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瑕陷厄

抵瑕陷厄:揭示人性弱点的成语

读音

抵瑕陷厄:dǐ xiá xiàn è

含义

  • :触及、攻击
  • :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或弱点
  • :使陷入
  • :困境、危难

整体含义:指抓住别人的弱点或过失进行攻击,使其陷入困境。形容利用他人的短处或错误来打击对方。

典故

  1.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最早记载了类似”抵瑕陷厄”的思想。晋国大夫士匄(gài)曾说:”君子不乘人之危”,反对利用他人困境进行攻击的行为。
  2.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评价项羽时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这里暗含了项羽不能抓住敌人弱点进行有效攻击的缺陷。
  3. 《汉书·艺文志》:”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批评某些学派专门攻击儒家学说的弱点。

近义词

  1. 乘人之危:趁别人有困难时加以要挟或打击
  2. 落井下石:比喻乘人危难时加以陷害
  3. 攻其不备:趁对方没有防备时进攻
  4.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5.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反义词

  1.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帮助
  2. 扶危济困:帮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
  3.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4. 宽以待人: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
  5. 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1. 小明不应该抵瑕陷厄,专门挑小红的缺点说个不停。
  2. 老师告诉我们,抵瑕陷厄不是好孩子的行为。
  3. 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抵瑕陷厄。
  4. 他总喜欢抵瑕陷厄,所以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
  5. 抵瑕陷厄会伤害别人的感情,我们要避免这样做。

初中阶段例句:

  1. 在辩论中,他善于抵瑕陷厄,抓住对方论点的漏洞进行反击。
  2. 这位记者专门抵瑕陷厄,只报道明星的负面新闻。
  3. 竞争对手抵瑕陷厄,利用我们公司暂时的财务困难大做文章。
  4. 真正的强者不需要抵瑕陷厄,靠实力就能赢得尊重。
  5. 历史上许多政客都惯用抵瑕陷厄的手段打击政敌。

高中阶段例句:

  1. 这场商业竞争中,双方都试图抵瑕陷厄,寻找对方的弱点进行攻击。
  2. 文学批评应当客观公正,而非一味抵瑕陷厄,专挑作者的不足之处。
  3. 国际关系中,某些国家惯于抵瑕陷厄,利用他国内部矛盾干涉内政。
  4. 优秀的律师不仅会抵瑕陷厄,更能构建完整的辩护体系。
  5. 学术讨论中,抵瑕陷厄式的批评往往难以促进真正的学术进步。

大学及以上阶段例句:

  1. 在哲学辩论中,苏格拉底式的诘问常被误解为抵瑕陷厄,实则是追求真理的方法。
  2. 后现代批评理论中,抵瑕陷厄成为解构权威话语的常见策略。
  3. 政治传播研究发现,负面竞选广告多采用抵瑕陷厄的策略攻击对手。
  4. 心理分析显示,习惯抵瑕陷厄的人往往隐藏着深层次的不安全感。
  5. 跨文化交际中,抵瑕陷厄式的沟通方式极易引发文化冲突和误解。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帮助他人”:×”这位慈善家经常抵瑕陷厄,资助贫困学生”(正确应为”雪中送炭”)
  2. 误用为”自我反省”:×”每日三省吾身,抵瑕陷厄找出自己的不足”(正确应为”反躬自省”)
  3. 误用为”严格把关”:×”质量检查员抵瑕陷厄,确保产品无瑕疵”(正确应为”严把质量关”)
  4. 误用为”治病救人”:×”医生抵瑕陷厄,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正确应为”对症下药”)
  5. 误用为”学术批评”:×”这篇书评抵瑕陷厄,全面评价了著作的优缺点”(正确应为”客观评价”或”公允批评”)
  6. 误用为”揭露真相”:×”记者抵瑕陷厄,深入调查事件真相”(正确应为”明察秋毫”或”追根究底”)
  7. 误用为”严格要求”:×”教练抵瑕陷厄,对运动员的每个动作都精益求精”(正确应为”严格要求”或”精益求精”)

你可能感兴趣

抵瑕蹈隙

抵瑕蹈隙是一个成语,发音为dǐ xiá dǎo xì,意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利用空隙进行行动。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形容寻找并利用对方的弱点或机会进行攻击的策略。其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乘人之危、伺机而动等。反义词有守正不阿、坦诚相待等。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场合使用、误解为贬义以及滥用等。同时,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场合下的抵瑕蹈隙行为。

打落水狗

“打落水狗”的读音为dǎ luò shuǐ gǒu,含义是形容在困境或不利情况下对敌人或对手进行彻底的打击和消灭。其典故与“打狗看主人”有关,反映了古代对于弱者的残酷和无情。近义词包括赶尽杀绝等,表达彻底消灭的意思。反义词则是心慈手软等,表达宽容和仁慈的态度。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错误用法。

