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目飞耳

长目飞耳 (cháng mù fēi ěr)

读音

长目飞耳的拼音是 cháng mù fēi ěr,其中:

  • 长(cháng):延长、扩展
  • 目(mù):眼睛
  • 飞(fēi):快速移动
  • 耳(ěr):耳朵

含义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眼睛能看得很远,耳朵能听得很快”,比喻一个人消息灵通,见闻广博,能够迅速获取各种信息。

具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善于观察、打听消息,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非常了解,甚至能提前预知某些情况。

典故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长目而飞耳,明察而远闻。”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看得远、听得快,就能洞察世事,了解远方的情况。

  2. 《后汉书·李固传》

    “固长目飞耳,能知四方之事。”
    形容李固善于收集情报,对朝廷内外的事情了如指掌。

  3. 民间传说
    古代有一位谋士,因善于打探消息,被称为“长目飞耳先生”,后来这个称呼演变为成语。

近义词

  1. 耳聪目明——形容人听觉和视觉敏锐,反应快。
  2. 消息灵通——指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知道的事情多。
  3. 见多识广——形容人阅历丰富,知识渊博。
  4. 洞察一切——形容人观察力极强,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反义词

  1. 孤陋寡闻——形容人见识少,消息闭塞。
  2. 闭目塞听——比喻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缺乏了解。
  3. 坐井观天——形容人眼界狭窄,见识有限。
  4. 一问三不知——指人对事情完全不了解。

例句

以下是不同年级适用的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1. 小明总是知道学校里的新鲜事,真是个长目飞耳的小侦探!
  2. 妈妈说我像长目飞耳的小兔子,总能听到别人说话。
  3. 老师夸小红长目飞耳,因为她总能第一个发现教室的变化。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1. 新闻记者要有长目飞耳的本事,才能及时报道最新消息。
  2. 他就像个长目飞耳的情报员,班上什么事都瞒不过他。
  3. 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长目飞耳,对村里的事一清二楚。

初中

  1. 作为一名侦探,必须具备长目飞耳的能力,才能迅速破案。
  2.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需要长目飞耳,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3. 他的长目飞耳让他在股市中总能提前获取关键信息。

高中及以上

  1. 古代谋士往往长目飞耳,以便为君主提供最准确的情报。
  2. 在信息时代,长目飞耳的人更容易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3. 他凭借长目飞耳的本事,成为公司最受信任的市场分析师。

文学化表达

  1. 他如鹰隼般长目飞耳,世间万象皆逃不过他的洞察。
  2.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唯有长目飞耳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 她的长目飞耳让她在社交圈中如鱼得水,无人能及。

幽默用法

  1. 我家猫简直是长目飞耳,我一拆零食包装它就能瞬间出现!
  2. 弟弟长目飞耳,每次妈妈藏零食他都能找到。
  3. 办公室里的八卦王,真是长目飞耳,什么小道消息都知道。

正式场合

  1. 在国家安全领域,情报人员必须长目飞耳,才能防范潜在威胁。
  2. 优秀的领导者应当长目飞耳,及时掌握团队动态,做出正确决策。

错误用法

  1. 错误:他长目飞耳地跑过来。(“长目飞耳”不能修饰动作)
    正确:他消息灵通,跑过来告诉我们最新情况。
  2. 错误:这本书写得长目飞耳。(形容对象错误,不能用于事物)
    正确:这本书内容丰富,作者见多识广。
  3. 错误:她长目飞耳地做完了作业。(与行为无关)
    正确:她做作业时非常专注,效率很高。
  4. 错误:这个机器人长目飞耳,能自动打扫房间。(成语不适用于机器)
    正确:这个机器人功能强大,能自动完成家务。
  5. 错误:他长目飞耳地吃了一碗面。(与饮食无关)
    正确:他一边吃面,一边听着周围人的谈话。

总结:“长目飞耳”主要用于形容人善于观察和获取信息,不能用于描述具体动作或事物功能。

你可能感兴趣

传闻异辞是什么意思

“传闻异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an wén yì cí,含义为不同的传闻有不同的说法或解释。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和历史故事,用来形容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或来源的描述和解释可能存在差异或出入。其近义词包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执一词等,反义词为众口一词、一致公认。在使用中,应避免滥用场合和混淆概念等错误用法。文章中的例子展示了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体现了传闻异辞的含义。

