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告宾服:从谦卑臣服到心悦诚服
## 读音
**āi gào bīn fú**
("哀"表恳切,"告"为陈述,"宾服"指归顺,四字连读时需注意"宾"发轻音)
## 含义
- **哀**:悲切恳求
- **告**:禀告、表达
- **宾服**:像宾客般顺从(古义"宾"通"傧",指恭敬)
**整体释义**:形容以谦卑态度表示彻底服从,多指弱者对强者的心悦诚服。现代引申为被对方能力折服而甘愿遵从。
## 典故
### 1.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楚国围攻郑国时,郑国大夫子展"哀告宾服于晋",以谦卑言辞换取晋国援助,展现古代小国的生存智慧。
### 2. 《史记·匈奴列传》
记载汉文帝时期匈奴单于"数使使哀告宾服",表面臣服实则蓄力,反映古代边疆政治的复杂性。
### 3. 民间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
孟获最终"哀告宾服"时说道:"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成为真心归顺的经典场景。
## 近义词
1. **心悦诚服**:强调内心认同(如:弟子对师父的学问心悦诚服)
2. **五体投地**:侧重肢体语言的崇拜(佛教礼仪演变)
3. **甘拜下风**:承认不如对方(常用于竞技场景)
4. **俯首称臣**:政治层面的臣服(含权力压迫意味)
## 反义词
1. **桀骜不驯**:如项羽见秦始皇时"彼可取而代也"的叛逆
2. **负隅顽抗**:典型如二战末期日本军部的垂死挣扎
3. **阳奉阴违**:表面顺从实际对抗(如严嵩对嘉靖帝的态度)
4. **分庭抗礼**:平起平坐的对抗(如战国时期合纵连横)
## 例句
### 小学生用例
1. 围棋比赛后,明明向获胜的小红哀告宾服地说:"你真是围棋公主!"
2. 看到魔术师变出鸽子,孩子们都哀告宾服地鼓掌
### 中学生用例
3. 辩论赛反方被驳得哑口无言,最终哀告宾服地承认观点漏洞
4. 读完《三体》后,小明对刘慈欣的想象力哀告宾服
### 大学生/成人用例
5. 科研团队面对导师指出的数据错误,哀告宾服地重新实验
6. 传统车企面对新能源技术的颠覆,不得不哀告宾服地转型
### 文学化用例
7. 黄山云海翻涌的刹那,所有登山者都哀告宾服于造物者的鬼斧神工
8. 聆听《广陵散》绝响,现代音乐人无不哀告宾服于嵇康的风骨
## 错误用法
❌ **混淆对象**:
- 误例:"老虎哀告宾服地扑向猎物"(强者对弱者不可用)
- 正解:应为弱势方对强势方的态度
❌ **情感错位**:
- 误例:"他哀告宾服地拒绝了贿赂"(褒义成语不适用抵制恶行场景)
- 正解:应用"义正辞严"等表述
❌ **程度不当**:
- 误例:"我对食堂阿姨多给一勺饭哀告宾服"(日常小事过度夸张)
- 正解:适用于重大认知或能力差距场景
❌ **古今混用**:
- 误例:"手机死机后哀告宾服地重启"(现代电子设备不适用古典臣服语境)
- 正解:宜用"无奈操作"等白话表述
> 这个承载着华夏礼仪精神的成语,提醒我们:真正的服从不是屈从强权,而是对真理与卓越的虔诚致敬。当用它时,不妨想想孟获第七次被擒后那声长叹——这声叹息里,藏着文明最珍贵的谦卑与坦诚。
你可能感兴趣
甘败下风是什么意思
甘败下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ān bài xià fēng。其含义为在某方面或竞争中心甘情愿地败在他人之后,表示自愧不如,并心悦诚服地承认对方的优越性。该成语源于古代的比赛或较量,表示认输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心悦诚服、自愧不如等,反义词为傲视群雄、争强好胜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正确用法,不应误解为放弃或消极的态度。例句展示了甘败下风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
服服贴贴是什么意思
服服贴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ú fú tiē tiē。它的含义是完全服从、顺从,没有异议或反抗,常用来形容人被说服、听从安排或建议的状态。这个成语可能来源于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它的近义词包括心悦诚服、俯首帖耳等,反义词则是反叛不驯、抗争不屈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场合进行选择,避免错误用法,例如通过暴力手段强迫他人接受或使用该成语形容某人的完全依赖、没有自主性等情况。
描写童子古诗词
以下是一段关于描写童子古诗词的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童子形象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童子的形象和童年生活场景。从唐代到现代,不同时期的诗作都展现了童子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特点。这些诗作不仅让人感受到儿童的纯真和生机勃勃,也是对于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于生活的感慨。本文还介绍了一些现代诗作,虽然不属于古诗词范畴,但也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童子的形象和生活态度。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童子们的快乐、好奇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诗经里描写束发的诗词