寻瑕伺隙是什么意思

寻瑕伺隙的读音读音:xún xiá sì xì拼音标注:xún/xiá/sì/xì注:该成语的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整体上表示寻找对方过失和漏洞,伺机而动。寻瑕伺隙的含义“寻瑕伺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寻找对方的过失和漏洞,伺机而动,即等待机会去攻击或指责对方。其中,“寻瑕”指的是寻找瑕疵、过失,“伺隙”则是指等待时机、寻找机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善于寻找他人弱点、伺机攻击的人或行为。寻瑕伺隙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于古代的典籍《左传》,具体来源是《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成德,小人甘以败名。故曰:‘小人之交,寻瑕伺隙。’”这句话中就使用了“寻瑕伺隙”

伺瑕抵隙是什么意思

伺瑕抵隙的读音伺瑕抵隙的读音为sì xiá dǐ xiè。伺瑕抵隙的含义“伺瑕抵隙”是一个成语,它用来形容人善于寻找和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疏忽,以取得成功或达到某种目的。其中,“伺”表示寻找、等待,“瑕”指缺点或疏漏,“抵”指抵挡、利用,“隙”指空隙或机会。伺瑕抵隙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在古代战争中,淮阴侯韩信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利用敌人的疏忽来制定作战计划,从而取得胜利。他常常伺机而动,寻找敌人的瑕疵和空隙,然后迅速出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伺瑕抵隙”的含义。伺瑕抵隙的近义词乘虚而入:指趁对方空虚或疏忽时,迅速出击或采取行动。乘机而动:指抓住机会,

乘虚迭出

乘虚迭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dié ch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敌人空虚或疏忽大意时,利用各种手段连续不断地发动攻击或出现。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用于形容利用敌方漏洞进行连续攻击的策略。此外,乘虚迭出也可引申为日常生活中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意思。其近义词包括乘机而入、乘势而动、乘虚直入等。反义词包括守备森严、固若金汤、防患未然等。文章还介绍了乘虚迭出的错误用法及例句。

投隙抵罅是什么意思

投隙抵罅的读音投隙抵罅的读音为tóu xì dǐ xià,其中“隙”和“罅”都是指缝隙、漏洞的意思。投隙抵罅的含义投隙抵罅是一个成语,意为寻找空隙、漏洞来攻击或达到目的。具体来说,“投”表示寻找、投射;“隙”和“罅”都指缝隙、漏洞;而“抵”则表示用某种方式达到目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善于抓住机会,利用他人的疏忽或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投隙抵罅的典故投隙抵罅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寻找敌方的空隙和漏洞,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这种策略后来被引申到其他领域,如政治、经济等。具体出处可追溯到《史记》等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就有关于“投隙蹈瑕”的描述,

避强击惰

"避强击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qiǎng jī guò",意味着在战斗或竞争中避开对方强大之处,攻击其懈怠或弱点。这个成语强调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军事策略。近义词包括以柔克刚、避实就虚、乘虚而入和攻其不备。反义词为硬碰硬、直来直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适用的语境和情境,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在描述竞争、谈判、军事策略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伺瑕抵蠙是什么意思

伺瑕抵蠙的读音伺瑕抵蠙的读音为sì xiá dǐ biàn,其中“伺”字读作sì,意为“观察、等待”;“瑕”字读作xiá,意为“瑕疵、缺陷”;“抵”字读作dǐ,意为“抵挡、对抗”;“蠙”字读作biàn,是一种贝类动物。伺瑕抵蠙的含义伺瑕抵蠙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疏忽进行攻击或防备。具体来说,“伺瑕”指的是观察对方的破绽或弱点,“抵蠙”则是指用巧妙的方法进行防备或反击。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斗争或竞争中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对方弱点的人。伺瑕抵蠙的典故该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故事。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有一次,齐国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将领为了防备齐国的进攻,便在城墙上修筑了工

批亢捣虚是什么意思

“批亢捣虚”是一个古代军事术语,用于描述在战争中攻击敌人要害和空虚之处的战术策略。其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力量,找到敌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典故涉及长平之战和诸葛亮运用此策略的例子。近义词包括攻其不备、声东击西和乘虚而入。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其他相近意思的成语以及在非军事场景中误解其含义。该成语在商业竞争、战争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有实际应用。

夹枪带棍

本文介绍了夹枪带棍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夹枪带棍指在言语或文字中暗含讥讽、诋毁或攻击的意味,形容说话时带有敌意或不满情绪。文章还提供了夹枪带棍的例句,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夹枪带棍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