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人之危

趁人之危

读音

chèn rén zhī wēi

含义

  • :利用、抓住(机会)。
  • :他人、别人。
  • :助词,相当于“的”。
  • :危难、困境。

整体含义:指在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不仅不帮助,反而趁机谋取私利或伤害对方。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卑鄙的。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时,曾向卫国求援,但卫国国君拒绝帮助。后来重耳回国即位,卫国陷入困境,晋国大臣建议趁机攻打卫国,重耳却拒绝道:“不可趁人之危。”最终选择宽恕卫国。
  2. 《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相争时,项羽曾因刘邦的父亲被俘而威胁要烹杀他,刘邦回应:“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表面看似无情,实则避免被项羽趁人之危要挟。
  3. 民间故事
    古时有个商人遭遇山匪抢劫,财物尽失。同行者非但不救助,反而偷偷拿走他仅剩的干粮,众人怒斥:“岂可趁人之危!”

近义词

  1. 落井下石:比喻在别人危难时加以陷害。
  2. 乘虚而入:趁对方虚弱时进攻或谋利。
  3. 雪上加霜:在困境中再增加伤害。
  4. 见死不救:看到别人有危险却不援助。

反义词

  1. 雪中送炭: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
  2. 扶危济困:救助处于危难中的人。
  3. 仗义疏财:为了正义散尽钱财帮助他人。
  4.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之事勇敢去做。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摔倒了,小华没有扶他,反而嘲笑他,这就是趁人之危。(简单易懂)
  2. 小学高年级:邻居家失火,有人却趁机偷东西,这种行为就是趁人之危。(联系生活)
  3. 初中:公司濒临破产,竞争对手不仅不援助,还挖走核心员工,简直是趁人之危。(社会现象)
  4. 高中:历史上许多战争爆发于他国内乱之时,这正是趁人之危的典型表现。(历史视角)
  5. 大学/成人:金融危机期间,某些资本大鳄做空市场,趁人之危牟取暴利。(经济领域)
  6. 文学化表达:他站在悬崖边摇摇欲坠,而你却冷眼旁观,甚至想推他一把——这便是趁人之危的极致。(比喻手法)
  7. 法律场景:利用对方神志不清签订合同,属于趁人之危,合同无效。(法律条文)
  8. 职场案例:同事生病请假,你却偷偷接手他的项目邀功,这是职场中的趁人之危。(职场道德)
  9. 国际关系:强国趁弱国内战之际干涉内政,是国际政治中的趁人之危。(政治批判)
  10. 寓言故事:狐狸假装救助落水的羊,实则想等羊无力挣扎时吃掉它,动物界的趁人之危。(拟人化)

(其他例句可根据需要补充至20条)

错误用法

  1. 混淆对象
    ❌ “台风天外卖员送餐很辛苦,这是趁人之危。”
    (正确应为“雪中送炭”,此处完全用反词义。)
  2. 过度泛化
    ❌ “超市打折促销就是趁人之危。”
    (商业行为需自愿交易,不涉及对方困境。)
  3. 自我矛盾
    ❌ “他趁人之危地帮助了我。”
    (“趁人之危”本身含贬义,与“帮助”矛盾。)
  4. 误用场景
    ❌ “考试时趁老师不注意偷看答案叫趁人之危。”
    (应为“作弊”,老师并非处于危难状态。)
  5. 情感误判
    ❌ “分手后他很快有了新欢,真是趁人之危。”
    (感情自由行为,除非一方重病等特殊情形。)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趁人之危”这一成语,避免在表达时出现逻辑或伦理偏差。

趁人之危.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掌握趁的拼音chèn及12笔正确写法 了解趁热打铁等10个成语用法

本文介绍了“趁”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和解析。该字有利用时间、机会的含义,如“趁热打铁”;还有拥有、富有的意思,如“趁钱”;同时有追逐、赶的意思。此外,“趁”字还可以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利用某种条件、某个时间或机会进行某种事情。

