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言詈辞

恶言詈辞

读音

è yán lì cí

含义

  • 恶(è):坏、凶狠、恶劣。
  • 言(yán):言语、话语。
  • 詈(lì):辱骂、咒骂。
  • 辞(cí):言辞、语言。

整体含义:指恶毒、侮辱性的言语,形容用粗鄙、刻薄的话辱骂他人。

典故

  1. 《左传·昭公元年》

    “叔孙豹如晋,晋人执之,叔孙豹曰:‘吾闻之,恶言詈辞,君子不齿。’”
    此处指晋国人对叔孙豹恶语相向,叔孙豹认为君子不应使用恶言詈辞。

  2. 《后汉书·列女传》

    “其妻恶言詈辞,终不改行。”
    形容妻子用恶毒言语辱骂丈夫,但丈夫仍不改其行为。

  3. 《资治通鉴·唐纪》

    “李林甫恶言詈辞,以排异己。”
    指唐朝宰相李林甫用恶毒言语攻击政敌。

近义词

  1. 恶语伤人:用恶毒的话伤害他人。
  2. 口出恶言:说出难听、侮辱性的话。
  3. 谩骂不休:不停地辱骂。
  4. 恶言相向:用恶毒的话攻击对方。

反义词

  1. 温言软语:温和、柔和的言语。
  2. 好言相劝:用善意的话劝导他人。
  3. 和颜悦色:态度温和,言语友善。
  4. 彬彬有礼:言语举止文雅有礼。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生气时对同学恶言詈辞,老师批评了他。
    • 我们不能因为生气就对别人恶言詈辞。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他经常恶言詈辞,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 恶言詈辞不仅伤害别人,也会让自己失去朋友。
  3. 初中(7-9年级)

    • 网络暴力往往伴随着恶言詈辞,对受害者造成极大伤害。
    • 面对挑衅,他选择冷静应对,而不是恶言詈辞。
  4. 高中(10-12年级)

    • 在辩论中,即使观点不同,也不该恶言詈辞攻击对方。
    • 恶言詈辞不仅暴露了个人修养的缺失,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冲突。
  5. 大学及以上

    • 社交媒体上,许多人躲在匿名背后恶言詈辞,这种行为应当受到谴责。
    • 恶言詈辞在法律上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严厉批评”

    • ❌ 老师恶言詈辞地指出了学生的错误。(正确应为“严厉批评”)
    • 解析:“恶言詈辞”带有侮辱性,而“严厉批评”是严肃但不侮辱的。
  2. 误用为“激烈争论”

    • ❌ 他们在会议上恶言詈辞,争论不休。(正确应为“激烈辩论”)
    • 解析:“恶言詈辞”强调辱骂,而非理性争论。
  3. 误用为“幽默调侃”

    • ❌ 朋友之间恶言詈辞地开玩笑。(正确应为“互相调侃”)
    • 解析:玩笑不应带有侮辱性,否则可能伤害感情。
  4. 误用为“表达不满”

    • ❌ 他对服务态度不好恶言詈辞。(正确应为“表达不满”)
    • 解析:表达不满可以理性,而非辱骂。
  5. 误用为“严厉训斥”

    • ❌ 父母对孩子恶言詈辞,希望他改正错误。(正确应为“严厉训斥”)
    • 解析:教育应避免侮辱性语言,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恶言詈辞.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恶言厉色

恶言厉色是一个成语,拼音为è yán lì sè。它用来形容人的言辞和态度粗鲁、不友善,通常指说话语气严厉、态度凶狠,甚至带有威胁或恶意的色彩。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和故事。其近义词包括恶语相向、凶相毕露等,反义词则包括和颜悦色、温言软语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描述普通情绪或态度时误用、与中性或积极词汇混淆使用、在不适当场合使用等。文章包含多个例句展示其用法。

