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治其身

反治其身

读音

fǎn zhì qí shēn

含义

  • :反过来,逆向。
  • :整治,对付。
  • :他的,指代某人。
  • :自身,自己。

整体含义:指原本想要对付别人,结果反而害了自己,形容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典故

  1. 《韩非子·喻老》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智伯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襄子,结果韩、魏两家临阵倒戈,与赵襄子联手反攻智伯,最终智伯兵败身亡。韩非子评论道:“智伯之亡也,反治其身。”意思是智伯本想吞并他人,却最终害了自己。
  2.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时,曾受到郑国冷遇。后来重耳回国即位,率军攻打郑国,郑国被迫求和。时人评价:“郑之自取,反治其身。”指郑国当初怠慢重耳,最终自食恶果。
  3. 民间故事
    古时有个财主,为了霸占邻居的田地,诬告对方偷窃。结果官府调查后发现是财主栽赃,反而没收了他的家产。百姓都说:“这是反治其身啊!”

近义词

  1. 自食其果:自己做了坏事,自己承受恶果。
  2. 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
  3.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想害人,结果害了自己。
  4. 咎由自取:灾祸或过失是自己招来的。

反义词

  1. 如愿以偿:愿望得到实现,没有反受其害。
  2. 得偿所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没有自食恶果。
  3. 一帆风顺:事情顺利,没有遭遇反噬。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想捉弄小红,结果自己摔了一跤,真是反治其身!
  2. 小学高年级:他故意在同学凳子上涂胶水,没想到老师让他坐了上去,这就是反治其身。
  3. 初中:那个骗子本想骗老人的钱,结果被警方抓获,真是反治其身。
  4. 高中:历史上许多暴君最终被人民推翻,可谓反治其身。
  5. 大学/成人:某些国家试图通过经济制裁打压他国,最终导致自身经济衰退,这就是反治其身。
  6. 职场:他总爱在背后说同事坏话,结果被大家孤立,反治其身。
  7. 法律:犯罪嫌疑人伪造证据,反而让法官加重了判决,典型的反治其身。
  8. 商业:那家公司恶意降价竞争,最后资金链断裂破产,反治其身。
  9. 国际关系:某国干涉他国内政,结果引发国内动荡,反治其身。
  10. 环保:人类过度破坏自然,最终遭受气候变化的惩罚,这是反治其身。
  11. 寓言故事:狐狸想偷吃葡萄却掉进陷阱,反治其身。
  12. 历史事件:拿破仑入侵俄国,结果惨败而归,反治其身。
  13. 日常生活:她为了减肥不吃早餐,结果中午暴饮暴食更胖了,反治其身。
  14. 教育: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无法独立,反治其身。
  15. 科技:过度依赖智能设备,反而让人记忆力下降,反治其身。
  16. 体育:运动员服用禁药提高成绩,最终被终身禁赛,反治其身。
  17. 医学:病人不听医嘱乱吃药,结果病情加重,反治其身。
  18. 心理学:越想忘记某件事,反而记得更清楚,反治其身。
  19. 传统文化:“害人终害己”说的就是反治其身的道理。
  20. 哲学:极端追求自由反而失去自由,这是反治其身的哲学体现。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主动改正错误”
    ❌ 他意识到错误后反治其身,立刻道歉。(正确应为“改过自新”)
  2. 误用为“报复成功”
    ❌ 被欺负后他狠狠反击,终于反治其身。(正确应为“以牙还牙”)
  3. 误用为“自我约束”
    ❌ 他严格要求自己,反治其身。(正确应为“自律”)
  4. 误用为“意外收获”
    ❌ 本想随便买张彩票,结果中奖了,真是反治其身!(正确应为“歪打正着”)
  5. 误用为“自我反省”
    ❌ 经历失败后他反治其身,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应为“自我反思”)

注意:该成语强调“害人反害己”的因果报应,不可用于中性或积极语境。

反治其身.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没有实际参与却无端惹来麻烦或损失。该成语源自古代故事,用以比喻与某事或某人牵连而招致的麻烦。其近义词为惹火上身、引火烧身等,反义词为洁身自好、置身事外等。该成语在日常用语中常见,但需注意正确用法,避免与原意混淆或误用为中性表达。

求益反损是什么意思

求益反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ú yì fǎn sǔ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原本想获取利益或好处,结果却遭受损失或损害。其典故源自古代,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通过类似的例子来理解其含义。求益反损的近义词包括损人害己、得不偿失等,反义词为得利不亏、事半功倍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正确的使用情境,避免错误用法。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应谨慎思考和评估风险,避免因为盲目追求利益而陷入求益反损的境地。

出丑放乖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丑放乖”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因行为不当或犯错而被人嘲笑或批评,形容人陷入尴尬或困境。文章通过详细解释和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画龙不成反为狗

文章介绍了“画龙不成反为狗”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其含义是形容做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出现糟糕的结果。典故源自古代绘画艺术中画龙题材的尝试。文章还列举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及注意事项。该成语常用于形容较大的失败或事与愿违的情况,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

弄巧反拙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弄巧反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指原本想以巧妙的方式达到目的,结果却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文章详细阐述了其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作法自弊是什么意思

作法自弊的读音作法自弊的读音为:zuò fǎ zì bì,其中“作”字发音为第四声,“法”字为第三声,“自”字为第四声,“弊”字为第四声。作法自弊的含义作法自弊的含义是指自己制定或采取的方法或措施,最终却导致了自己的失败或困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制定计划或采取行动时,由于方法不当或过于偏激,最终反而招致了不利的结果。作法自弊的典故作法自弊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相传在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曾经率领军队与秦国交战。赵奢在战争中采取了“作法自毙”的策略,即自己先设下陷阱,然后引诱敌人跳入陷阱。然而,由于赵奢的陷阱设置得过于复杂和隐蔽,导致自己的军队也陷入了困境,最终导致

出乖弄丑

“出乖弄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guāi nòng chǒu,意为做出令人尴尬或难堪的行为,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不得体表现。该成语源于古代民间俚语,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出现。其近义词包括丢人现眼、丑态百出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避免与贬低他人的词语连用,并避免滥用。错误的使用方式包括在轻松场合使用、与其他贬义词语连用以及滥用成语。

逞强称能

逞强称能的读音为chěng qiáng chēng néng,意指炫耀自己能力强、好表现自己才能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常用来形容过于自信、夸大自己能力的人。它的近义词包括夸耀才能、显摆本领等,反义词则是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等。使用逞强称能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适当性,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

点金作铁

点金作铁的读音为diǎn jīn zuò tiě。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指用不当的方法使金子失去价值,变为铁。它源自古代传说,用来形容使珍贵事物失去价值或光彩的行为。点金作铁的近义词包括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等,表示方法不当使事情更糟。反义词如点石成金,表示使事物更有价值。文章还提到了点金作铁的错误用法和在使用中容易产生的误区。

欲益反损是什么意思

欲益反损的读音欲益反损的读音为yù yì fǎn sǔn。欲益反损的含义“欲益反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想要得到好处却反而遭受损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由于某种行为或决策不当,原本想获得更大的好处或利益,但结果却造成了相反的效果,造成了损失或伤害。欲益反损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智慧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一些寓言故事来教育后人,其中就包括“欲益反损”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往往描述了因为贪心、急功近利或者不切实际的行为而导致的负面后果。这些故事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应该谨慎思考,不要贪图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利益。典故一据说,古时候有个人想要更快地收割庄稼,于是他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结果却导致了庄稼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