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微德薄

道微德薄

读音

dào wēi dé bó

含义

“道微德薄”是一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指道德、品行、修养。
  • :微小、微弱,引申为不足、欠缺。
  • :德行、品德。
  • :浅薄、不深厚。

整体含义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足,品行不够高尚,常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德行浅薄。

典故

  1. 《论语·雍也》:孔子曾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虽然未直接使用“道微德薄”,但表达了德行不足的忧虑。
  2. 《后汉书·郭泰传》:东汉名士郭泰评价他人时曾说:“德薄位尊,智小谋大,鲜不及矣。”其中“德薄”与“道微德薄”含义相近。
  3.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朱熹在讨论修身时提到:“若道微德薄,则虽欲为善,亦不能持久。”强调德行不足则难以坚持善行。

近义词

  1. 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不足。
  2. 才疏德薄:才能有限,品德不高。
  3. 寡德鲜耻:德行少,不知羞耻。
  4. 品行不端:行为不正,道德有亏。

反义词

  1.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2. 厚德载物:德行深厚,能包容万物。
  3. 高风亮节: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4. 冰清玉洁:形容人品纯洁,德行无瑕。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说:“我们要做个有道德的人,不能道微德薄。”(适用于品德教育)
  2. 小学高年级:他在班上总是欺负同学,真是道微德薄。(批评品行不端)
  3. 初中:历史上有些皇帝道微德薄,导致国家衰败。(历史评价)
  4. 高中:若一个人道微德薄,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赢得尊重。(议论文素材)
  5.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研究中,抄袭他人成果是道微德薄的表现。(学术道德讨论)
  6. 自谦用法:晚辈才疏学浅,道微德薄,还请前辈多多指教。(谦辞)
  7. 社会评论:某些网红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实在是道微德薄。(批评社会现象)
  8. 职场场景:领导若道微德薄,团队很难有凝聚力。(管理类文章)
  9. 文学描写:他虽家财万贯,却道微德薄,最终众叛亲离。(小说情节)
  10. 家庭教育: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避免长大后道微德薄。(育儿建议)
  11. 历史人物评价:商纣王道微德薄,最终导致商朝灭亡。(历史分析)
  12. 寓言故事:寓言中的狐狸狡猾贪婪,正是道微德薄的典型。(寓言解读)
  13. 道德讲座:做人要修身养性,不可道微德薄。(道德教育)
  14. 影视评论:这部电影的反派角色道微德薄,让人憎恶。(影评)
  15. 社交场合:与人交往时,道微德薄的人往往不受欢迎。(社交建议)
  16. 政治评论:某些官员道微德薄,贪污腐败,最终锒铛入狱。(时政批评)
  17. 哲学讨论:儒家强调修身,反对道微德薄的行为。(哲学分析)
  18. 商业伦理:企业若道微德薄,只顾利益不顾社会责任感,终将失败。(商业评论)
  19. 自我反省:我有时觉得自己道微德薄,还需不断改进。(日记或自省)
  20. 寓言新编:新版《龟兔赛跑》中,兔子因道微德薄而输掉比赛。(创意写作)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形容物质匮乏

    • 错误例句:“这个村子资源匮乏,真是道微德薄。”
    • 解析:“道微德薄”仅用于形容道德品行,不能指物质条件。
  2. 误用于赞美谦虚

    • 错误例句:“他总说自己道微德薄,其实品德很高尚。”
    • 解析:虽然可以自谦,但直接用于赞美他人不合适。
  3. 误用于形容能力不足

    • 错误例句:“他数学成绩不好,有点道微德薄。”
    • 解析:该成语与能力无关,仅指道德层面。
  4. 误用于形容性格内向

    • 错误例句:“她性格内向,显得道微德薄。”
    • 解析:性格与道德无关,不能混用。
  5. 误用于形容外貌

    • 错误例句:“他长得其貌不扬,给人一种道微德薄的感觉。”
    • 解析:外貌与品德无关,属于错误搭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道微德薄”这一成语,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崇德的诗词

关于崇德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关于崇德的诗词一、崇德之诗,诗意盎然中华古诗词中,以“崇德”为主题的作品丰富而深邃。以下精选数篇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以飨读者。《大学诗》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解析:此诗强调了“崇德”的重要性,体现了大学之道的精髓。明德是人格的完美体现,也是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全篇从个人修身出发,谈及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寓意深远。《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唐代)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