诗经里描写束发的诗词(第1篇)诗经中的束发诗词及其解析一、引言“束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仅是成人仪式的标志,更是文明、礼仪的象征。在《诗经》中,有多篇描写束发的诗词,展现了古人对这一仪式的重视和对其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二、诗经中的束发诗词《小雅·斯干》原文:嗟嗟我姝,抱布贸丝。抱布贸丝归,束薪有辉。夙兴夜寐,无忝尔所。作者与朝代:作者不详,但据考证,此诗应出自西周时期。解析:此诗描述了女子劳作与束发的情景,通过“束薪有辉”的描写,展现了束发仪式的重要性以及其光辉的象征意义。《国风·郑风·丰》原文:子之清扬,扬且之颜如花。纷兮杂糅,猗嗟华矣!不日而衰,彼人维物,今之士也。猗嗟女兮宜室宜家。
关于卷烟的诗词
关于卷烟的诗词(第1篇)关于卷烟的诗词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些描绘生活场景或物品的古诗词中寻找与卷烟相关的意象或描述。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整合的一些关于卷烟或相关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文呈现诗词标题:烟锁池塘诗词原文:翠烟轻锁池塘路,卷云舒展晚晴初。烛影摇红秋意浓,风声寂寂闻琴书。作者:(古代佚名诗作)朝代:未知解析:此诗描绘了晚晴初的景象,其中“翠烟轻锁池塘路”一句虽然并未直接描绘卷烟本身,但借烟之形态与池塘边的景致相结合,给读者一种朦胧、幽深的感觉,颇有几分关于卷烟的意味。诗词标题:夜读寄烟友诗词原文:独坐小窗前,卷烟袅袅升。闲来无事读,思
关于车的诗词
关于车的诗词(第1篇)关于车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体现。以下是根据“关于车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附上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大车》原文:大车槛槛,毳衣如蘖。谓予不信,有如皎日。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这是《诗经》中的一篇,描述了古代的马车和驾车人。“槛槛”为车轮转动的声音,“毳衣”指的是马车上用兽毛做的衣服。此诗描绘了一辆坚固而豪华的大车形象,表达了对忠诚与信任的赞颂。二、白居易《咏古二首》:原文:二女婿骑大宛马,奔走挥鞭走四野。宫车迟迟入长乐,犹言来往半天下。作者:白居易(唐朝)解析:白居易此诗用简短的几句勾勒了古人出行和驰骋的画面。“宫车迟迟
描写渔翁捕鱼的古诗词
描写渔翁捕鱼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描写渔翁捕鱼的古诗词文章:描绘渔翁捕鱼之韵的古诗词佳篇一、《渔翁》 作者:苏轼(宋朝)渔翁夜钓月,夜深湖中船。银钩抛绿水,一线穿珠光。风吹破秋梦,渔火映波摇。解析:此诗描述了渔翁夜钓的场景,表达了湖上渔舟夜晚垂钓的情景。月夜、绿水、银钩和波摇的渔火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二、《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作者:杜甫(唐朝)江上往舟徒,独行见渔夫。春来江水绿如蓝,长竿短线各翻新。漾波洒网穿秋浦,半帆未卷独泊岸。白浪红莲去复来,忘时守篓老更贤。解析:诗中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渔夫捕鱼的情景,描绘了春江水绿、长竿短线、漾波洒网等细节,展现了渔夫的辛勤与专注。三、《渔家》 作者:王
描写马吃草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马吃草的诗词的文章,涵盖了多首古诗的欣赏与解读,以及现代创作与解读。文章通过描绘马与草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自然与动物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同时,文章也介绍了现代创作中对马与草地关系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和谐,更能体会到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让我们珍惜大自然的美好,与自然和谐共处。
关于弓矢的诗词
关于弓矢的诗词(第1篇)关于弓矢的诗词一、诗文列举《饮马长城窟行》(唐代 李贺)原文:匈奴何曾欲渡关,黄河屡挫弓矢力。云飞东岭深弋张,秋风吹我冰河强。解析:此诗描述了边疆的战事和弓矢的威力,表达了守卫边疆的决心。《从军行》(唐代 王昌龄)原文:射箭直中白羽标,弓弦断处是归期。胡雁哀鸣夜夜飞,寒沙一望无边际。解析:此诗描绘了边疆将士射箭的场景,以及边疆的荒凉和孤独。《射箭歌》(宋代 陆游)原文:弓矢在手心如铁,一箭飞来落日边。箭箭皆中将军府,将军夜渡黄河川。解析:此诗描绘了射箭的技巧和威力,以及将军的英勇和决心。《弓箭行》(宋代 苏轼)原文:弦响弓摧虏阵开,神威壮志溢胸怀。功名意气已云晚,唯有笔
描写挖苦菜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挖苦菜的诗词及其解析。虽然直接描写挖苦菜的诗词不多,但可以从描绘田园生活、劳动场景的诗篇中,寻找到与挖苦菜相关的意象和情景。文章选取了五篇不重复的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挖苦菜的情景,包括春日挖野菜、山野拾趣、田野间的欢歌等。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让我们对古代农村生活和劳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与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