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语相加

恶语相加:言语暴力的毒刺

读音

è yǔ xiāng jiā

含义

  • :恶劣、凶狠;
  • :言语、话语;
  • :互相、彼此;
  • :施加、增添。

整体含义:用恶毒、刻薄的语言攻击他人,形容言语上的恶意伤害。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途中,曾向农夫乞食,农夫却用土块羞辱他。重耳大怒,其随从狐偃劝道:“此乃天赐土地也。”后用“恶语相加”形容类似的语言侮辱。
  2.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卿,廉颇不服,多次公开羞辱他,但蔺相如以国家大义为重,避免“恶语相加”的冲突,最终成就“将相和”的美谈。
  3. 民间故事
    传说古时有两户邻居因琐事结怨,每日互相咒骂,甚至殃及子孙,最终两败俱伤,成为“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典型例子。

近义词

  1. 恶言恶语:用凶狠的话攻击他人。
  2. 出言不逊:说话傲慢无礼。
  3. 血口喷人:用极恶毒的语言诬蔑他人。
  4. 冷嘲热讽:用尖刻的语言嘲笑讽刺。

反义词

  1. 温言软语:用温和的语言安慰他人。
  2. 好言相劝:善意地规劝。
  3. 口吐芬芳:形容说话文雅有礼(网络用语)。
  4. 和颜悦色:态度温和,语言亲切。

例句

小学阶段

  1. 同学不小心碰倒了他的文具盒,他没有恶语相加,而是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
  2. 即使被误会,小明也没有恶语相加,而是耐心解释。

中学阶段

  1. 网络暴力中,许多人躲在屏幕后对陌生人恶语相加,这种行为极其恶劣。
  2. 辩论时应当以理服人,而非恶语相加,否则只会显得自己修养不足。

高中及以上

  1. 历史上许多文人因政见不合而恶语相加,甚至互相诋毁,实为遗憾。
  2. 在职场中,面对同事的失误,恶语相加只会破坏团队合作,不如善意提醒。

文学化表达

  1. 他的话语如刀,恶语相加之下,她的眼泪无声滑落。
  2. 恶语相加是一把双刃剑,伤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狭隘。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激烈争论”
    × 双方在学术讨论中恶语相加,争论十分精彩。(应为“激烈辩论”)
  2. 混淆“批评”与“恶语”
    × 老师严厉批评了学生的错误,这算是恶语相加。(严厉批评≠恶意攻击)
  3. 过度夸张的语境
    × 妈妈叫我起床时说“再不起床就迟到了”,这是恶语相加。(普通催促≠恶语)
  4. 忽略对象关系
    × 朋友开玩笑说“你真笨”,这不是恶语相加。(玩笑需结合语境判断)

总结
“恶语相加”是语言暴力的典型表现,其伤害不亚于肢体冲突。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无论在现实还是网络时代,我们都应避免让言语成为伤人的利器。

恶语相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恶语伤人

“恶语伤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yǔ shāng rén,指用恶毒、刻薄的语言伤害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了语言的力量和影响,提醒人们注意言辞。其典故源于古代对言语的重视和伤害行为的警惕。近义词包括恶言恶语、詈言诟语等,反义词为善言善语、温言软语等。在争吵、公共场合等场合使用恶语是不道德的,应该避免。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恶语、无端指责和在公共场合使用恶语。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嘉言善行

嘉言善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ā yán shàn xíng。其含义为说出和做出的是美好的、有益的言语和行为。嘉言善行源于古代,最早出自《汉书·礼乐志》。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先贤,他们以言行举止为世人树立了榜样。近义词包括言行一致、善言善行等,反义词则为恶语恶行等。嘉言善行的正确使用应当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混淆或滥用。某人的嘉言善行体现在其言语智慧和道德上,如通过鼓励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等行动感染他人并赢得尊重与信任。错误使用此成语是将嘉言与恶语混淆,善行与恶行等同。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行嘉言善行,为社会做出贡献。

诟如不闻

诟如不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òu rú bù wén】,源自《庄子·外物》。该成语含义为对于他人的指责、辱骂等不良言语,如同没有听见一样,不受影响,保持内心平静。此外,还有相关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介绍。然而,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使用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错误使用方式包括使用场合不当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只有正确理解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才能更好地运用它。

恶语中伤

“恶语中伤”是指用恶毒、诽谤、诬蔑等不实之词对他人进行伤害或诋毁的行为。该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恶语中伤常给他人带来心理或名誉上的损失,历史上也有许多相关典故和故事。其近义词包括诬蔑诽谤、造谣生事和口诛笔伐等,反义词为善言嘉语、直言不讳和公正评价等。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恶语中伤的行为,尊重他人,保持合作态度。恶语中伤的错误用法包括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媒体上的不当使用。

赤口毒舌

赤口毒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言辞尖酸刻薄、恶毒诽谤的言辞。其读音为chì kǒu dú shé。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用来形容心怀恶意、言语尖酸刻薄的人。它的近义词包括恶语相向、恶言恶语等,反义词则是善言善语、甜言蜜语等。在正确使用场合中,赤口毒舌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的言辞,但在日常交流、公共场合和文学创作中应避免不当使用。

关于农事的诗词

关于农事的诗词(第1篇)关于农事的诗词,自古以来在我国的诗歌长河中占有着一席之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几首反映古代农事景象、蕴含深意的诗词。一、《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以朴实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在田野上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与对粮食的珍视。也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困苦。二、《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气远芬芳。耕者罕暂息,耔苗应不伤。闲居非吾志,田亩时奔忙。愿尽粟粒中,此食献公堂。此诗描述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与艰辛,以及作者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与贡献。全诗流露出作者对农民的深

笔伐口诛

本文介绍了成语“笔伐口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谴责,尤其是通过文字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传记和小说。文章还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如声讨、指责、痛斥、抨击等,以及反义词如赞扬、歌颂、褒奖等。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最后指出了错误使用“笔伐口诛”的情况,提醒读者注意正确使用场合和避免与其他词语混用。

出言不逊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言不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出言不逊指的是言语上表现出不恭敬、不谦逊的态度。该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缺乏礼貌和谦逊。其近义词包括口出不逊、傲慢无礼等,反义词包括谦恭有礼、恭敬有礼等。在公共场合或正式场合中,应避免使用“出言不逊”这一成语滥用或误用。文章最后指出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其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使用,避免影响表达效果。

恶言詈辞

恶言詈辞是一个汉语词语,指使用恶毒、恶意的言语或骂人的话语,表达出强烈的愤怒、不满或敌意。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现在依然被视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恶言詈辞的近义词包括恶语相向、恶言恶语等,反义词则是和言善语、温文尔雅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恶言詈辞,保持温和友善的言语,遇到矛盾或问题时应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错误使用恶言詈辞会伤害他人感情和尊严,容易引起反感和不满。

血口喷人是什么意思

血口喷人的读音血口喷人读音为:xuè kǒu pēn rén。血口喷人的含义血口喷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某人用恶毒的语言诬陷或谩骂他人,口出恶言,言辞十分凶狠恶毒。它也可以用来形容说话人的言语具有攻击性,令人感到愤怒或恐惧。血口喷人的典故血口喷人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非常凶狠的恶霸,他常常用恶毒的言语来诬陷和攻击别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便用极其恶毒的语言来谩骂她,甚至还吐出了一口鲜血。人们看到这个情景后,便用“血口喷人”来形容这个恶霸的恶毒言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可以证明这个成语的正确性和广泛性。比如,在《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