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虎眼
读音
dǎ mǎ hu yǎn
含义
“打马虎眼”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由“打”“马”“虎”“眼”四个字组成。
- 打:在这里表示“做、装”的意思。
- 马:指“马虎”,即粗心、不认真。
- 虎:同样指“马虎”,强调敷衍的态度。
- 眼:指“眼睛”,引申为“表面功夫”。
整体含义:指故意装糊涂、敷衍了事,或者用含糊其辞的方式蒙混过关,不认真对待问题。
典故
- 民间俗语演变:
“打马虎眼”最早源于民间口语,形容人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后来逐渐演变成成语,用来批评那些故意装糊涂、逃避责任的行为。 - 《红楼梦》中的类似表达:
虽然《红楼梦》中没有直接使用“打马虎眼”这个词,但书中许多人物(如贾琏、王熙凤)常常用含糊其辞的方式应付他人,这种行为和“打马虎眼”的含义十分相似。 - 现代用法:
在当代社会,“打马虎眼”常用于批评某些人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或者用模糊的语言逃避问题。
近义词
- 敷衍了事: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
- 装聋作哑:假装不知道,不回应。
- 含糊其辞:说话模棱两可,不明确表态。
- 蒙混过关:用欺骗或敷衍的方式逃避责任。
- 避重就轻:回避关键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反义词
- 认真负责:做事严谨,不敷衍。
- 直言不讳:说话直率,不拐弯抹角。
- 实事求是:根据事实说话,不弄虚作假。
- 一丝不苟:做事细致,不马虎。
- 开诚布公:坦诚相待,不隐瞒。
例句
以下是不同年级适用的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问作业为什么没写,小明打马虎眼说:“我忘记带了。”
- 妈妈问谁吃了糖果,弟弟打马虎眼说:“可能是小猫吃的。”
- 上课时,老师问问题,小华打马虎眼假装没听见。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考试没复习,小强打马虎眼说:“题目太难了,我不会。”
- 班长问谁没打扫卫生,小丽打马虎眼说:“大家都做了吧?”
- 爸爸问谁弄坏了玩具,小刚打马虎眼说:“可能是它自己坏的。”
初中
- 老师问为什么迟到,小张打马虎眼说:“路上堵车了。”
- 小组讨论时,小王不想发言,就打马虎眼说:“我还没想好。”
- 妈妈问零花钱花哪儿了,小李打马虎眼说:“买学习用品了。”
高中
- 老板问项目进度,员工打马虎眼说:“正在推进中。”
- 老师问论文为什么没交,学生打马虎眼说:“电脑坏了。”
- 朋友问借钱的事,小陈打马虎眼说:“最近手头紧。”
成人/职场
- 领导问为什么没完成任务,员工打马虎眼说:“资源不足。”
- 客户问产品质量问题,销售打马虎眼说:“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出的问题。”
- 同事问会议记录,小刘打马虎眼说:“我还没来得及整理。”
其他场景
- 警察问嫌疑人行踪,他打马虎眼说:“我不记得了。”
- 记者问敏感问题,发言人打马虎眼说:“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朋友问约会为什么迟到,小赵打马虎眼说:“手机没电了。”
- 家长问孩子考试成绩,孩子打马虎眼说:“卷子还没发。”
- 医生问病人是否按时吃药,病人打马虎眼说:“大概吃了吧。”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马虎”:
- ❌ 他做事总是打马虎眼,所以经常出错。(正确应为“他做事马虎”)
- ✅ 他做事打马虎眼,故意不认真。(正确用法)
-
误用为“装傻”:
- ❌ 他打马虎眼说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正确应为“他装傻说自己不知道”)
- ✅ 他打马虎眼,假装没听懂问题。(正确用法)
-
误用为“敷衍”:
- ❌ 老板打马虎眼了我的建议。(正确应为“老板敷衍了我的建议”)
- ✅ 老板打马虎眼,不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正确用法)
-
误用为“欺骗”:
- ❌ 他打马虎眼了我100块钱。(正确应为“他骗了我100块钱”)
- ✅ 他打马虎眼,想蒙混过关。(正确用法)
-
误用为“开玩笑”:
- ❌ 别打马虎眼了,快说真话!(正确应为“别开玩笑了,快说真话!”)
- ✅ 他打马虎眼,不想认真讨论。(正确用法)
“打马虎眼”强调的是“故意装糊涂”或“敷衍”,而不是单纯的马虎、欺骗或开玩笑,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粗枝大叶
粗枝大叶是一个形容词短语,拼音为cū zhī dà yè,用来形容人粗心大意,不注重细节。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大而化之等,反义词则是细心周到、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等。在使用上,粗枝大叶可能导致的错误用法包括在文学创作中的过度简化,以及在工作或学习中的不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大题小做是什么意思
大题小做一个成语,形容对重要的事情处理得过于简单或轻视。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夸张描述手法。近义词包括轻描淡写、小题大做等,反义词为郑重其事、举足轻重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指在某些场合下将问题处理不当,如将不重要的事情处理得过于复杂或过于轻视,缺乏判断力等。文章提供了大题小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例句等内容,以供参考和应用。
侈纵偷苟
本文介绍了成语“侈纵偷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侈纵偷苟指的是生活放纵、行为不检,贪图苟且的状态。文章还列举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最后,对错误用法进行了纠正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是一个成语,意为避开繁重的责任或困难问题,选择轻松的或容易的。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或责任时选择逃避或回避的态度。其典故源于古代官员处理政务时的推卸行为。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推诿塞责、敷衍塞责、避难就易等,反义词包括勇担重任、实事求是、迎难而上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勇于面对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避免错误地回避责任或问题。
表面文章
本文介绍了“表面文章”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相关内容。表面文章指的是只注重事物外在表现或形式,而非实质性的内容。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表面文章在语境中的应用,并强调了不应只注重表面,应深入实际去解决问题。同时,也指出了表面文章的错误用法,以避免用词不当、混淆概念和滥用词语等问题。
搭搭撒撒
“搭搭撒撒”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dā dā sā sā,用来形容某些动作或状态显得随意、松散。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含义包括形容人或事物在动作或形态上缺乏协调和紧凑感。近义词包括随随便便、松松垮垮和漫不经心,反义词包括井井有条、紧凑有序和一丝不苟。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于积极正面的情境或状态,避免过度夸张或不当语境,在正式场合或文体中谨慎使用。文章提供了关于“搭搭撒撒”的详细解释和例句,以帮助理解和使用。
鞭辟近里
本文介绍了成语“鞭辟近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给出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形容分析透彻、深入浅出,能触及事物本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理解肤浅和误用场合等错误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除疾遗类
除疾遗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jí yí lèi,意指处理问题不彻底,留下潜在危害。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治理疾病或问题的思考。近义词有治标不治本等,反义词如斩草除根。在多种场合如环境保护、交通治理、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需避免除疾遗类的错误用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留下后患。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完全无害的情况或过于严厉的处理方式。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ù chǐ xià wè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因向地位或知识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感到羞耻,形容谦虚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耻下问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心态,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具备这种精神。其近义词包括虚心请教、谦逊好学等,反义词则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解其含义和用法,真正做到谦虚好学、追求知识的态度和精神。
尺水丈波
尺水丈波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规模虽小但内涵或影响巨大的情况。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强调小事物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深远影响。近义词有细微见大、见微知著等,反义词有一目了然、粗枝大叶等。使用尺水丈波时需避免误解为字面意思,应依据其深层含义描述事物虽小但影响深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