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忾同仇
读音
dí kài tóng chóu
含义
- 敌:敌人,敌对的一方。
- 忾:愤恨、愤怒。
- 同:共同,一起。
- 仇:仇恨,仇敌。
整体含义: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敌人,共同对抗外敌。形容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人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典故
- 《左传·文公四年》:
春秋时期,秦国攻打晋国,晋国大夫士会劝谏晋君说:“秦、晋本为兄弟之国,如今秦国背信弃义,我们应当‘敌忾同仇’,联合其他诸侯共同抵御。” - 《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农民起义时,项羽与刘邦曾短暂联合抗秦,史载“诸侯敌忾同仇,共诛暴秦”,最终推翻了秦朝统治。 - 《明史·戚继光传》: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军民抗击倭寇,百姓“敌忾同仇”,最终取得胜利。
近义词
- 同仇敌忾:意义相同,强调共同对抗敌人。
- 万众一心:形容众人团结一致。
- 齐心协力:指共同努力完成某事。
- 众志成城: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强大。
反义词
- 离心离德:形容人心不齐,各怀异心。
- 同室操戈:比喻内部争斗。
- 分崩离析:形容团体或国家分裂瓦解。
- 一盘散沙:比喻力量分散,缺乏凝聚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面对入侵的怪兽,小动物们敌忾同仇,一起赶走了它。
- 同学们敌忾同仇,共同维护班级荣誉。
-
小学高年级:
-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敌忾同仇,最终打败了侵略者。
- 面对校园霸凌,同学们敌忾同仇,坚决抵制不良行为。
-
初中:
- 在环保行动中,市民们敌忾同仇,共同抵制污染企业。
- 面对外敌入侵,军民敌忾同仇,誓死保卫家园。
-
高中:
- 在民族危亡之际,各党派敌忾同仇,共同抵御外侮。
- 面对全球疫情,各国科学家敌忾同仇,合作研发疫苗。
-
大学及以上:
- 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中国家敌忾同仇,维护自身权益。
- 面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应敌忾同仇,共同应对挑战。
错误用法
-
用于内部矛盾:
- ❌ 公司内部两个部门竞争激烈,员工们敌忾同仇。(错误,该成语用于对抗外部敌人,不适用于内部矛盾。)
-
对象非敌人:
- ❌ 面对自然灾害,村民们敌忾同仇,重建家园。(错误,自然灾害并非“敌人”,可用“齐心协力”。)
-
个人情感:
- ❌ 他对老板不满,敌忾同仇地辞职了。(错误,该成语用于群体行为,不适用于个人情绪。)
-
褒贬不当:
- ❌ 小偷们敌忾同仇,对抗警察。(错误,该成语用于正义的抵抗,不适用于负面行为。)
-
搭配不当:
- ❌ 他们敌忾同仇地庆祝胜利。(错误,该成语强调对抗过程,而非庆祝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同仇敌忾的读音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同仇敌忾的含义“同仇敌忾”是一个成语,表示大家有着共同的仇恨和敌人,团结一心,共同对抗敌人。其中,“同仇”指的是共同的仇恨,“敌忾”则是指对抗敌人的勇气和决心。同仇敌忾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国家或民族面临外敌入侵时,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这种团结和共同抵抗的精神被形容为“同仇敌忾”。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这种精神就被形容为“同仇敌忾”。此外,该成语还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相关的描述,如《诗经·秦风·无衣》中就有“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共同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
同心敌忾是什么意思
同心敌忾的读音读音:tóng xīn dí kài拼音标注为:tóng xīn dí kài同心敌忾的含义“同心敌忾”是一个成语,意为大家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敌人,共同抵抗外侮。它强调了团结、协作和共同抵抗的精神。“同心”指的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敌”指的是敌人;“忾”则表示共同的情绪或意志。同心敌忾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国家或民族面临外敌入侵时,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这种团结和协作的精神被形容为“同心敌忾”。例如,在历史上著名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展现出了“同心敌忾”的精神。同心敌忾的近义词众志成
同仇敌慨是什么意思
同仇敌慨的读音同仇敌慨的读音为:tóng chóu dí kǎi,其中"tóng"表示相同,"chóu"表示仇恨,"dí"表示敌人的,"kǎi"表示慷慨激昂。同仇敌慨的含义同仇敌慨,指大家一致憎恨敌人,表现出慷慨激昂、团结一心的精神。这个成语强调了集体意识和团结的力量,表达出对敌人共同的敌意和反抗精神。具体来说,"同仇"指的是共同的仇恨或敌意,"敌慨"则是指对敌人表现出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情绪。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于共同敌人或事情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同仇敌慨的典故同仇敌慨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或内部矛盾激化时,人民常常会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敌人。这
同心共胆是什么意思
