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蔽识浅:一个谦逊自省的成语
读音
cái bì shí qiǎn
含义
- 才:才能、才华
- 蔽:遮蔽、阻碍
- 识:见识、学识
- 浅:浅薄、不足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才能有限,见识浅薄,多用于自谦或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不足。
典故
-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在《应间》中写道:“仆才不逮人,智浅虑短。”虽未直接使用“才蔽识浅”,但表达了类似的自谦之意。 - 《晋书·王导传》
王导曾评价某人:“此人才蔽识浅,不堪大任。”此处明确用该成语形容他人能力不足。 - 宋代文人笔记
宋代文人常用“才蔽识浅”自谦,如苏轼在书信中写道:“某才蔽识浅,恐负厚望。”
近义词
- 才疏学浅:才能不足,学识浅薄。
- 孤陋寡闻:见识狭窄,知识贫乏。
-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缺乏能力。
- 浅见寡识:见解浅薄,见识少。
反义词
- 才高八斗:形容才华极高。
- 学富五车:形容学识渊博。
- 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见识广泛。
- 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知识。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说:“虽然你才蔽识浅,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进步。”
- 小明不好意思地说:“我才蔽识浅,这道题不会做。”
-
小学高年级:
- 他在日记里写:“我知道自己才蔽识浅,所以要多读书。”
- 班长谦虚地说:“我才蔽识浅,请大家多指教。”
-
初中:
- 面对老师的提问,他坦言:“我才蔽识浅,这个问题不太懂。”
- 她在作文中写道:“古人常以‘才蔽识浅’自谦,我们也应保持谦虚。”
-
高中
- 他在演讲中说:“虽自觉才蔽识浅,但愿以勤补拙。”
- 论文开篇写道:“笔者才蔽识浅,拙作若有疏漏,敬请指正。”
-
成人/书面语
- 他在自荐信中写道:“鄙人才蔽识浅,但愿竭尽所能。”
- 学术会议上,一位学者说:“本人研究尚浅,才蔽识浅之处,望各位专家批评。”
错误用法
-
用于夸赞他人(×)
- 错误例句:“张教授才蔽识浅,真是我们的榜样!”(应改为“学富五车”)
-
形容客观能力强的人(×)
- 错误例句:“他虽然才蔽识浅,但轻松考上了清华。”(矛盾)
-
与“谦虚”无关的场合(×)
- 错误例句:“这家餐厅才蔽识浅,菜品很难吃。”(应用“水平有限”)
-
过度自贬(×)
- 错误例句:“我才蔽识浅,不配活着。”(语气过重,应适度使用)
“才蔽识浅”是一个典型的谦辞,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夸赞。
你可能感兴趣
材薄质衰
材薄质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shuāi,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事物的品质、质地等逐渐衰退或变差。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故。它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和品质逐渐变差,或者事物逐渐衰退变弱。常见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如过度夸张或与其他成语混淆。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才能或事物品质逐渐衰退时非常常见,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和语境。
得薄能鲜
“得薄能鲜”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é bó néng xiā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虽然得到的东西不多,但是能让人满意或感到有新鲜感,形容东西虽少但质量高。其典故源于《诗经》中的描述,也用来形容某些地方物产虽少但品质上乘。此外,“得薄能鲜”的近义词有弥足珍贵、精妙绝伦、虽少胜多等,反义词有多而杂乱、滥竽充数、不足为道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误解为只表示数量少的意思,要理解其包含的高质量含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是指人的学识不广,才学不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用以形容一个人学识有限,能力不足。其近义词包括见闻寡陋、孤陋寡闻、才疏德薄、才疏智浅等,反义词为学富五车、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博古通今等。使用时应避免带有贬低意味,正确用法是表达自我反思或描述他人对自身知识或能力的认识不足和谦虚态度。
材轻德薄
本文介绍了“材轻德薄”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也阐述了其用法及错误使用的情况。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平庸、德行浅薄。在阅读和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滥用泛化以及与负面词语的连用等错误用法。通过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道微德薄
道微德薄的拼音为dào wēi dé bó,意指个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道行浅薄,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不高尚或道德修养不足。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如德高望重、才德兼备等。文章还提供了道微德薄的多个例句及错误用法提醒。
才疏德薄
才疏德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shū dé bó,意指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典故源于古代学者孟轲的故事。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才能和品德方面的不足。然而,该成语并没有贬义色彩,需要正确、恰当地使用,避免误用为贬义词或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也不能与其他词语混淆。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贬义、乱用场合不当等。
才薄智浅
“才薄智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qiǎn,用于描述人的才能和智慧有限。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交流,反映人们面对自身能力不足时的自谦态度。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如“才华横溢”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情境,避免在夸赞、描述成就或过度批评他人时使用。该成语提醒人们应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并持续学习和提升。
才轻德薄
才轻德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含义是才能不够出众,品德也不够深厚。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评价,强调个人品德与才能的双重重要性。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表述。它的近义词包括德薄能鲜、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则是才高行厚、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对象和语气,避免滥用和误用。
凡才浅识
凡才浅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n cái qiǎn shí,意指人的才能平庸,见识浅薄。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凡才浅识的近义词有平庸之辈、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则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见识不足,但需要注意避免用于自嘲或贬低他人的场合,同时也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
白丁俗客
白丁俗客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文化、没有教养、平凡无奇的人,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文化程度的重视和鄙视,用来形容那些社会地位较低的人。除了近义词如草根平民、凡夫俗子等,还有反义词如才子佳人、士人君子等。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滥用或与其他类似含义的词语混淆使用,以免造成误解。该成语提醒人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避免成为被淘汰的白丁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