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报神

耳报神

读音

ěr bào shén

含义

  • :耳朵,指听觉器官。
  • :报告、传递消息。
  • :神灵、神秘的力量。

整体含义:指暗中传递消息的人,或形容消息灵通、善于打探情报的人。常带有贬义,暗指喜欢搬弄是非、传播小道消息的人。

典故

  1. 《红楼梦》中的“耳报神”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下人常被称为“耳报神”,因为他们喜欢打听主子的私事并四处传播。例如,王熙凤曾讽刺某些丫鬟是“耳报神”,暗指她们爱搬弄是非。
  2. 民间传说
    古代民间认为,有一种神灵专门负责传递消息,被称为“耳报神”。它无影无踪,却能迅速将秘密传播出去,因此后来用来比喻喜欢传闲话的人。
  3. 《聊斋志异》中的影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用“耳报神”形容那些喜欢窥探他人隐私并散播谣言的角色,讽刺社会中的长舌之人。

近义词

  1. 包打听:指喜欢打听消息并传播的人。
  2. 长舌妇:特指喜欢搬弄是非的女性。
  3. 消息灵通人士:中性词,指掌握许多信息的人。
  4. 通风报信者:指专门传递秘密信息的人。

反义词

  1. 守口如瓶:形容严守秘密,不泄露消息。
  2. 沉默寡言:指不爱说话,更不会传播闲话。
  3. 谨言慎行:形容说话做事非常谨慎,不轻易传话。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总是偷偷告诉老师同学们的事,真是个“耳报神”。
    • 班上的小红像“耳报神”一样,什么秘密都藏不住。
  2. 小学高年级

    • 邻居张阿姨是个“耳报神”,谁家的事她都知道。
    • 我们班的“耳报神”又把别人的秘密说出去了。
  3. 初中

    • 办公室里有个“耳报神”,领导还没宣布的事,他早就知道了。
    • 她整天打听别人的私事,活像个“耳报神”。
  4. 高中

    • 公司里的“耳报神”把同事的隐私传得沸沸扬扬,实在可恶。
    • 他表面老实,背地里却是个“耳报神”,专门散播谣言。
  5. 大学及以上

    • 在职场中,要提防那些“耳报神”,避免被他们利用。
    • 某些自媒体就像“耳报神”,未经核实就传播不实消息。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词

    • ❌ 他是个“耳报神”,总能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好消息。(错误,应改为“消息灵通”)
    • ❌ 这位记者是个“耳报神”,报道了很多独家新闻。(错误,应改为“新闻嗅觉敏锐”)
  2. 误用于正式场合

    • ❌ 在会议上,领导称赞某员工是“耳报神”。(错误,应改为“信息传递迅速”)
  3. 误用于形容动物或物品

    • ❌ 我家的猫是个“耳报神”,一有动静就叫。(错误,应改为“警觉性高”)
    • ❌ 这个软件像个“耳报神”,什么新闻都能推送。(错误,应改为“信息推送及时”)
  4. 误用于自夸

    • ❌ 我是公司的“耳报神”,什么消息都知道。(错误,应改为“信息渠道广”)

“耳报神”通常带有贬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耳报神.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说三道四是什么意思

说三道四的读音标注拼音: shuō sān dào sì说三道四的含义"说三道四"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喜欢发表意见,对别人的事情或话题随意发表评论,常常是未经他人允许或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它含有批评、指责或过于多管闲事的意思,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不负责任地散布消息、谈论不相关或不恰当话题的行为。说三道四的典故"说三道四"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民间俚语或俗语。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通过口头传播信息、交流观点,而有些人喜欢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随意评论或传播消息,因此逐渐形成了"说三道四"这样的说法。这个成语也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喜欢搬弄是非、制造谣言的人。说三道四的近义词闲