同心共胆的读音读音:tóng xīn gòng dǎn标注拼音:tóng-xīn-gòng-dǎn同心共胆的含义“同心共胆”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心意相同,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这个成语强调了团结和勇气,表示人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愿意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同心共胆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人们常常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外敌。当人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时,他们就会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团结和勇气被形容为“同心共胆”。例如,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会互相扶持、共同进退,用他们的勇气和团结来战胜敌人。这种精神也常被用来形容团队或组织中的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团结。同心共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什么意思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读音拼音标注:xiōng dì xìn yú qiáng , wài yù qí wǔ。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含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含义是在家庭内部出现纷争或矛盾时,兄弟之间可以争吵或不满,但当面对外来的侵扰或侮辱时,他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这个成语强调了家庭团结的重要性,也突显了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团结协作精神。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一句谚语,最早可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虽然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可能因历史传承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表达了家庭或团体在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之间的不同态度和行为。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在面对外部挑战时,家庭或团
戮力齐心是什么意思
“戮力齐心”是一个成语,拼音为lù lì qí xīn,意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源自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用于形容人民为了共同目标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困难的情况。其近义词有众志成城、同心协力等,反义词有分崩离析、各自为政等。在实际应用中,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团队或人们在面对重大挑战、危机或任务时的团结与努力,如抗击疫情、自然灾害、公司项目等场景。同时,使用“戮力齐心”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适当地用于个人行为或合作不默契的情况。
上下同欲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上下同欲”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上下同欲指的是上下一心,共同追求一个目标或欲望,强调集体意识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该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战略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文章还提到了上下同欲的错误用法,并给出了正确使用示例。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同心合胆是什么意思
同心合胆的读音同心合胆的读音为:tóng xīn hé dǎn。同心合胆的含义同心合胆,指齐心合力,意志一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们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同心合胆的典故同心合胆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敌人。当他们团结一心,互相支持,就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就被形容为“同心合胆”。此外,在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同心合胆的体现,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等。同心合胆的近义词齐心协力:指大家齐心合力地去做某件事情。众志成城:指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可以
同声共气是什么意思
同声共气的读音同声共气的拼音是:tóng shēng gòng qì。同声共气的含义同声共气,指人们说话的声音相同,气息相通,形容意见一致,关系密切。同声共气的典故同声共气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共同理念。在古代文献中,有多处记载了关于同声共气的故事和典故。比如《论语》中就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说法,强调人们应该追求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此外,在历史上的许多政治、文化、军事活动中,也经常出现同声共气的情景,比如文人墨客共同创作、政治家们共同倡导某种理念等。同声共气的近义词齐心协力:指大家齐心合力地去做某事。一致对外:指大家意见一致,共同对
同恶相恤是什么意思
同恶相恤的读音同恶相恤的拼音是:tóng è xiāng xù。同恶相恤的含义同恶相恤指的是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或困难时,互相帮助、扶持、慰问。这个成语强调了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困难的精神。同恶相恤的典故同恶相恤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因为共同的敌人或利益而结成同盟,互相支持、帮助。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历史上被广泛传承和发扬。例如,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互相支持和共同抵抗外敌,常常结成同盟,互相援助。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是同恶相恤的体现。此外,同恶相恤这个成语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同恶指的是有共同敌人或利益的人,相恤则是指互相扶持、慰问。因此,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在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