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耳边风

成语「当耳边风」详解

读音

dāng ěr biān fēng

含义

  • :当作、看作。
  • :耳朵。
  • :旁边。
  • :吹过的风。

整体含义: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别人的劝告、叮嘱等毫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典故

  1. 《后汉书·隗嚣传》
    东汉时期,隗嚣(wěi xiāo)不听谋士王元的劝告,执意与光武帝刘秀对抗,最终兵败。后人用“当耳边风”形容他不听忠言。
  2.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贾琏不听王熙凤的劝告,依然我行我素,凤姐叹道:“我的话,他只当耳边风。”
  3. 民间俗语演变
    古人认为风无形无质,吹过即散,因此用“耳边风”比喻不重视的话语。

近义词

  1.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听见一样。
  2.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话。
  3. 视而不见:虽然看到,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不重视。
  4. 左耳进,右耳出:形容听了就忘,不放在心上。

反义词

  1.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2. 言听计从:对别人的话完全听从,毫不怀疑。
  3. 铭记于心:把别人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4. 虚心纳谏:愿意接受别人的劝告或批评。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妈妈让我早点睡觉,我却当耳边风,结果第二天上课打瞌睡。
    • 老师提醒我们写字要工整,可小明还是当耳边风,作业乱涂乱画。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爸爸告诫我不要沉迷游戏,我却当耳边风,结果成绩下滑了。
    • 班长提醒大家保持教室卫生,可有些同学当耳边风,依然乱丢垃圾。
  3. 初中

    • 老师多次强调考试要认真审题,可他还是当耳边风,结果答错了简单题目。
    • 父母劝他少玩手机,他却当耳边风,导致视力下降。
  4. 高中及以上

    • 领导反复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可个别员工当耳边风,最终酿成事故。
    • 专家建议年轻人多储蓄,但许多人当耳边风,依然超前消费。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听得很认真”

    • ❌ 老师讲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当耳边风,认真记笔记。(正确应为“洗耳恭听”)
  2. 误用为“风吹过耳朵”的字面意思

    • ❌ 站在山顶,凉风当耳边风,感觉很舒服。(正确应为“凉风拂面”)
  3. 误用为“短暂记忆”

    • ❌ 他记性不好,昨天的事今天就当耳边风了。(正确应为“忘得一干二净”)
  4. 误用为“无关紧要的事”

    • ❌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当耳边风,不必在意。(正确应为“无关紧要”)

总结:“当耳边风”只能用于形容不重视别人的话,不能用于其他场景。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当耳边风.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耳边风

“耳边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ěr biān fēng,意指对他人的话语或劝告不加重视,不认真对待。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典故。其近义词包括置若罔闻、充耳不闻等,反义词则为洗耳恭听、认真对待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和滥用,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来使用,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当耳旁风

“当耳旁风”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情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或对他人的话语听而不闻。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用以形容对警告、劝告或建议等未给予足够重视,如同耳边风一样轻易忽略。其近义词包括轻描淡写、不以为意、漠然置之、视而不见,反义词则包括郑重其事、慎重其事、重视有加、耳听八方。然而,误用该成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误将其用于形容问题的重要性或风吹过耳朵的感觉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确保符合成语的原本含义。

耳旁风

本文介绍了成语“耳旁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其含义形容声音轻柔、微弱,不易被察觉,也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做事轻率、不认真或形容某种情况轻微、不严重。典故不明确,可能源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文章还提供了一些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提示,帮助理解和正确使用“耳旁风”这个成语。

东风过耳

“东风过耳”是一个成语,形容声音的轻柔、短暂或容易被忘却,引申为对事物漠不关心、听过就算的态度。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感悟。东风过耳的近义词包括漠然置之、左耳进右耳出、听而不闻等。反义词为铭记在心、倾耳注目、念念不忘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使用场合不当、与原意相悖以及滥用乱用。

东风吹马耳

“东风吹马耳”是一个成语,读音注音为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意指对外界事物或言语毫不理会、充耳不闻。典故起源并不明确,可能与自然景象或古代社会现象有关。其近义词包括置若罔闻、充耳不闻和熟视无睹等,反义词为聚精会神、洗耳恭听和察言观色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对他人的话语或事情毫不理会的情况,但有误用情况,不应与积极正面的情境搭配使用。

点指莋脚

点指莋脚的读音为"diǎn zhǐ zuō jiǎo",意为指点并批评不足,强调直接纠正。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智者用此方式教导他人,后被广泛传播。点指莋脚在表达批评和纠正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滥用或伤害感情。该成语的典故和具体历史背景虽无确凿证据,但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近义词有指点迷津、指正批评等。反义词包括含糊其词、避重就轻等。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正确使用,避免不当搭配或过于严厉。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该文章对成语“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文章指出该成语的含义是当对方耐心教诲时,自己却不重视或不在意。此外,文章还列举了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语境、语气和态度。

不可告人

“不可告人”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ù kě gào rén,表示某些事情或行为不能公开,见不得人,或不道德、不正当。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形容皇室内部的隐私或政治斗争的秘密。近义词包括见不得人、秘而不宣等,反义词则是光明正大、无所畏惧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境的合适性,避免误解或产生不良影响。文章同时提到了不可告人的错误用法,指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谨慎使用。

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ōng ěr bù wén。它表示故意不去听,对事情不感兴趣或漠不关心。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邶风·旄丘序》。充耳不闻的近义词有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听而不闻等。反义词包括洗耳恭听、侧耳倾听等。使用充耳不闻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无意疏忽或误解对方意图的情况。同时,该成语不宜在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或关心时使用。

耳软心活

“耳软心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ěr ruǎn xīn huó,形容人的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想法或决定。其含义源于古代人们对警觉性的描述,也可能与某些历史故事或人物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心猿意马、见异思迁、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等。反义词有坚定不移、刚毅果决、铁石心肠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过于频繁或轻率地使用,以及在不涉及意志力或决心的情况下的不当使用。“耳软心活”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那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改变立场或决定的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