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风

耳边风

读音

ěr biān fēng

含义

  • :耳朵,指听觉器官。
  • :旁边,指靠近某物的位置。
  • :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比喻无实质影响的事物。

整体含义:形容别人说的话像风一样从耳边吹过,不被重视或记住。比喻对别人的劝告、建议或批评毫不在意。

典故

  1. 《后汉书·崔骃传》
    东汉时期,崔骃为人正直,多次劝谏权贵,但对方不听,反而嫌他啰嗦。崔骃感叹:“吾言如风过耳,彼终不悟。”意思是自己的话像风一样从对方耳边吹过,对方始终不醒悟。
  2. 《晋书·孙绰传》
    东晋名士孙绰才华横溢,但性格高傲。一次,朋友劝他谦逊些,他却说:“君言如风过耳。”表示完全没放在心上。
  3. 民间俗语演变
    古代民间常用“耳边风”形容孩子不听父母教诲,或下属不理会上司的指示,后来逐渐成为固定成语。

近义词

  1.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听见一样。
  2.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3. 左耳进,右耳出:比喻听了却不往心里去。
  4. 漠然置之:冷淡地对待,不放在心上。

反义词

  1. 洗耳恭听:专心认真地听别人讲话。
  2. 言听计从:对别人的话完全听从并执行。
  3. 铭记于心:深刻记住,不会忘记。
  4. 虚心纳谏:谦虚地接受别人的建议或批评。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妈妈让我写完作业再玩,我却当耳边风,结果被批评了。
    • 老师提醒我们上课不要说话,可有些同学还是当作耳边风。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爸爸总说少吃零食对身体好,但我经常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 班长提醒大家保持教室卫生,可总有人当作耳边风。
  3. 初中

    • 班主任多次强调考试不能作弊,可个别同学还是当作耳边风。
    • 教练让队员每天训练前热身,但有人当耳边风,结果受伤了。
  4. 高中

    • 老师劝他少打游戏多学习,他却当耳边风,成绩一落千丈。
    • 父母建议他报考理科,他却当耳边风,执意选择文科。
  5. 成人/社会场景

    • 领导强调要按时提交报告,可有些员工还是当耳边风。
    • 医生叮嘱他戒烟戒酒,他却当耳边风,最终病情加重。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夸奖”

    • ❌ 老师表扬我学习认真,我当耳边风。(“耳边风”用于贬义,不能用于夸奖。)
    • ✅ 老师批评我粗心,我当耳边风。
  2. 误用为“完全没听见”

    • ❌ 他说话声音太小,我当耳边风。(“耳边风”强调“不重视”,而非“没听见”。)
    • ✅ 他说话声音太小,我没听清。
  3. 误用于非语言信息

    • ❌ 我看到红灯,但还是当耳边风闯了过去。(“耳边风”仅用于语言信息。)
    • ✅ 交警让我停车,我却当耳边风继续行驶。
  4. 误用于动物或无生命物体

    • ❌ 小狗把主人的命令当耳边风。(成语一般用于人。)
    • ✅ 孩子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
  5. 误用为“忘记”

    • ❌ 我把这件事当耳边风,完全记不起来了。(“耳边风”强调“不重视”,而非“遗忘”。)
    • ✅ 朋友提醒我带伞,我却当耳边风,结果淋雨了。
耳边风.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当耳边风

"当耳边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对别人的劝告、警告或建议等不予重视,置若罔闻。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和历史故事,也与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置若罔闻、充耳不闻等。其反义词则是重视、认真对待等。使用"当耳边风"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当耳旁风

“当耳旁风”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情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或对他人的话语听而不闻。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用以形容对警告、劝告或建议等未给予足够重视,如同耳边风一样轻易忽略。其近义词包括轻描淡写、不以为意、漠然置之、视而不见,反义词则包括郑重其事、慎重其事、重视有加、耳听八方。然而,误用该成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误将其用于形容问题的重要性或风吹过耳朵的感觉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确保符合成语的原本含义。

东风吹马耳

“东风吹马耳”是一个成语,读音注音为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意指对外界事物或言语毫不理会、充耳不闻。典故起源并不明确,可能与自然景象或古代社会现象有关。其近义词包括置若罔闻、充耳不闻和熟视无睹等,反义词为聚精会神、洗耳恭听和察言观色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对他人的话语或事情毫不理会的情况,但有误用情况,不应与积极正面的情境搭配使用。

点指莋脚

点指莋脚的读音为"diǎn zhǐ zuō jiǎo",意为指点并批评不足,强调直接纠正。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智者用此方式教导他人,后被广泛传播。点指莋脚在表达批评和纠正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滥用或伤害感情。该成语的典故和具体历史背景虽无确凿证据,但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近义词有指点迷津、指正批评等。反义词包括含糊其词、避重就轻等。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正确使用,避免不当搭配或过于严厉。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该文章对成语“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文章指出该成语的含义是当对方耐心教诲时,自己却不重视或不在意。此外,文章还列举了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语境、语气和态度。

盗憎主人

“盗憎主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zēng zhǔ rén,用来形容行为不端、令人讨厌的人或事物,尤其指不尊重他人、偷窃或擅自占用他人财物的人。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左传》及民间故事。其近义词包括贼眉鼠眼、窃据要津和偷鸡摸狗等。而反义词包括光明正大、守法奉公和忠诚老实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使用场景。但需注意,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应在合适场合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为褒义或中性词。不恰当的用法包括在正式场合使用或在描述轻微行为不当的场景中使用。总体来说,了解“盗憎主人”这一成语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好戴高帽

文章介绍了“好戴高帽”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指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现引申为喜欢听赞美、恭维话的人。文章提醒,在与他人交流时,应真诚沟通,避免过度赞美和恭维,同时也要警惕为了追求利益而奉承他人的行为。

恶言詈辞

恶言詈辞是一个汉语词语,指使用恶毒、恶意的言语或骂人的话语,表达出强烈的愤怒、不满或敌意。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现在依然被视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恶言詈辞的近义词包括恶语相向、恶言恶语等,反义词则是和言善语、温文尔雅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恶言詈辞,保持温和友善的言语,遇到矛盾或问题时应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错误使用恶言詈辞会伤害他人感情和尊严,容易引起反感和不满。

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是一个成语,形容喜欢以教育者或指导者自居,不尊重他人观点和经验,在并不具备相应知识或经验的情况下也喜欢发表意见或建议。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或不满。其典故源于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被扭曲,以及孟母对儿子的教导告诫。近义词有指手画脚、妄自尊大等。反义词汇如虚心学习、不耻下问、谦逊有礼等。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指导权、忽视他人感受、过度自以为是等。文章通过举例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俯仰唯唯

俯仰唯唯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人或事物表示顺从或赞同的态度,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盲目地随声附和。其典故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唯命是从、言听计从、随声附和等。反义词包括独树一帜、直言不讳、坚持己见等。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和误用,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要注意其语气和用法是否得当,避免给人留下不尊重他人的印象。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