众口交传是什么意思

众口交传的读音众口交传,读音为 zhòng kǒu jiāo chuán。众口交传的含义众口交传指的是众多人的口传相传,形容消息或言论在人们之间广泛传播,影响广泛。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口耳相传的力量,也暗示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和误解。众口交传的典故众口交传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传递手段有限,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在长时间的传播过程中,消息可能会发生变形和误解,因此形成了“众口交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信息在人们之间的广泛传播和可能产生的变化。众口交传的近义词众说纷纭:指各种说法纷纷出现,意见不一。口耳相传:指消息或言论通过口头

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tīng tú shuō,指从各种途径听来的消息或传闻,尤其指未经过亲自调查或证实的信息。这个成语描述了那些不负责任地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信息,由于缺乏现代通讯工具,信息往往未经验证即被传播。近义词有耳食之言、捕风捉影和轻信轻闻等。反义词则包括确凿无疑、亲眼目睹和实事求是等。在使用道听途说的信息时需谨慎,避免轻信不实信息或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免误导他人或造成不良影响。常见的错误用法场景包括轻信不实信息、不负责任地传播信息和缺乏核实信息的意识。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是什么意思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的读音读音:yī rén chuán xū,wàn rén chuán shí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的含义解释:这句话原意是形容一件事情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一旦由一个人开始传播,就会迅速被很多人所接受并广泛传播开来。它用来形容流言蜚语或未经证实的消息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的典故典故出处:此语出自《战国策》。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宋玉的人,他曾经写过一篇名为《风赋》的文章。文章中描述了风的形象和特点。然而,当这篇文章流传到民间后,人们误以为宋玉是在说楚王身边的一位侍从(叫“虚”)与众人(万人)之间的传话。因为当时楚王很受人民敬仰,所以人们认为楚王身边的

长目飞耳

长目飞耳的读音为zhǎng mù fēi ěr,表示具有超凡的视力或听力,能远距离观察或听到事物,形容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听力。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也可在《左传》等历史文献中找到相关记载。长目飞耳的近义词有眼聪目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反义词有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场合和语境,应正确用于描述某人的观察力或听力非常敏锐的情况。

流言飞语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流言飞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流言飞语指的是没有根据的、不负责任的、无中生有的言论或消息,通常形容社交圈中传播的未经证实或被夸大的信息,或恶意中伤、诽谤他人的言论。这些流言飞语对人们的名誉、形象和声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在日常使用要注意避免将个人猜测、道听途说的消息当作真实信息传播,避免故意散布不实之词诋毁他人,以及不加核实就轻信并传播流言飞语。

蜚短流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蜚短流长”的读音、含义、出处及用法。该成语形容消息或传言传播迅速且可能失真。文章还介绍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正确和错误用法的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无稽之言是什么意思

无稽之言的读音无稽之言的读音为wú jí zhī yán。无稽之言的含义“无稽之言”指的是没有根据、无法查证的话或言论。其中,“无稽”表示没有证据或无法查证,“之言”则指代某种言论或说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负责任、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言。无稽之言的典故“无稽之言”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人们往往通过传闻、口耳相传来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没有确凿的证据或来源,因此容易被人质疑其真实性。因此,“无稽之言”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没有根据、无法查证的言论或传言。无稽之言的近义词空穴来风:指没有根据的传言或消息。未经证实的消息:指没有经过证实或查证的言论或消息

街谈巷语

本文介绍了“街谈巷语”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指街头巷尾的议论或传闻,用来形容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言论或消息。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使用场合、避免混淆与其他成语、不夸张歪曲原意,并注意信息来源和真实性,避免传播不实信息或谣言。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街谈巷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一传十,十传百是什么意思

一传十,十传百的读音一传十,十传百的拼音是: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一传十,十传百的含义一传十,十传百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一件事情或信息传播得非常迅速和广泛,形容消息传播得非常快,一传十,再由十传至百,形容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很大。一传十,十传百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民间传说。据传,在古代,有一个人得到了一条重要的消息,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十个人,这十个人再各自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身边的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开来,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社会。这个成语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之广。一传十,十传百的近义词口口相传一呼百应闻风而动风驰电掣一传十,十传百的反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