关于德的诗词

关于德的诗词(第1篇)关于德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解析《论语·述而》中“德不孤,必有邻。”解析:此句表达德行高尚的人不会孤单,必然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体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和道德力量的凝聚力。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德音莫违,及尔如令。”作者:(无特定作者) 朝代:先秦时期解析:这句话在告诫人们应当守道德的约束,不得背信弃义。声音中有美德,与你所追求的命相协调,反映了道德规范的准则性。《唐诗经·韦贤传》中“君子之德,乐山乐水。”作者:韦贤 朝代:唐朝解析:此句以山水的乐境来比喻君子的德行,表达了君子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杜甫《三绝句》“德星降复群贤集,大雅重光复圣门。”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关于钦的诗词

关于钦的诗词(第1篇)关于“钦”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标题:钦敬之歌原文:钦敬于天,民惟达观。旻天明矣,神祇敬焉。作者及朝代:该段诗词出自《诗经·大雅》,为先秦时期的作品。解析:此段诗词表达了古人对天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对于神祇的尊敬之情。“钦敬于天”一句,强调了人们对天的敬重与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古人达观的宇宙观。二、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七·李商隐《钦乃曲》标题:钦乃之曲原文:钦乃一声山水绿,又闻欸乃伴春还。风帆沙鸟应相问,今夜舟中望月圆。作者及朝代:李商隐,唐代诗人。解析:李商隐的这首《钦乃曲》描绘了春日山水间的景色和舟中望月的情感。其中,“钦乃”是摇船时划桨发出的声音,代表着

描写德行的现代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德行的现代诗词的文章,包括古代诗词原文、作者和朝代,以及现代诗词创作。文章通过赞美德行如光照大地、温暖人心、滋养世间万物等,表达了对德行的赞美和追求。同时,强调了德行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如诚实、善良、宽容、和善等品质的重要性,并呼吁现代人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让社会更加和谐、文明、进步。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这些诗词赞美了德行的高尚与美好,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与追求。通过列举的几首诗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中展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如以物喻人、登高望远、舍弃世俗名利等。同时,这些诗词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对道德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领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关于圣贤的诗词

关于圣贤的诗词(第1篇)关于圣贤的古诗词文章一、引言圣贤之词,自古流传。在古诗词中,圣贤的品格、风范及道德成为诗人们赞美与歌颂的永恒主题。下面,将为您列举几首关于圣贤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一)《论语·述而》节选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者:孔子朝代:春秋解析:此句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向贤者学习。不论任何时代,都应保持对圣贤智慧的敬畏和尊重。此乃古时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二)《游子吟》节选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孟郊朝代:唐解析:虽是赞美母爱之作,但亦能

描写赞美别人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赞美他人的古诗词,包括《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赠从弟》、《七绝·赠友人》等。这些诗词以景起兴或直接赞美人物品行与才貌,体现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之情。文章还对这些诗词进行了详细解析,展示了诗人对他人美好品质的崇高敬意。这些赞美他人的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人性之美的颂扬,传达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敬仰。

描写柳下惠的诗词名句

描写柳下惠的诗词名句(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柳下惠的诗词名句及其解析一、柳下惠的诗词背景及人物柳下惠,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被誉为“和圣”,是古代贤人中的典范。其人以高尚品德和睿智思想为人称颂。自古以来,柳下惠的事迹被传颂于诗篇之中,通过这些诗篇,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二、描写柳下惠的诗词名句《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优游涵咏如柳下惠,自昔人望似登仙。”作者:佚名(不可考),朝代:先秦解析:此句通过比喻,用柳下惠的形象来赞美某人有着优雅从容的品行,其中蕴含了对于古代贤人超凡脱俗、潇洒自如的赞赏之情。苏辙《次韵孔毅父三首》:“夫子何为者,

关于廉耻的诗词

关于廉耻的诗词(第1篇)关于廉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原文:“廉隅贞良,匪躬之故。人之好德,如切如磋。嗟尔君子,无恒安息。人之有能,乃不忝所生。不殄厥心,矜矜猗士。终温且惠,惠音悦耳。”作者及朝代:此为《诗经》之篇,创作于先秦时期。解析:此篇中以“廉隅贞良”来强调人格的廉洁正直和品德的优良,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晋·陶渊明《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功名利禄心不存。吾家有严君,志士当自勉。人皆言我廉,我岂畏人言?”作者及朝代:陶渊明(约365-427年),东晋诗人。解析:陶渊明以壮志凌云、不畏强敌的气概

描写阮籍的诗词

阮籍,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才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后世所敬仰的对象。他的诗词作品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魅力与文化价值。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阮籍的诗词与文化魅力。首先,通过几首不同的诗词来展现阮籍的文学魅力。这些诗词描绘了阮籍在不同情境下的心境和情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洞察。同时,这些诗词也展现了阮籍的个性和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对他的才情和志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次,阮籍的文化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深度上。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阮籍的人生观和文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