消息灵通是什么意思

消息灵通的读音消息灵通读音为xiāo/xī xiāo líng tōng。消息灵通的含义“消息灵通”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或组织对信息、新闻或动态的掌握非常及时、准确和全面。它强调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表达了对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的认可。消息灵通的典故“消息灵通”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是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逐渐形成的。它可能源于古代的情报传递系统或信息网络,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及时获取重要信息的人或组织。消息灵通的近义词消息灵便:指消息传递迅速,信息更新及时。消息灵敏:形容对信息非常敏感,能够迅速捕捉到重要信息。耳目众多:指有众多渠道或途径获取信息,消息来源广泛。消息畅通:

遬听远闻是什么意思

遬听远闻的读音遬听远闻的读音为sù tīng yuǎn wén。遬听远闻的含义遬听远闻,指迅速地听到远方的声音或消息,形容消息传递迅速,信息传递范围广泛。其中,“遬”字表示迅速、快捷的意思,“听”指听觉、消息,“远闻”则表示远方的声音或消息。遬听远闻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传递消息的情境。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主要依靠信鸽、驿站等方式,因此能够迅速地听到远方的声音或消息被视为一种能力或优势。因此,遬听远闻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组织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泛的信息来源。遬听远闻的近义词耳听八方:形容人很机警,任何地方的声音都能听到。闻风而动:指一听到消息就

风语不透是什么意思

风语不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ēng yǔ bù tòu,指事物非常秘密,信息被严密保守,言语行动隐蔽不易察觉。缺乏明确典故文献记载,可能与自然现象观察或历史事件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密不透风、秘而不宣等,反义词则是众所周知、公开透明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或错误使用场合。

先见之明是什么意思

先见之明的读音先见之明的拼音为: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见之明的含义先见之明指的是预见未来事物发展的能力,也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或预见性智慧。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远见卓识,能够提前预见并应对未来的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先见之明的典故先见之明这一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项籍传》中的记载。其中描述了项羽的谋士范增,他具有先见之明,能够预见未来的形势变化,并据此为项羽出谋划策。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典故和故事都体现了先见之明的智慧和价值。例如,《左传》中记载了晋国大夫赵盾预见国家将发生内乱,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了自己的灾难。还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凭借着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和预见

郢书燕说是什么意思

郢书燕说的读音郢书燕说的读音为“yǐng shū yàn shuō”。郢书燕说的含义郢书燕说,原意是指古代楚国郢都人给燕国的人写信,但因为书信在传递过程中经过许多人的手,导致信的内容被误读或误解。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传话的人把话传错或误解原意。具体来说,它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或误解,导致信息的原意被曲解或改变。郢书燕说的典故郢书燕说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郢都人给燕国的人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赞美楚国的都城郢。然而,在信件传递的过程中,经过了许多人的手,每个人在传递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信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最终到达燕国时,信的内容已经与原意大相径庭。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信息传递过程

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

张冠李戴的读音张冠李戴的读音为:zhāng guān lǐ dài。张冠李戴的含义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原意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名实不符、错位搭配。现在多用来形容把姓名或事物的名称、属性等弄错或混淆。张冠李戴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官员因为疏忽大意,将一个人的名字误写在了另一个人的官帽上,结果导致了这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被错误地认定。从此,“张冠李戴”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类似的情况。张冠李戴的近义词指鹿为马:指将鹿误认为马,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指将黑说成白,将白说成黑,形容说话、做事完全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指故意制造假象,混淆人们的视

汉字"错"的8种含义解析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典故一网打尽

本文提供了关于汉字“错”的详细解析,包括其拼音、部首、笔顺、含义等。错有多重含义,如参差、错杂、两个物体相对摩擦等。此外,错还指安排时间使不冲突、表示不正确或过错,以及在凹下去的文字、花纹中镶上或涂上金、银等。同时,错也用作打磨玉石的石头或动词表示打磨玉石。整体内容关于“错”字的解释和用法。

耳目众多是什么意思

“耳目众多”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机构拥有广泛的情报收集和消息探听的能力,或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见闻。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常与“广开耳目”、“耳目灵通”等成语相提并论。其近义词包括“见多识广”、“耳聪目明”等,反义词为“孤陋寡闻”、“闭目塞听”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机构在社交、政治、商业等领域中拥有广泛的联系和影响力,能够获取第一手消息和及时掌握动态。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特别是在描述外貌、性格特点、事件复杂性等方面。

拨草瞻风

拨草瞻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ō cǎo zhān fēng。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行事谨慎小心,仔细观察和探索,强调细致观察和周密思考的重要性。典故源自古代军事活动中的观察与侦查行为。这个成语在描述人们细心、周到的行为时常用到,如工作、生活、比赛等场合。同时,拨草瞻风也有常见的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混淆概念、过度夸张和不当搭配等。这篇文章全面地介绍了拨草瞻风的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和错误用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