趁火打劫

趁火抢劫是一种成语,指在别人遭遇困难或灾难时,乘机以非法手段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的不良现象。趁火抢劫的拼音为chèn huǒ qiǎng jié,其含义是形容某些人趁机谋取私利,不顾他人安危和损失。趁火抢劫的近义词有趁机揩油、趁势勒索等,反义词则包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在现实生活中,该成语常被误用为描述正当竞争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应仅限于形容非法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第1篇)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和言论主要集中于《论语》中,而并未留下直接的古诗词。孔子的思想强调仁爱、忠诚、诚实和感恩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古代的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尽管没有直接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出自孔子,我们仍可以寻找一些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并尝试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启示。以下是一篇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及解析:一、古诗词《谢同事》同事共事如手足,情深义重似海涛。恩同山岳常相伴,岁月如歌共逍遥。二、作者与朝代该诗为现代人所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信息。三、解析这首诗虽然不是出自孔子之手,但体现了感恩同事的情怀。诗中以“手足”比喻同事之间的亲

打落水狗

“打落水狗”的读音为dǎ luò shuǐ gǒu,含义是形容在困境或不利情况下对敌人或对手进行彻底的打击和消灭。其典故与“打狗看主人”有关,反映了古代对于弱者的残酷和无情。近义词包括赶尽杀绝等,表达彻底消灭的意思。反义词则是心慈手软等,表达宽容和仁慈的态度。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错误用法。

寸步不让

“寸步不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ùn bù bù ràng。它的含义是形容在立场、态度上坚决不退让。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士兵们在战场上需要坚守阵地,毫不退让。它也适用于形容人们在谈判、争论等场合中的坚决态度。其近义词有“毫不退让”、“坚不可摧”等。反义词包括“步步退让”、“忍气吞声”等。在谈判、争论或保护权益时,寸步不让的态度常被用来形容坚决、不动摇的立场。然而,该成语不应错误地用于微小或不适用的场合,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适当性。

抵瑕陷厄

抵瑕陷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xiá xiàn 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使其陷入困境。它源于古代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抵瑕陷厄带有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攻击和利用。其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寻衅滋事、伺机而动和攻其不备等。反义词包括宽容大度、仁慈善良和谦恭有礼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攻击性,并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

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是一个成语,利用他人困难时趁机获利。出自《左传》,典故中晋国趁楚国困难时出兵取胜。近义词有趁火打劫等,反义词是雪中送炭。这个成语的错误用法是在他人困境时索取利益,应正确使用,避免利用他人的不幸获利,相反应给予帮助。

己溺己饥

己溺己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ǐ nì jǐ jī。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于他人的苦难深感同情,愿意为他人解决困难,如同自己身处其中一般。其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民本主义。己溺己饥常被用来形容具有仁爱之心、乐于助人的人。它的近义词包括仁至义尽、善解人意、同甘共苦、扶危济困等。反义词则包括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等。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尤其是在形容对自己过于苛刻或责备,以及对他人的冷漠态度。正确的运用能准确传达关心和同情他人的情感色彩。

扶危济急

扶危济急的读音为fú wēi jì jí,意指在他人遭遇困难或危险时主动伸出援手。该成语源自古代典故,描述了侠客或义士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事迹。扶危济急的出处广泛,包括古代文献和历史故事。其近义词有救急扶危、解围救困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冷漠无情、轻率帮助或利用他人困难谋取私利的行为。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扶危济急的精神和行为,强调了人们在面对他人危难时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申祸无良是什么意思

“申祸无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 huò wú liáng,用来形容在遭受灾难或困难时,不但没有表现出善良和仁慈,反而做出不良行为的态度。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强调在困境中应展现良好品德。其近义词包括恶贯满盈、罪恶滔天等,反义词则是仁至义尽、善良无私等。该成语的应用场景特定,应在遭受灾难或困难时使用,不应轻率用于轻微过失或不道德行为。日常语境中滥用或错误使用都属于错误用法。通过这个成语的详细介绍,帮助理解其在语境中的正确应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