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过耳

东风过耳

读音

dōng fēng guò ěr

含义

  • :方位词,指东方。
  • :自然界的风,也比喻言语、消息等。
  • :经过、掠过。
  • :耳朵,指听觉。

整体含义:形容对别人的话或外界的信息毫不在意,如同东风吹过耳边一样,不留痕迹。比喻听而不闻,不放在心上。

典故

  1. 《庄子·齐物论》:庄子在论述“齐物”思想时提到“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意指无论别人说什么,都应超然物外,如同“东风过耳”,不执着于言语之争。
  2. 《世说新语·雅量》:东晋名士谢安面对他人非议时,淡然处之,旁人形容他“如东风过耳”,体现其豁达胸襟。
  3. 民间传说:古时一位隐士面对权贵的拉拢,笑言“东风过耳,何足挂齿”,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

近义词

  1. 充耳不闻:故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2.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听见一样。
  3. 左耳进右耳出:形容听了却不往心里去。
  4. 漠不关心:对事情毫不关心。

反义词

  1. 洗耳恭听: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2. 铭记于心:深刻记住,不敢遗忘。
  3. 言听计从:对别人的话完全听从。
  4. 如雷贯耳:形容名声很大或话语震撼人心。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批评他,他却像东风过耳,继续玩橡皮。(行为描写)
  2. 小学高年级:妈妈叮嘱他多穿衣服,他却东风过耳,结果感冒了。(生活场景)
  3. 初中:面对同学的嘲讽,他选择东风过耳,专注自己的目标。(心理描写)
  4. 高中:政客的承诺如东风过耳,民众早已不再轻信。(社会评论)
  5. 大学/成人:职场中,对无意义的流言不妨东风过耳,保持专业态度。(建议类)
  6. 文学化表达:她的劝诫如东风过耳,消散在少年桀骜的沉默里。(散文风格)
  7. 口语化表达:老板画的大饼?东风过耳啦!(幽默调侃)
  8. 古风仿写:世人谤我,我自东风过耳,一笑置之。(文言短句)
  9. 对比强调:有人句句铭记,有人东风过耳,这便是格局之差。(议论)
  10. 寓言改编:狐狸夸乌鸦唱歌美,乌鸦东风过耳,牢牢叼着肉。(故事新编)
    (其他例句可根据具体需求补充)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认真听取”
    ❌ “专家讲座时,同学们东风过耳,收获颇丰。”(应为“洗耳恭听”)
  2. 混淆近义词
    ❌ “他东风过耳地记住了所有知识点。”(与“铭记于心”矛盾)
  3. 对象错误
    ❌ “台风预警被市民东风过耳。”(自然灾害需严肃对待,不宜用此成语)
  4. 情感色彩错误
    ❌ “烈士遗言岂能东风过耳?”(庄重场合不宜用表轻忽的成语)
  5. 字面化误解
    ❌ “春游时,东风过耳的感觉真舒服。”(仅从字面理解“风吹耳朵”)

使用建议:该成语多带贬义或中性色彩,适用于描述对言语、劝告的漠视,不可用于需要重视的事物。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倩字的诗词

关于倩字的诗词(第1篇)关于“倩”字的诗词一、诗词全文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倩女艳妆临水照,疑是花中双艳桃。”作者:汉乐府,朝代:汉解析:此诗描绘了罗敷的美丽,引得行人驻足欣赏,甚至忘却了劳作。其中“倩女艳妆”一句,以“倩”字形容女子美丽之态,形象生动。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多情郎,照影弄清波。倩女垂帘思,独坐对花酌。”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此诗写的是一位幽居空谷的佳人,她独自对花酌酒,垂帘思忆。其中“倩女垂帘思”一句,以“倩”字形容女子优雅的神态和深深的思念。晏殊《浣溪沙》:“一曲清溪绕画堂,红妆倩影入纱窗。月色朦胧映翠

小学描写花的古诗词名句

小学描写花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关于小学描写花的古诗词名句的文章在中国古诗词的宝库中,与花有关的诗歌是丰富且灿烂的。在儿童初识文学时,描写花的诗词就是其学习的佳品,这些诗句中不仅饱含着美的元素,更蕴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下面就列举几首小学教材中描写花的古诗词名句,并附上原文、作者及朝代,并解析其意义。一、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此诗以春眠为引子,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鸟鸣声声,风雨过后花瓣飘落的景象。诗中虽未直接写花,但通过“花落知多少”的间接描述,我们能够感受到春天花开的美丽和短暂。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

东风马耳

“东风马耳”是一个成语,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毫不在意。源自古代军事故事,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人。其近义词有置身事外、漠然置之、视若无睹等。反义词有心系天下、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等。使用时需注意其感情色彩和上下文符合,避免褒贬不当或使用场合不合适的情况。

东风吹马耳

“东风吹马耳”是一个成语,读音注音为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意指对外界事物或言语毫不理会、充耳不闻。典故起源并不明确,可能与自然景象或古代社会现象有关。其近义词包括置若罔闻、充耳不闻和熟视无睹等,反义词为聚精会神、洗耳恭听和察言观色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对他人的话语或事情毫不理会的情况,但有误用情况,不应与积极正面的情境搭配使用。

东风射马耳

“东风射马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fēng shè mǎ ěr,意指对别人的话语或劝告充耳不闻,表示对事情漠不关心。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故事,用来形容对别人说的话置之不理。其近义词有置若罔闻、充耳不闻、漠不关心等,反义词包括洗耳恭听、虚心纳谏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避免滥用。

当耳旁风

“当耳旁风”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情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或对他人的话语听而不闻。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用以形容对警告、劝告或建议等未给予足够重视,如同耳边风一样轻易忽略。其近义词包括轻描淡写、不以为意、漠然置之、视而不见,反义词则包括郑重其事、慎重其事、重视有加、耳听八方。然而,误用该成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误将其用于形容问题的重要性或风吹过耳朵的感觉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确保符合成语的原本含义。

当耳边风

"当耳边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对别人的劝告、警告或建议等不予重视,置若罔闻。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和历史故事,也与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置若罔闻、充耳不闻等。其反义词则是重视、认真对待等。使用"当耳边风"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该文章对成语“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文章指出该成语的含义是当对方耐心教诲时,自己却不重视或不在意。此外,文章还列举了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语境、语气和态度。

马耳东风是什么意思

马耳东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ǎ ěr dōng fēng,形容对别人的劝告或建议置若罔闻,如同风吹过马的耳朵一样毫无反应。该成语来源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并有多个典故和出处。马耳东风的近义词包括置若罔闻、充耳不闻、漠然置之等,反义词则包括洗耳恭听、虚心纳谏、重视关注等。在使用马耳东风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词语搭配以及避免滥用表达个人情绪。文章详细解释了马耳东风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说长论短是什么意思

说长论短的读音读音:shuō cháng lùn duǎn标注拼音:shuō cháng lùn - duǎn说长论短的含义“说长论短”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或人的行为进行无休止的评论或批评,特别是对别人的缺点或不足进行挑剔和指责。它通常带有贬义色彩,表示对事物或人的评价过于苛刻或挑剔。说长论短的典故“说长论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和争论。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聚在一起,就诗词、文章、历史事件等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对所讨论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有时甚至会针对一些细节进行争论。由于这种争论往往非常激烈和细致,因此就形成了“说长论短”的说法。此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