诟如不闻

诟如不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òu rú bù wén】,源自《庄子·外物》。该成语含义为对于他人的指责、辱骂等不良言语,如同没有听见一样,不受影响,保持内心平静。此外,还有相关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介绍。然而,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使用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错误使用方式包括使用场合不当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只有正确理解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才能更好地运用它。

恶声恶气

本文介绍了形容词短语“恶声恶气”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此外,还提供了错误用法的示例以避免滥用该词语。该短语用于形容人的声音、语调或态度粗鲁、凶狠、不友善,带有敌意或不满情绪。在正式场合或不了解情况时应避免使用该词语,以免给人不友好或负面印象。

恶语伤人

“恶语伤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yǔ shāng rén,指用恶毒、刻薄的语言伤害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了语言的力量和影响,提醒人们注意言辞。其典故源于古代对言语的重视和伤害行为的警惕。近义词包括恶言恶语、詈言诟语等,反义词为善言善语、温言软语等。在争吵、公共场合等场合使用恶语是不道德的,应该避免。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恶语、无端指责和在公共场合使用恶语。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血口喷人是什么意思

血口喷人的读音血口喷人读音为:xuè kǒu pēn rén。血口喷人的含义血口喷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某人用恶毒的语言诬陷或谩骂他人,口出恶言,言辞十分凶狠恶毒。它也可以用来形容说话人的言语具有攻击性,令人感到愤怒或恐惧。血口喷人的典故血口喷人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非常凶狠的恶霸,他常常用恶毒的言语来诬陷和攻击别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便用极其恶毒的语言来谩骂她,甚至还吐出了一口鲜血。人们看到这个情景后,便用“血口喷人”来形容这个恶霸的恶毒言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可以证明这个成语的正确性和广泛性。比如,在《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

伤言扎语是什么意思

伤言扎语是一种带有伤害性的语言,表现为言辞尖刻、刻薄,容易伤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造成不良后果。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常常因为情绪激动或口无遮拦而说出。伤言扎语包括恶言恶语、尖酸刻薄、讥讽嘲笑等近义词,反义词为和颜悦色、温言软语、善言善语。在交流时,应注意避免使用伤人的语言,避免情绪化使用、无端指责和滥用讽刺嘲笑等错误用法。伤言扎语会破坏人际关系,只有用温和、友善的语言交流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恶语相加

“恶语相加”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用恶毒、不友善的语言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冲突和不良行为,被广泛使用。它的近义词包括恶言恶语、詈言詈语等。反义词则为善言善语、温言软语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轻描淡写地描述语言冲突、使用场合不当以及滥用该成语。例句展示了在公共场合、夫妻间等不同场合中恶语相加的不良影响。

赤口毒舌

赤口毒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言辞尖酸刻薄、恶毒诽谤的言辞。其读音为chì kǒu dú shé。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用来形容心怀恶意、言语尖酸刻薄的人。它的近义词包括恶语相向、恶言恶语等,反义词则是善言善语、甜言蜜语等。在正确使用场合中,赤口毒舌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的言辞,但在日常交流、公共场合和文学创作中应避免不当使用。

恶语中伤

“恶语中伤”是指用恶毒、诽谤、诬蔑等不实之词对他人进行伤害或诋毁的行为。该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恶语中伤常给他人带来心理或名誉上的损失,历史上也有许多相关典故和故事。其近义词包括诬蔑诽谤、造谣生事和口诛笔伐等,反义词为善言嘉语、直言不讳和公正评价等。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恶语中伤的行为,尊重他人,保持合作态度。恶语中伤的错误用法包括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媒体上的不当使用。

骂不绝口是什么意思

“骂不绝口”是一个成语,形容某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极度不满或愤怒,不断用恶毒的语言进行谩骂。其源自古代社会矛盾和人们不公遭遇时的愤怒发泄。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极端愤怒和不满的情绪,具体出处和具体的历史背景并不明确。近义词包括破口大骂、痛骂不已、詈言诟语等。反义词为赞不绝口、和颜悦色、平心静气等。使用“骂不绝口”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是否合适,避免与其他负面情绪混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