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王所忾

敌王所忾

读音

dí wáng suǒ kài

含义

  • :对抗、抵御。
  • :君王,泛指统治者或权威。
  • :指代对象或目标。
  • (kài):愤恨、愤怒。

整体含义:指对抗君王或权威所愤恨的人或事,引申为与统治者或主流势力对抗的行为。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时,曾受到郑国的冷遇。后来重耳回国即位,联合秦国攻打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提到“敌王所忾”,意指郑国并非秦国的敌人,而是晋国的敌人。
  2.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起兵反秦时,曾以“敌王所忾”为号召,联合各路诸侯对抗秦朝暴政。
  3. 《资治通鉴》
    唐代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员以“敌王所忾”为名,拒绝服从叛军,坚守城池。

近义词

  1. 抗命不遵:不服从命令或权威。
  2. 犯上作乱:冒犯上级或统治者。
  3. 逆天而行:违背主流或权威的意志。
  4. 桀骜不驯:形容性格倔强,不服管教。

反义词

  1. 俯首帖耳:形容完全顺从。
  2. 唯命是从:绝对服从命令。
  3. 阿谀奉承:讨好权威,不敢违逆。
  4. 逆来顺受:对压迫或不公默默忍受。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因为不听老师的话,被批评“敌王所忾”。(注:此处为错误用法示范,实际应指对抗权威。)
    • 故事里的英雄总是“敌王所忾”,打败坏人。
  2. 小学高年级

    • 在古代,许多忠臣因为“敌王所忾”而被流放。
    • 他的行为就像“敌王所忾”,总是和班长对着干。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改革者因“敌王所忾”而遭到迫害。
    • 他的言论被视为“敌王所忾”,被学校警告。
  4. 高中

    • 鲁迅的文章常被解读为“敌王所忾”,批判旧社会的黑暗。
    • 在专制统治下,“敌王所忾”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
  5. 大学及以上

    • 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是典型的“敌王所忾”,对抗种族歧视。
    • 在极权国家,“敌王所忾”的言论会被严格审查。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对抗普通人”

    • 错误例句:“他和同学吵架,真是敌王所忾。”(正确应为“对抗权威”,而非普通人。)
  2. 误用为“勇敢无畏”

    • 错误例句:“他敢一个人走夜路,真是敌王所忾。”(成语特指对抗权威,与勇气无关。)
  3. 误用为“叛逆青春期”

    • 错误例句:“青春期孩子总喜欢敌王所忾。”(成语多用于政治或社会层面,不适用于个人叛逆。)
  4. 误用为“正义行为”

    • 错误例句:“他帮助弱者,是敌王所忾。”(成语本身无褒贬,需结合语境。)
  5. 误用为“普通争执”

    • 错误例句:“他们俩因为小事敌王所忾。”(成语强调对抗权威,而非日常矛盾。)

总结:“敌王所忾”是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成语,多用于描述对抗统治者或权威的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泛化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哀告宾服

哀告宾服是一个成语,指在恳求时表现出恭敬顺从的态度。其含义是在请求或哀求时,态度谦卑恭敬,以至使人感到诚心诚意,愿意接受请求或命令。该成语源于古代礼仪和道德观念,常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以谦卑恭敬的态度去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哀告宾服的近义词有叩首哀求、俯首帖耳、恳求不已等。反义词包括傲慢不逊、蛮横无理、自以为是等。使用哀告宾服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过于卑微或过分恭敬的误解。

敌力角气

“敌力角气”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í lì jiǎo qì,含义为在战斗或竞争中双方发挥力量和优势进行较量。这个成语没有具体的典故,体现了竞争和较量的精神。其近义词有角逐胜负、斗力角能、竞争激烈等,反义词包括和平共处、相互合作、默契配合等。该成语可用于体育竞技和社会竞争方面的描述,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非竞争性或合作性的情境。

汉字“逆”的拼音笔顺与深层含义解析 5个关键知识点带你读懂叛逆文字

本文介绍了逆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逆的含义包括方向相反、与顺相对,以及抵触不顺从等。此外,逆还有其他含义如迎接、事先预测等。文章详细解释了逆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包括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并涉及中医领域中的相关概念。

掌握"对"字的10种含义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用法全面解析

这篇文章提供了关于汉字“对”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含义、用法和部首笔画等。文章指出,“对”的含义包括应答、面对、相对、相当匹配等,同时也有核对、搀和、抵押、较量等动词用法。此外,“对”还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和量词使用,甚至可以用作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字的使用非常广泛,其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语境来理解。例如,“对事不对人”表示处理问题时应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应针对个人,“对胃口”表示兴趣相投,“一对夫妻”表示两个人相互匹配的关系等。总之,“对”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丰富多样,需要根据语境来理解和使用。“对”是一个汉字,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应答、面对、相对、匹配等,可以作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和量词

并威偶势

文章介绍了成语“并威偶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威偶势指集合威势,偶合形势,比喻积聚力量,把握时机以成就大事。文章还列举了并威偶势的错误用法,并给出相应的纠正。该成语强调了集结众人之力,共同行动的重要性。

合从连衡

合从连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é cóng lián héng,意指联合友军、结成同盟以共同对付敌人。其最早源于战国时期的各国联盟对抗秦国的策略。合从连衡包含了合作共赢、共同抵抗外部威胁的内涵。在使用时需注意不要与“连横”混淆,也不要在不需要联合或结盟的情境下使用。同时,应理解其背后的整体性和丰富内涵,避免误解为单方面的行为或简单的结伴行动。

远交近攻是什么意思

远交近攻的读音远交近攻的读音为:yuǎn jiāo jìn gōng,其中“远”和“近”分别表示远近、远方的意思,“交”和“攻”则分别表示交往和攻击。远交近攻的含义远交近攻的含义是联合远方的国家或势力,以对抗或制衡近处的敌人或势力。这种策略通常用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竞争和斗争中,旨在通过外交手段来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远交近攻的典故远交近攻的典故最早出自《战国策》。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夺地盘和资源,战争频繁。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各国纷纷采取各种策略。其中,秦国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联合远方的国家对抗近处的敌国,以此达到扩张领土的目的。这一策略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发

敌忾同仇

本文介绍了成语“敌忾同仇”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该成语强调在面对敌人时,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抵抗的精神。文章还指出了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该成语常被误用的情况,提醒读者注意正确用法。

避强打弱

本文介绍了成语“避强打弱”的发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的是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选择避开其锋芒,转而攻击其弱点或薄弱环节。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并提到了该成语在战争、商战、体育比赛等不同领域的运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奉令承教

奉令承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èng lìng chéng jiào。它表示接受命令或教导,并认真执行或听从,表达了对上级或师长的尊敬和顺从。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与古代的尊师重道、敬天命的思想相契合。奉令承教的近义词包括遵命听从、恭敬顺从等,而反义词则有违抗命令、忤逆不道等。在使用奉令承教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忽略合理性和责任性的考虑,或在非正式场合或不严肃的语境中使用。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常用来形容对命令或教导的遵从和执行,如工作任务、家庭关系、军队纪律等方面。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