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饱以老拳”详解
读音
bǎo yǐ lǎo quán
含义
- 饱:本义指吃饱,引申为“充分、足够”。
- 以:用、凭借。
- 老拳:指有力的拳头,比喻严厉的打击。
整体含义:用拳头狠狠地打一顿,形容痛打某人,使其受到严厉的教训。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曾受到郑国怠慢。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率军攻打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劝谏郑伯:“若以老拳饱之,必惧而退。”意思是如果狠狠教训晋军,他们可能会退兵。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鸿门宴上本可杀死刘邦,但最终放走他。谋士范增怒斥项羽:“当以老拳饱之,奈何纵虎归山!”表达了对项羽未能痛下杀手的遗憾。
近义词
- 拳脚相加:形容用拳脚殴打对方。
- 大打出手:形容激烈地动手打架。
- 痛加捶楚:用棍棒等狠狠责打。
- 严惩不贷:严厉惩罚,毫不宽容。
反义词
- 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仇恨。
- 宽宏大量:心胸宽广,不计较小事。
- 手下留情:在惩罚或打击时有所保留。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欺负同学,结果被老师“饱以老拳”。(错误用法,老师不会打人,此处仅为示例)
- 那个坏蛋偷东西,被警察叔叔“饱以老拳”。
-
小学高年级:
- 他总爱捉弄别人,终于有一天被人“饱以老拳”。
- 爸爸说,如果我再撒谎,就要“饱以老拳”。
-
初中:
- 那个霸凌者终于被受害者反击,“饱以老拳”。
- 他仗势欺人,结果被正义的路人“饱以老拳”。
-
高中及以上:
- 面对不公,他不再忍让,直接“饱以老拳”。
- 某些恶人只有被“饱以老拳”才会收敛。
错误用法
-
用于非暴力场景:
- ❌ “老师用知识‘饱以老拳’教育学生。”(错误,该成语仅用于肢体冲突)
-
用于褒义:
- ❌ “他刻苦学习,终于‘饱以老拳’考上了名校。”(错误,成语含贬义)
-
对象错误:
- ❌ “妈妈‘饱以老拳’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错误,不能用于非打击行为)
“饱以老拳”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暴力色彩和适用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饱飨老拳
“饱飨老拳”是一个成语,形容被一顿拳头狠狠地揍,常用于描述遭受暴力的情况。典故可能与古代武人或市井俚语有关。近义词如挨打受骂、饱受拳脚等,反义词为和平共处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情感色彩慎重选择,避免在非暴力场景中使用。同时要注意与其他成语的区别,避免混淆。
傲慢无礼
傲慢无礼的读音为"ào màn wú lǐ",该成语用于形容态度高傲,不尊重他人,没有礼貌的人。出自《左传》等历史典故或文学作品。近义词有目无他人、自命不凡等,反义词则是谦逊有礼、虚心恭敬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分场合使用、滥用或误用,以及与其他贬义词汇混用。
敌王所忾
敌王所忾是一个成语,形容对敌人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之情,表现出无畏的勇敢和坚决的态度。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屈原在《离骚》中提及。其近义词包括众怒难犯、愤愤不平、义愤填膺等。反义词有逆来顺受、无动于衷、逆风而动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滥用。在战争、战斗等敌对情境下,敌王所忾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决心。
反治其身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治其身”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其相近的词语如反受其害、自食其果等。该成语表示因处理不当或过度,原本用于治疗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反而变成问题的一部分或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全面介绍了“反治其身”这一成语,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使用。
大错特错
“大错特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犯下严重且明显的错误。这个成语通常表示对某人的决策或行为的惊讶或不满。其典故并不明确,可能源于人们在重大问题上犯下的明显错误。近义词包括错上加错、一错再错等。然而,这个成语不应被误用为轻微错误,也不应在自嘲或轻松语境中使用。同时,它与“一塌糊涂”不应混淆使用。这篇文章对“大错特错”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成事不说
“成事不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shì bù shuō,意指事情已经成功完成,无需再解释或讨论。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的典故,强调在事情完成后无需过多解释。其含义也形容一个人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近义词有“功成不居”等,反义词包括“吹毛求疵”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例如,在已经完成的项目、达成的协议或已经圆满完成的任务上,无需再过多讨论和解释,应“成事不说”,开始下一步工作或行动。
不教而杀
“不教而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jiào ér shā。该成语指未进行教育或指导就直接采取严厉的惩罚或处决,常用来形容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教育而直接采取严厉惩罚的行为。其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观念,强调教育在预防犯罪中的重要性。不教而杀的近义词包括“无教之诛”等,反义词为“先教后诛”。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教育和引导,仅依赖惩罚来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时应注重教育和引导,避免不教而杀的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鼻青眼乌
鼻青眼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遭受打击或伤害后,鼻子发青、眼睛周围发黑发肿的样貌。其拼音为bí qīng yǎn wū,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遭受了严重的伤害或打击,或状态非常糟糕。它的近义词包括鼻肿眼青和鼻青脸肿,反义词则是容光焕发和神采奕奕。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当使用场合、滥用乱用、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不同情境下使用鼻青眼乌的方式。
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潜在的危险或敌人放回原本的环境,留下后患。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故事,警告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敌人或潜在威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养虎遗患、纵虎归山等,反义词包括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等。使用时应谨慎,避免误用为中性表达或在非战争或非危险情境中使用。错误使用会导致意义不符合成语的警示和寓意。
草草收兵
“草草收兵”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ǎo cǎo shōu bīng。其含义是形容匆忙地结束战斗或行动,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计划。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匆忙撤退。该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事情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草率地结束或收场。其反义词为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周密行动。文章还提到了“草草收兵”的近义词和错误用法。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