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道头知尾」详解
读音
dào tóu zhī wěi
含义
- 道:说、讲述。
- 头:开头、起始部分。
- 知:知道、了解。
- 尾:结尾、后续部分。
整体含义:形容人思维敏捷,听到开头就能推知结尾,比喻理解力强,善于举一反三。
典故
- 《晋书·王戎传》:王戎幼时聪慧,与人交谈时,对方刚说开头,他就能猜到结尾,因此被称为“道头知尾”。
-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名士的机智对答,其中许多人具备“道头知尾”的能力,展现了当时士人的才思敏捷。
近义词
-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类推其他事物。
-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推知更多。
- 触类旁通:掌握某一知识后,能理解相关事物。
- 聪明睿智:形容人思维敏锐,理解力强。
反义词
- 一窍不通:完全不懂,毫无理解能力。
- 茫然不解:对事情毫无头绪,无法理解。
- 不得要领:抓不住关键,无法掌握要点。
- 愚不可及:形容人极其愚笨,反应迟钝。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刚讲完题目,小明就道头知尾,立刻说出了答案。
- 小学高年级:他读书时总能道头知尾,所以学得特别快。
- 初中:侦探小说里,主角常常道头知尾,让读者惊叹不已。
- 高中:优秀的科学家往往能道头知尾,从少量数据推测出完整理论。
-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讨论中,他总能道头知尾,提出独到见解。
- 日常对话:“你怎么这么快就懂了?”“因为我道头知尾啊!”
- 职场场景:经理刚说完计划,小李就道头知尾,提出了优化方案。
- 文学描写:他的智慧如光,道头知尾,令人折服。
- 历史叙述:诸葛亮用兵如神,常能道头知尾,料敌先机。
- 科技领域:AI算法若能道头知尾,就能更高效地预测趋势。
- 教育领域:好老师要培养学生道头知尾的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 商业谈判:他谈判时道头知尾,总能抢占先机。
- 心理学分析:高智商人群往往具备道头知尾的思维特点。
- 哲学思考:真正的智者不仅能道头知尾,还能看透本质。
- 影视台词:“你果然厉害,道头知尾,不愧是我们的智囊!”
- 寓言故事:狐狸狡猾,常能道头知尾,骗过猎人。
- 社交场合:她聊天时道头知尾,总能接上别人的话。
- 体育竞技:优秀运动员能道头知尾,预判对手动作。
- 医学诊断:经验丰富的医生道头知尾,迅速判断病情。
- 科幻设定:未来人类或许能借助科技实现真正的道头知尾。
错误用法
- 误解为“知道开头和结尾”:错误例句:“这本书我道头知尾,看过了。”(正确应为“知道开头和结尾”,而非思维敏捷。)
- 用于形容记忆力好:错误例句:“他背课文道头知尾。”(应使用“过目不忘”等词。)
- 用于描述动作迅速:错误例句:“他跑步道头知尾,第一个冲线。”(应使用“一马当先”等词。)
- 用于表达“全部了解”:错误例句:“我对这个项目道头知尾。”(应使用“了如指掌”。)
- 用于贬义:错误例句:“他总爱道头知尾,显得很傲慢。”(成语本身无贬义,误用语境。)
总结:「道头知尾」强调思维敏捷,而非单纯的知识掌握或记忆力,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道头会尾
“道头会尾”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ào tóu huì wěi。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思路清晰,能够迅速地掌握事物的始末,在讲述事情时能够从头到尾连贯地叙述。它常用来称赞某人思路敏捷、条理清晰。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是从日常用语中逐渐固化形成的。其近义词有贯通始终、首尾相应等,反义词包括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等。使用场景应该是在交流清晰、有条理,描述事情完整的情况下使用。错误的用法包括形容对方说话含糊不清、只提到开始和结束而不描述中间过程,以及在正式场合加入玩笑或戏谑成分。
榆木脑袋是什么意思
榆木脑袋的读音榆木脑袋的拼音为yú mù nǎo dài。榆木脑袋的含义"榆木脑袋"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迟钝、不易开窍,就像榆木制成的脑袋一样硬邦邦,不易思考或接受新事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能力的人。榆木脑袋的典故"榆木脑袋"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用法。在古代,榆木常被用来制作家具或建筑用材,因其质地坚硬,不易变形。人们便用"榆木脑袋"来形容那些思维僵化、不易改变的人。榆木脑袋的近义词顽固不化:形容人的思想固执,不愿改变。冥顽不灵:形容人愚昧无知,不开窍。死脑筋:形容人思维僵化,缺乏变通能力。墨守成规:指思想守
慧心妙舌
慧心妙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ì xīn miào shé。它形容人聪明、有智慧,善于言辞,语言表达能力强。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或典故,如《左传》、《论语》等经典著作。其近义词包括聪明伶俐、才思敏捷等,反义词有笨口拙舌、呆头呆脑等。慧心妙舌的例句中的正确用法是形容人在辩论、交流、演讲等场合表现出色,而错误用法则是滥用、误用或忽视其背后的智慧和口才的积累和培养。
灵心慧性是什么意思
