词包括宽容大度、仁慈善良和谦恭有礼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攻击性,并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
投隙抵罅是什么意思
投隙抵罅的读音投隙抵罅的读音为tóu xì dǐ xià,其中“隙”和“罅”都是指缝隙、漏洞的意思。投隙抵罅的含义投隙抵罅是一个成语,意为寻找空隙、漏洞来攻击或达到目的。具体来说,“投”表示寻找、投射;“隙”和“罅”都指缝隙、漏洞;而“抵”则表示用某种方式达到目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善于抓住机会,利用他人的疏忽或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投隙抵罅的典故投隙抵罅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寻找敌方的空隙和漏洞,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这种策略后来被引申到其他领域,如政治、经济等。具体出处可追溯到《史记》等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就有关于“投隙蹈瑕”的描述,
无间可乘是什么意思
无间可乘的读音"无间可乘"的读音为:wú jiàn kě chéng。无间可乘的含义"无间可乘"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没有空隙可以利用,形容事情紧密无间,无法找到可乘之机。它通常用来形容形势严峻,没有可乘之机可以利用,或者形容某人的思维、行动等紧密无间,让人无法找到突破口。无间可乘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和策略。在古代战争中,敌我双方会利用各种手段寻找对方的弱点,以寻求战机。然而,如果双方都采取了严密的防御措施,没有给对方留下任何空隙,那么就形成了“无间可乘”的局面。这种局面在战争中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双方都无法找到对方的弱点,无法进行有效的攻击和防御。此外,"无间可乘"也可以引申为
乘虚蹈隙
乘虚蹈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dǎo x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趁对方空虚无备或衰弱时进行攻击或乘机行事,常用来形容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对方疏忽或事物空隙进行行动。乘虚蹈隙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逐渐扩展用于形容人们在处理事情时的机智行动。其近义词包括乘机而入、乘人之危等,反义词为守正不阿、坐失良机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乘虚蹈隙的应用场景,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的误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