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无礼
读音
ào màn wú lǐ
含义
- 傲:指骄傲、自大,看不起他人。
- 慢:指怠慢、轻视,态度冷淡。
- 无:没有。
- 礼:礼貌、礼节。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态度高傲,言行举止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常常表现出轻视他人的行为。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各国,途经郑国时,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以礼相待,但郑文公傲慢无礼,拒绝接待。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率军攻打郑国,郑国因此遭受重创。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鸿门宴上对刘邦傲慢无礼,不听范增的建议,最终导致刘邦逃脱,为日后楚汉之争埋下祸根。 - 《世说新语》:
东晋名士王澄性格狂傲,与人交谈时常常斜眼看人,甚至不屑回应,时人批评他“傲慢无礼”。
近义词
- 目中无人:形容极其骄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 盛气凌人:形容态度傲慢,气势逼人。
- 不可一世:形容狂妄自大,认为无人能比。
反义词
-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待人谦逊有礼。
- 谦恭有礼:指态度谦虚,言行恭敬。
- 温文尔雅:形容人温和有教养,举止得体。
- 平易近人:指态度和蔼,容易接近。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对同学傲慢无礼,大家都不喜欢和他玩。
- 老师批评小明:“不能傲慢无礼地对待长辈。”
-
小学高年级:
- 那个富家子弟总是傲慢无礼地对待服务员,让人很反感。
- 傲慢无礼的人往往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
初中:
- 他在比赛中获胜后,变得傲慢无礼,连教练的话都不听了。
- 历史上许多失败者都是因为傲慢无礼而失去人心。
-
高中:
- 职场上,傲慢无礼的态度会让你失去很多合作机会。
- 真正的强者不会傲慢无礼,而是懂得尊重他人。
-
大学及以上:
- 外交场合中,傲慢无礼的言行可能引发国际争端。
- 学术讨论中,傲慢无礼的态度只会阻碍思想的交流。
错误用法
-
混淆“傲慢无礼”与“自信”:
- 错误例句:他虽然傲慢无礼,但很有才华。(应改为“他虽然自信,但有时显得傲慢无礼。”)
-
用于形容动物或物品:
- 错误例句:这只猫傲慢无礼地走开了。(“傲慢无礼”通常用于人,动物可用“高傲”等词。)
-
过度夸张使用:
- 错误例句:他吃饭时没说话,显得傲慢无礼。(“傲慢无礼”指长期或明显的不礼貌行为,不能用于轻微举动。)
-
误用于褒义:
- 错误例句:他的傲慢无礼让对手畏惧。(“傲慢无礼”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表达正面效果。)
-
与“严肃”混淆:
- 错误例句:老师上课时很严厉,显得傲慢无礼。(严厉不等于傲慢无礼,除非老师确实表现出轻视学生的态度。)
总结:“傲慢无礼”是一个贬义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
你可能感兴趣
彬彬有礼是什么意思 如何通过5个典故和10个例句掌握温文尔雅的礼仪之道
“彬彬有礼”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举止文雅、态度礼貌。其典故源于古代礼仪文化,表示人们交往中的修养和尊重。彬彬有礼的近义词有温文尔雅、斯文有礼等,反义词有蛮横无礼、粗鲁无礼等。使用时应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或用于不恰当的对象。错误用法可能导致误解或不适。在社交场合中,真正的彬彬有礼应是与他人的真实交流和互动的体现,而非只展示表面的礼貌行为。
桀骜不逊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桀骜不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人的性格和态度狂放不羁、傲慢无礼。文章还提供了桀骜不逊的例句,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成语的错误方式,提醒读者根据语境和情境正确使用该成语。
颐指气使是什么意思
颐指气使的读音拼音:yí zhǐ qì shǐ标注拼音为“yí zhǐ - qì shǐ”。颐指气使的含义“颐指气使”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以威严的神情和举止来命令、支配他人。具体来说,“颐”指的是面颊,引申为神态、气度;“指”即手指,代表指示;“气”则指气息、态度;“使”则是差遣、命令的意思。整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高傲自大、盛气凌人、以威严的态度命令他人的态度或行为。颐指气使的典故该成语出自于古代的典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故事中,晋国大夫阳处父以颐指气使的方式对待下属,显示其威严和权力。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权势者盛气凌人、以威严态度对待他人的样子。颐指气使的近义词盛气凌人:形容气势逼人,
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言不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出言不逊指的是言语上表现出不恭敬、不谦逊的态度。该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缺乏礼貌和谦逊。其近义词包括口出不逊、傲慢无礼等,反义词包括谦恭有礼、恭敬有礼等。在公共场合或正式场合中,应避免使用“出言不逊”这一成语滥用或误用。文章最后指出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其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使用,避免影响表达效果。
不抗不卑是什么意思 3分钟掌握成语含义典故与正确用法
不抗不卑的读音为bù kàng bù bēi,意指不骄傲自大也不自卑自弃,保持适度平衡的态度。这一成语源自《孟子·公孙丑上》,表达了君子面对得失荣辱时的应有态度。不抗不卑的典故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稳定的情绪。其近义词包括沉着冷静、宠辱不惊、泰然自若等,反义词则是傲慢无礼、自卑自弃、狂妄自大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误解其意为毫无态度或顺从无原则。
前倨后卑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前倨后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在态度上前后不一致,先时傲慢无礼,后来变得卑微恭敬。其典故出自战国时期的说客苏秦的经历。文章还指出了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常见的前倨后卑的错误用法,如用于非人的事物或动物,用法不当,与其他成语混用等。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前倨后卑这个成语。
出言无状是什么意思
"出言无状"是指说话轻率、没有礼貌、没有分寸的成语,用来批评一个人说话不恭敬或不合时宜。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中对礼仪规范的要求。近义词包括口无遮拦等,反义词为言出有据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提醒人们在运用该成语时要注意语境和尊重他人。
目无尊长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目无尊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一个人对长辈或权威人物缺乏敬重和尊重的行为。文章还介绍了目无尊长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礼貌和尊重。
上嫚下暴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上嫚下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上级或长辈傲慢无礼,对下属或晚辈凶残暴虐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对统治者行为的批评,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严肃性和准确性,避免滥用。
桀骜不恭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桀骜不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形容人傲慢不逊、不敬不恭的态度或行为,带有贬义色彩。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