“灵心慧性”是一个形容人聪明灵敏、智慧超群的词汇。其含义强调人具有聪明灵敏的内心和深邃的智慧本性,表示人思维敏捷、智慧过人。该词汇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灵性”等词汇有关联。其近义词包括心灵手巧、聪颖过人等,反义词则包括愚蠢无知、心智迟钝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并运用,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或误用其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中,“灵心慧性”常用于描述人的智慧和在人生中的态度表现。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是什么意思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读音拼音: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含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写作时思路敏捷,但写出的内容却与主题相去甚远,甚至完全偏离了主题。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思维活跃但容易跑题的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写作时的实际情景。在古代,文人常常需要即兴创作,有时因为思路敏捷,洋洋洒洒地写下许多文字,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如对主题理解不够深入或思维过于跳跃,导致写出的内容与主题相去甚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近义词漫无目的离题太远离题千里洋洋洒洒而不知所云思路
率尔成章是什么意思
“率尔成章”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才思敏捷,写作时思路清晰、文思如泉涌。该成语出自《论语·述而篇》,原义形容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的样子。其近义词包括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和妙笔生花等。反义词有搜肠刮肚、笨拙迟钝和江郎才尽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该成语强调的是才思敏捷的文学创作状态,不适用于非创作场合或描述不具有创作能力的人。同时,避免与原意混淆的其他成语如“草率从事”等混淆使用。例句中的使用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飞文染翰
飞文染翰是一个成语,意为挥笔作书,文思敏捷,才情出众。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交流和创作,形容人思维敏捷,能够迅速书写出优秀的文章。其近义词包括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笔走龙蛇等。反义词有笨口拙舌、才疏学浅、思维迟缓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搭配,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
思如涌泉是什么意思
思如涌泉的读音思如涌泉的拼音是 sī rú yǒng quán。思如涌泉的含义"思如涌泉"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思绪如同泉水般涌出,形容人的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灵感源源不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思路清晰、敏捷,能够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产生新的创意。思如涌泉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才思敏捷的学者,每当他思考问题时,他的思维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他能够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提出许多创新的想法。因此,人们就用"思如涌泉"来形容这种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的状态。此外,还有一些与"思如涌泉"相关的故事和典故,比如某些文人墨客在创作时,灵
悬河泻水是什么意思
悬河泻水的读音悬河泻水的读音为:xuán hé xiè shuǐ。悬河泻水的含义“悬河泻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滔滔不绝,如河水倾泻般流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言辞犀利,口才出众,说话有如江河之水汹涌澎湃,无法阻挡。悬河泻水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才子,其言辞犀利,口才出众。每当他与人交谈时,总是滔滔不绝,如江水般汹涌澎湃,无法停止。人们便用“悬河泻水”来形容他说话的情景。悬河泻水的近义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言如泉涌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说话流畅、言辞犀利的意味,与“悬河泻水”的含义相近。悬河泻水的反义词沉默寡言木讷口拙支支吾吾语无伦次这些反义词分别描述了沉
下笔成篇是什么意思
下笔成篇的读音下笔成篇的读音为:xià bǐ chéng piān,其中“下”字的拼音为xià,第四声;“笔”字的拼音为bǐ,第三声;“成”字的拼音为chéng,第二声;“篇”字的拼音为piān,第一声。下笔成篇的含义“下笔成篇”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文笔非常好,思维敏捷,写作时能够迅速地构思并写出完整的文章。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写作时,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篇文章,而且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不需要过多修改和润色。下笔成篇的典故“下笔成篇”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才子才思敏捷,写文章时能够迅速地构思并写成完整的篇章。他的文笔优美,思维敏捷,