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耳旁风

成语介绍:当耳旁风

读音

dāng ěr páng fēng

含义

  • :当作,当成。
  • 耳旁:耳朵旁边。
  • :吹过的风,比喻无关紧要的事物。

整体含义: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别人的劝告、嘱咐等毫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他的随从介子推曾割股啖君(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即位(晋文公),封赏功臣时却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晋文公,他却“当耳旁风”,最终导致介子推隐居山林,不愿受封。
  2. 《后汉书·崔骃传》
    东汉崔骃才华横溢,但性格刚直,常直言进谏。皇帝对他的劝谏“如风过耳”,不予采纳,最终崔骃郁郁不得志。
  3. 民间俗语
    古代民间常用“耳旁风”形容人听不进劝告,后来演变为“当耳旁风”,强调对他人的话毫不在意。

近义词

  1.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听见一样。
  2.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3. 视而不见:虽然看见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不重视。
  4. 左耳进右耳出:形容听了却不往心里去。

反义词

  1.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2. 言听计从:对别人的话完全听从并采纳。
  3. 铭记于心:牢牢记住,不会忘记。
  4. 虚心纳谏:愿意接受别人的劝告和建议。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妈妈让我写完作业再玩,我却当耳旁风,结果被批评了。
    • 老师提醒我们不要追逐打闹,可有些同学还是当耳旁风。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爸爸告诫我不要沉迷游戏,我却当耳旁风,结果成绩下降了。
    • 班长提醒大家保持教室卫生,可总有人当耳旁风,乱扔垃圾。
  3. 初中

    • 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复习,可有些同学当耳旁风,考试时后悔莫及。
    • 父母劝他少玩手机,他却当耳旁风,结果视力越来越差。
  4. 高中及以上

    • 领导反复强调安全生产,可个别员工当耳旁风,最终酿成事故。
    • 专家建议年轻人早睡早起,但很多人当耳旁风,长期熬夜影响健康。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听得很认真”

    • ❌ 老师讲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当耳旁风,认真记笔记。(正确应为“洗耳恭听”)
  2. 误用为“完全没听见”

    • ❌ 他耳朵不好,别人说话他全当耳旁风。(正确应为“充耳不闻”)
  3. 误用为“风吹过耳朵”的字面意思

    • ❌ 站在山顶,凉风当耳旁风,非常舒服。(正确应为“凉风拂面”)
  4. 误用为“故意忽略某件事”

    • ❌ 他当耳旁风了今天的会议。(正确应为“他故意缺席了今天的会议”)

“当耳旁风”通常用于形容对别人的劝告或建议不重视,不能用于客观描述“没听见”或“风吹”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

当耳边风

"当耳边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对别人的劝告、警告或建议等不予重视,置若罔闻。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和历史故事,也与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置若罔闻、充耳不闻等。其反义词则是重视、认真对待等。使用"当耳边风"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不瞽不聋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瞽不聋”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探讨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在为人处世时,要学会装糊涂,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以避免因过于精明而引起纷争。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该成语的误用情况,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遵循其原意。

置若罔闻是什么意思

置若罔闻的读音置若罔闻的读音为:zhì ruò wǎng wén。置若罔闻的含义置若罔闻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对于他人的劝告或提醒,故意装作没听见或不理睬,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置若罔闻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意为看见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听到了却像没听到一样。后来演变为置若罔闻,用来形容对别人的话语或事情不重视、不关心。置若罔闻的典故出处典故出处之一是《左传·昭公十二年》,其中记载了齐国大夫崔杼因不听从别人的劝告而最终失败的故事。另一个出处是《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鸿门宴上对范增的劝告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这些典故都表达了置若罔闻的含

掩耳盗钟是什么意思

掩耳盗钟的读音读音:yǎn ěr dào zhōng掩耳盗钟的含义掩耳盗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捂住耳朵去偷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却故意装作不知道,并试图掩盖事实真相。它也用来形容那些愚蠢、盲目自信、不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掩耳盗钟的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人想要偷别人的钟,但他又怕钟声太大被人发现。于是他决定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钟声了。然而,当他偷取钟时,还是被人发现了。这个典故用来讽刺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总是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却最终无法逃脱真相的揭露。掩耳盗钟的近义词自欺欺人:指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掩人

逞强称能

逞强称能的读音为chěng qiáng chēng néng,意指炫耀自己能力强、好表现自己才能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常用来形容过于自信、夸大自己能力的人。它的近义词包括夸耀才能、显摆本领等,反义词则是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等。使用逞强称能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适当性,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

马耳东风是什么意思

马耳东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ǎ ěr dōng fēng,形容对别人的劝告或建议置若罔闻,如同风吹过马的耳朵一样毫无反应。该成语来源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并有多个典故和出处。马耳东风的近义词包括置若罔闻、充耳不闻、漠然置之等,反义词则包括洗耳恭听、虚心纳谏、重视关注等。在使用马耳东风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词语搭配以及避免滥用表达个人情绪。文章详细解释了马耳东风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不知所以

"不知所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zhī suǒ yǐ,意思是对某事情或原因不清楚、不理解、困惑迷茫。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并逐成为常用成语。其含义可能源自古代的故事或事件,用于描述遇到难以解释或理解的事情时的感受。其近义词有“莫名其妙”、“茫然不解”、“困惑不解”,反义词有“了如指掌”、“心知肚明”、“洞若观火”。使用“不知所以”时需避免错误用法,例如敷衍或回避问题,或在非语境中使用。通过了解该成语的出处、含义和用法,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耳听心受

耳听心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ěr tīng xīn shòu,意味着在聆听时要用心感受并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和情感色彩。这一成语强调尊重他人、认真倾听的态度,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尊重和理解的道德观念。它的近义词包括聆听教诲、悉心倾听和聚精会神等。反义词有置若罔闻、充耳不闻和心不在焉等。在与人交流、课堂听讲、商务谈判等场合中,耳听心受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有助于增进理解和信任。错误用法是在倾听时只关注表面,不真正理解和尊重说话人的意图。

安危与共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危与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同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强调团结合作、共同面对困难的精神,适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相互依存和共同承担。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误解为个人情感表达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挖耳当招是什么意思

挖耳当招的读音读音:wā ěr dāng zhāo拼音注音:wā ěr/dāng/zhāo(注意音调的准确性)挖耳当招的含义“挖耳当招”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它的字面意思是用挖耳勺挖耳朵来代替对他人的招手或呼唤的回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别人的呼唤或邀请漠不关心,或者对事情的发展漠然置之,不以为意。它也常用来形容心不在焉,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或忽视。挖耳当招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古代,挖耳可能被视为一种闲暇时的习惯,而当有人招手呼唤时,如果有人不感兴趣或心不在焉,就可能做出挖耳的动作来回应,从而形成了“挖耳当招”的说法。挖耳当招的近义词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