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疏德薄

才疏德薄:谦逊自省的人生智慧

读音

cái shū dé bó
(”才”读第二声,”疏”读第一声,”德”读第二声,”薄”读第二声)


含义

  • 才疏:才能浅薄,学识不足。”才”指才能、学识,”疏”意为稀疏、浅薄。
  • 德薄:品德修养不够深厚。”德”指道德、品行,”薄”表示薄弱、不深厚。
  •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才能和品德都不够出众,常作自谦之词,表达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知。

典故

  1. 《论语·雍也》
    孔子评价弟子冉求时提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虽未直接使用”才疏德薄”,但体现了对能力与德行不足的反思。
  2. 宋代苏轼《谢馆职启》
    “臣本才疏德薄,误蒙圣恩”,苏轼以此自谦,表达对皇帝重用的惶恐。
  3.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
    描写书生王臣时用”自愧才疏德薄,不敢高攀”,展现古代文人的谦逊态度。

近义词

  1. 德薄能鲜:品德和能力都很欠缺(”鲜”指少)。
  2. 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3. 碌碌无能:形容人平庸没有才能。
  4. 樗栎庸材:像臭椿树一样无用的木材,比喻无用之人(典出《庄子》)。

反义词

  1. 德才兼备:品德和才能都很优秀。
  2. 才高行厚:才华出众,品德高尚。
  3. 品学兼优:品行和学问都很出色。
  4. 文武双全:文才和武艺俱佳。

例句

小学阶段

  1. 虽然这次比赛没获奖,但我才疏德薄,还需要多向同学学习。
  2. 老师说:”承认自己才疏德薄不可耻,不努力才可惜。”

初中阶段

  1. 他在班会上谦虚地说:”我自知才疏德薄,这次班长竞选请大家多指教。”
  2. 与其夸夸其谈,不如坦然承认才疏德薄,脚踏实地进步。

高中阶段

  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谦”才疏德薄”,实则鞠躬尽瘁,这种精神更值得敬重。
  2. 面对学术泰斗的提问,他诚恳表示:”晚辈才疏德薄,恳请先生指点。”

成人使用

  1. 求职信中写道:”虽自觉才疏德薄,但必以勤补拙,不负所托。”
  2. 古人云”才疏德薄者不可居高位”,领导者的品德修养比能力更重要。

文学化表达

  1. 月色如水,他抚卷长叹:”才疏德薄如我,何以报这山河万里?”
  2. 江湖路远,少侠拱手道:”在下才疏德薄,愿随前辈磨砺心性。”

错误用法

  1. 误作褒义词
    ✘ “这位教授才疏德薄,培养出许多优秀学生”(应改用”德高望重”)。
  2. 用于评价他人
    ✘ “你才疏德薄,不配参加比赛”(该成语多用于自谦,评价他人含贬低意味)。
  3. 与具体能力错配
    ✘ “我数学才疏德薄,但英语很好”(宜用”能力有限”,”德薄”不适用于具体技能)。
  4. 现代场景滥用
    ✘ 简历中写”本人才疏德薄”(过于书面化,易让招聘方误解为缺乏自信)。

文化贴士:这个成语承载着中国传统”自省文化”,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当代社会更鼓励”自信表达”,但在某些正式场合(如学术交流、传统文化活动),恰当的自谦仍能体现修养。

才疏德薄.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修的诗词

关于修的诗词(第1篇)关于“修”的诗词解析文章一、引言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多以“修”字为载体,展现人们对于修行、修养、整理等多方面的理解和感悟。在古代诗人的笔下,“修”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是对于人生哲理、个人修为的一种独特诠释。以下将按照不同主题,整理出多篇与“修”字相关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关于修的诗词(一)《修身》诗词原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显名扬。作者及朝代: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及朝代)解析:此句诗以“修身”为开端,表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其中蕴含了古代中国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修为的重视。整句诗通过立德、立言、立功三个

才轻德薄

才轻德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含义是才能不够出众,品德也不够深厚。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评价,强调个人品德与才能的双重重要性。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表述。它的近义词包括德薄能鲜、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则是才高行厚、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对象和语气,避免滥用和误用。

德薄能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能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自谦之词,意指品德浅薄,能力有限。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贬低他人、自夸炫耀等不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德薄才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和才能方面的不足,源自古代文人自谦之语。其近义词包括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则为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用于轻视他人以及与其他词语混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也强调了保持谦逊心态的重要性。

德薄才疏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疏”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不够高尚,才能也有限。典故源于《汉书·贾谊传》。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和用法注意事项,提醒读者在使用时不能随意滥用,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和误解。

关于谦的诗词

关于谦的诗词(第1篇)关于“谦”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谦》原文:谦谦君子,温文尔雅。作人莫当傲,天道有盈亏。作者及朝代:诗经(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属周朝)。解析:此诗以“谦谦君子”开头,表达了对谦逊君子的赞美之情。整首诗强调了为人处世不应骄傲自大,因为天道也有盈亏,谦虚是美德的体现。二、左传·晏子辞篇《谦辞》原文:吾闻君子不羞问,闻过则拜。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作者及朝代:左丘明(春秋时期)。解析:此篇中,晏子以谦逊的言辞劝勉世人要虚心向学,勇于改过,尤其是对上位者要有虚心求知的谦卑态度。君子不以为羞辱去请教他人,若听到自己有错,便会虚心认错。这样的谦逊态度即便面临大的困难与挑战也无所畏惧。三、

材薄质衰

材薄质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shuāi,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事物的品质、质地等逐渐衰退或变差。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故。它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和品质逐渐变差,或者事物逐渐衰退变弱。常见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如过度夸张或与其他成语混淆。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才能或事物品质逐渐衰退时非常常见,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和语境。

材轻德薄

本文介绍了“材轻德薄”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也阐述了其用法及错误使用的情况。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平庸、德行浅薄。在阅读和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滥用泛化以及与负面词语的连用等错误用法。通过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才蔽识浅

“才蔽识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ì shí qiǎn,指由于才能和见识有限而无法完全理解和处理事物。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自我评价和反思,用于形容学识有限、缺乏深度理解和全面认识的人。其近义词有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才疏学浅等,反义词有学富五车、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用于贬低他人而非表达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态度。文章通过解释和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道微德薄

道微德薄的拼音为dào wēi dé bó,意指个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道行浅薄,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不高尚或道德修养不足。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如德高望重、才德兼备等。文章还提供了道微德薄的多个例句及错误用法提醒。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