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之人
读音
fāng wài zhī rén
含义
- 方外:指世俗之外,超脱于尘世规矩的地方。
- 之人:指某一类人。
- 整体含义:指超脱世俗、不受礼法约束的人,多指僧、道等修行者,也可泛指不慕名利、远离尘嚣的隐士。
典故
-
《庄子·大宗师》: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孔子称自己为“方内之人”(世俗中人),而将那些超脱世俗的人称为“方外之人”。 -
《世说新语·栖逸》:
“阮籍尝诣孙登,与谈方外之事。”
阮籍拜访隐士孙登,谈论超脱世俗的道理,体现了“方外之人”的逍遥境界。 -
《晋书·隐逸传》:
“郭文,字文举,河内人也。少好方外之游。”
郭文年轻时喜欢寻访隐士,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
近义词
- 世外高人:指隐居山林、不慕名利的智者。
- 方外之士:与“方外之人”同义,多指修行者。
- 隐士:远离尘世、独居修行或隐居的人。
- 逍遥客:指无拘无束、超脱世俗的人。
反义词
- 世俗之人:指沉迷于名利、受礼法约束的普通人。
- 红尘客:指在世俗中奔波、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 凡夫俗子:指普通大众,缺乏超脱境界的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那位老道士住在深山里,真是个方外之人。
- 妈妈说,和尚是方外之人,不贪图钱财。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陶渊明辞官归隐,成了真正的方外之人。
- 武侠小说里,很多方外之人都有高深的武功。
-
初中:
- 他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想做个方外之人,隐居山林。
- 这位道长仙风道骨,一看就是方外之人。
-
高中及以上:
-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能保持方外之人的心态实属不易。
- 他的思想超脱世俗,颇有方外之人的风范。
错误用法
-
误指普通人:
- ❌ “他是个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是个方外之人。”(错误:上班族属于世俗生活,不符合“超脱”含义。)
-
误指性格孤僻的人:
- ❌ “他不爱说话,性格古怪,像个方外之人。”(错误:性格孤僻不等于超脱世俗。)
-
误指外国人:
- ❌ “他是从国外来的,是个方外之人。”(错误:“方外”指超脱世俗,而非地理上的“外国”。)
-
误指不守规矩的人:
- ❌ “他总是不遵守纪律,像个方外之人。”(错误:不守规矩不等于超脱世俗。)
“方外之人”强调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而非单纯的行为或身份特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10首描写隐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陶渊明王维等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隐居高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形象。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包括《归园田居》、《江雪》、《寻隐者不遇》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柳宗元、贾岛等著名诗人的隐逸生活。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自在,同时也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遁迹方外
遁迹方外的读音为dùn jì fāng wài,表示隐匿行迹于世俗之外。该成语源自《晋书·隐逸传》,用于描述追求清静无为、远离尘嚣的人,如隐士或修行者。近义词包括避世绝俗、隐居山林等,反义词为涉世入俗、追逐名利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及语境不符等错误用法。
遫俗绝物
遫俗绝物的读音为zú sú jué wù,意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自由,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远,不受世俗的束缚和干扰。这一成语源于《庄子》等古代文献及历史典故。近义词包括绝世超凡等,反义词为随波逐流等。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合常理的行为或想法。
超然远引
超然远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āo rán yuǎn yǐn,形容一个人心志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为了避开不利环境而主动远离。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记载,含有超脱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意味。其近义词包括远走高飞、避世绝俗等,反义词为趋之若鹜、随波逐流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运用,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其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遁俗无闷
遁俗无闷是一个具有深意的成语,读音为dùn sú wú mèn。其含义为能够超脱世俗烦恼,不感到沉闷和困苦,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态豁达,不受世俗束缚,心境自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隐逸生活,体现了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精神。它出自《庄子·逍遥游》等道家经典文献,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作品。近义词包括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等,反义词有沉溺世俗、困于俗务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解其积极面对生活、超脱世俗束缚的真正含义。
禅絮沾泥
禅絮沾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án xù zhān ní。它形容禅宗修行者心境清净,不受尘世纷扰影响,如僧衣沾染泥土仍保清净无染的状态。这一成语源自禅宗的修行故事,最早出现在《五灯会元》中。其含义与心如止水、清心寡欲、心无挂碍等词语相近,与心烦意乱、心猿意马等词语则形成对比。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正确运用,避免用于形容物质上的污垢或混乱状态,或过于超脱世俗的状态。文章中的主角通过修行达到了禅絮沾泥的境界,无论外界如何喧嚣,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敖世轻物
敖世轻物的读音为"áo shì qīng wù",含义是形容人高傲自大,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典故源于古代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近义词如傲骨嶙峋、超然物外等。反义词如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等。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
遁世遗荣
遁世遗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shì yí róng,表示隐居避世、不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态度。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名利、权势的淡泊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其源自古代隐士的生活,他们为了内心平静和自由选择隐居,远离尘世喧嚣。遁世遗荣的近义词包括隐居避世、淡泊名利等,反义词为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词义混淆、用法不当以及滥用成语等错误用法。
傲世轻物
傲世轻物的读音及其含义,指人态度高傲,不把世俗人和物放在眼里,形容人狂妄自大、傲慢不羁。该成语的出处不可考,但可以从字面意义和历史文献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傲世轻物的近义词有傲慢不逊、目空一切等,反义词有虚怀若谷、谦恭有礼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贬低他人或表达过于自大的情境,应正确运用于形容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