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虎

打死虎是什么意思

读音

打死虎:dǎ sǐ hǔ

含义

  • :击打、攻击。
  • :已无生命。
  • :老虎,象征凶猛或强大的对手。

整体含义:比喻攻击已经失去威胁或无力反抗的对象,形容欺软怕硬、趁人之危的行为。

典故

  1. 《韩非子·喻老》
    故事讲述有人见老虎已死,便上前猛打,以显示自己的勇敢,实则只是欺负弱者。
  2. 《史记·滑稽列传》
    记载有人专门在老虎死后剥皮卖钱,讽刺那些只会占便宜、不敢面对真正挑战的人。
  3. 民间故事
    猎人不敢与活虎搏斗,却对死虎拳打脚踢,以此吹嘘自己的“英勇”。

近义词

  1. 欺软怕硬:专挑弱者欺负,遇到强者就退缩。
  2. 趁火打劫:趁别人危难时占便宜。
  3. 落井下石:在别人倒霉时加以陷害。
  4. 恃强凌弱:倚仗强势欺压弱者。

反义词

  1. 见义勇为:遇到不公敢于挺身而出。
  2. 扶危济困:帮助处于危难中的人。
  3. 锄强扶弱:打击强暴,帮助弱小。
  4. 敢作敢当: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挑战。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不敢和班上力气大的同学打架,却总是欺负小个子,真是“打死虎”。
    • 那只猫已经受伤了,你还踢它,这不是“打死虎”吗?
  2. 小学高年级

    • 比赛时对方主力受伤下场,他们趁机猛攻,这种行为就是“打死虎”。
    • 有些人只敢在别人倒霉时说风凉话,典型的“打死虎”。
  3. 初中

    • 公司遇到困难时,竞争对手不仅不帮忙,还恶意挖人,简直是“打死虎”。
    • 真正的勇士不会“打死虎”,而是敢于直面强大的对手。
  4. 高中及以上

    • 国际关系中,某些国家专挑弱国打压,却不敢挑战强国,这是政治上的“打死虎”。
    • 学术争论中,攻击对方的小错误而回避核心问题,属于“打死虎”式的辩论。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勇敢”

    • ❌ “他一个人打死了老虎,真是‘打死虎’的英雄!”(正确应为“打虎英雄”)
  2. 误用为“彻底消灭”

    • ❌ “我们要‘打死虎’,彻底铲除腐败!”(应使用“除恶务尽”)
  3. 误用为“坚持不懈”

    • ❌ “虽然失败多次,但他依然‘打死虎’,最终成功了。”(应使用“百折不挠”)
  4. 误用为“挑战强者”

    • ❌ “他敢和世界冠军比赛,真是‘打死虎’!”(应使用“敢为人先”)

总结:“打死虎”带有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词或中性词。

你可能感兴趣

打死老虎是什么意思

“打死老虎”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打死一只老虎,实际含义是形容某人面对困难或强大对手时表现出的极大勇气和决心。源自古代武松打虎的故事,也可能来自民间口头传说和故事。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反义词为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等。使用时要注重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该成语常用来赞扬某人的勇气和胆识,并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拼音为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这个成语强调冒险和努力的重要性,表明只有深入到危险或困难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成功或收获。其来源于古代传说,比喻要得到珍贵的东西或实现目标,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和冒险。该成语的近义词为勇往直前、冒险一试等。历史上和该成语相关的故事,如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都体现了其深层含义。然而,该成语也有误用的情况,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是否合适。该成语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实际行动取得真正的成果。

打落水狗

“打落水狗”的读音为dǎ luò shuǐ gǒu,含义是形容在困境或不利情况下对敌人或对手进行彻底的打击和消灭。其典故与“打狗看主人”有关,反映了古代对于弱者的残酷和无情。近义词包括赶尽杀绝等,表达彻底消灭的意思。反义词则是心慈手软等,表达宽容和仁慈的态度。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错误用法。

哀告宾服

哀告宾服是一个成语,指在恳求时表现出恭敬顺从的态度。其含义是在请求或哀求时,态度谦卑恭敬,以至使人感到诚心诚意,愿意接受请求或命令。该成语源于古代礼仪和道德观念,常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以谦卑恭敬的态度去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哀告宾服的近义词有叩首哀求、俯首帖耳、恳求不已等。反义词包括傲慢不逊、蛮横无理、自以为是等。使用哀告宾服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过于卑微或过分恭敬的误解。

初生之犊不惧虎

初生之犊不惧虎的读音为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年轻人或新手缺乏经验却怀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其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表示刚出生的小牛不害怕老虎。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等,反义词为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的人或在需要谨慎和稳重的场合使用。该成语常被用于描述年轻人或新手的勇敢和冒险精神,例如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毫无畏惧。

初生牛犊不怕虎

本文介绍了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年轻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文章指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农村生活经验,后来成为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的成语。同时,文章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避免滥用,注意场合和语境的恰当性。

嗔拳不打笑面

嗔拳不打笑面是一句中国俗语,意味着在面对挑衅或敌意时,如果对方表现友好,不应愤怒或暴力回应。这强调在处理冲突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该成语的典故与古代文化相关,强调和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和颜悦色、平心静气等,反义词则为怒目横眉、剑拔弩张等。在处理困难、家庭矛盾、社交场合以及国际关系中,都应遵循此原则。但需注意避免误解该成语的含义,如逃避冲突或责任。

欺硬怕软是什么意思

欺硬怕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 yìng pà ruǎn,表示面对强硬或强壮的人或事物时表现强硬,面对柔弱的人或事物时则害怕退缩。该成语源于人们面对不同情况的不同反应,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态度。近义词如欺强凌弱、欺软怕硬等,反义词为扶弱抑强、公平对待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语气把握,避免滥用、自嘲或调侃他人,以及与实际情境不符的使用。

蹠犬噬尧是什么意思

蹠犬噬尧的读音蹠犬噬尧的读音为:zhì quǎn shì yáo。蹠犬噬尧的含义蹠犬噬尧的含义是指跖狗咬到了尧帝。形容力量悬殊的双方相争,结果必然是弱者被强者所吞没。蹠犬噬尧的典故蹠犬噬尧的典故源自于古代传说。相传,尧帝是古代的圣君,他治理天下,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在他晚年时,他的儿子丹朱却因为不肖而被众人所不满。此时,有一只跖狗(一种凶猛的狗)趁机咬了尧帝一口,象征着弱者对强者的挑战。然而,由于跖狗的力量与尧帝相差悬殊,最终还是被尧帝所制服。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力量悬殊的双方相争,结果必然是弱者被强者所吞没。蹠犬噬尧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蹠犬噬尧的近义词:蚍蜉撼树螳臂当车鸡蛋碰石头这些词语都表

摧折豪强

“摧折豪强”是一个成语,意思为打压、摧毁那些强横、欺压弱小的人或势力,以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豪强大族的打击和压制行为。其典故出处较多,在《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均有记载。使用“摧折豪强”时需恰当,避免在不当场合使用或误解成语含义。该成语在表达打击强权、维护社会公正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