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才轻德薄”详解
读音
才轻德薄:cái qīng dé bó
含义
- 才:才能、才干
- 轻:轻微、不足
- 德:品德、德行
- 薄:浅薄、不深厚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才能平庸,品德也不够高尚,常用于自谦或评价他人能力与德行均不出众。
典故
- 《后汉书·崔骃传》:
“臣才轻德薄,不足以堪此重任。” 这是东汉官员崔骃上书自谦之词,表示自己能力与德行不足以承担要职。 - 《宋史·欧阳修传》:
欧阳修在举荐人才时曾评价某人“才轻德薄,恐非社稷之器”,意指此人能力与品德均不足,难以担当大任。 - 明代笔记《菽园杂记》:
记载某地方官因政绩平平被贬,时人评其“才轻德薄,徒占其位”,暗指其德才不配位。
近义词
- 德薄能鲜(dé bó néng xiǎn):品德不足,能力也差。
- 碌碌无能(lù lù wú néng):平庸无特长。
- 凡才浅识(fán cái qiǎn shí):才能普通,见识浅薄。
- 材疏志大(cái shū zhì dà):志向虽大但才能不足(偏重才能与志向不匹配)。
反义词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品德与才能俱佳。
- 才高行厚(cái gāo xíng hòu):才华出众,德行高尚。
- 品学兼优(pǐn xué jiān yōu):品德与学问均优秀。
- 文武双全(wén wǔ shuāng quán):文才武略俱备。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例句):
- 他总说自己“才轻德薄”,其实画画很棒。
- 老师教我们不要做才轻德薄的人。
中学阶段(生活化例句):
- 竞选班长时,李明谦虚道:“我才轻德薄,恐怕难以胜任。”
- 这部小说里的反派角色才轻德薄,最终众叛亲离。
高中阶段(文学性例句):
- 古时官员若才轻德薄,往往会被史书贬斥为“尸位素餐”。
- 苏轼在《谢馆职启》中以“才轻德薄”自谦,体现文人风骨。
大学及以上(学术/职场例句):
- 企业选拔管理者时,需警惕才轻德薄者占据关键岗位。
- 学术圈中,才轻德薄之徒常以投机取巧博取短期利益。
错误用法
- 误用于纯粹能力评价:
× “他编程才轻德薄,总写bug。”
(正确应单指能力不足,如“才疏学浅”) - 褒义语境误用:
× “张教授才轻德薄,深受学生爱戴。”
(矛盾,贬义词不可搭配褒义描述) - 混淆近义词:
× “这家公司管理层德薄能鲜,导致亏损。”
(“德薄能鲜”更侧重品德缺陷,此处若强调无能应用“才轻德薄”) - 对象错误:
× “这台机器才轻德薄,总出故障。”
(仅用于人,非物品) - 自谦过度:
× 面试时说:“我才轻德薄,贵司肯定看不上。”
(过度贬低可能适得其反,建议用“资历尚浅”等中性词)
你可能感兴趣
德薄才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和才能方面的不足,源自古代文人自谦之语。其近义词包括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则为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用于轻视他人以及与其他词语混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也强调了保持谦逊心态的重要性。
材轻德薄
本文介绍了“材轻德薄”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也阐述了其用法及错误使用的情况。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平庸、德行浅薄。在阅读和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滥用泛化以及与负面词语的连用等错误用法。通过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才疏德薄
才疏德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shū dé bó,意指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典故源于古代学者孟轲的故事。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才能和品德方面的不足。然而,该成语并没有贬义色彩,需要正确、恰当地使用,避免误用为贬义词或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也不能与其他词语混淆。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贬义、乱用场合不当等。
道微德薄
道微德薄的拼音为dào wēi dé bó,意指个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道行浅薄,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不高尚或道德修养不足。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如德高望重、才德兼备等。文章还提供了道微德薄的多个例句及错误用法提醒。
得薄能鲜
“得薄能鲜”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é bó néng xiā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虽然得到的东西不多,但是能让人满意或感到有新鲜感,形容东西虽少但质量高。其典故源于《诗经》中的描述,也用来形容某些地方物产虽少但品质上乘。此外,“得薄能鲜”的近义词有弥足珍贵、精妙绝伦、虽少胜多等,反义词有多而杂乱、滥竽充数、不足为道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误解为只表示数量少的意思,要理解其包含的高质量含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德薄才疏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疏”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不够高尚,才能也有限。典故源于《汉书·贾谊传》。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和用法注意事项,提醒读者在使用时不能随意滥用,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和误解。
德重恩弘
“德重恩弘”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zhòng ēn hóng,意指品德高尚,施予的恩惠广大。源自古代经典文献,用于形容某人的品德高尚,恩泽广大。其近义词包括仁至义尽、仁民爱物、厚德载物、博施济众等。反义词为薄情寡义、忘恩负义、损人利己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用词不当、搭配错误、语境不符和重复使用等常见错误。该成语在描述人物品德和恩泽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慈善事业、教育、职场等。
德浅行薄
“德浅行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qiǎn xíng bó,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能都不足。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可能是在汉语使用过程中根据词语组合和语境演变而来。它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德高望重”、“才高行厚”等。使用“德浅行薄”时需要注意对象使用恰当,避免乱用语境和其他成语混淆的情况。
社会贤达是什么意思
社会贤达是指在社会上有德行、才能并具备社会影响力的人士。其读音读音为shè huì xián dá。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用于对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给予高度评价和尊敬。社会贤达不仅包含社会名流和精英,还强调个人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然而,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要客观评价,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真正的社会贤达是被大家尊敬和钦佩的,他们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贡献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材薄质衰
材薄质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shuāi,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事物的品质、质地等逐渐衰退或变差。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故。它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和品质逐渐变差,或者事物逐渐衰退变弱。常见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如过度夸张或与其他成语混淆。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才能或事物品质逐渐衰退时非常常见,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和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